插图:123RF
要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领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事实上,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份单一的成功蓝图——同样成功的两位领导者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个人品质、职业背景和技能。一个可能内向持重,另一个可能外向活泼。他们可能性别不同,肤色不同,甚至年纪也可能相差四五十岁。
虽说成功的商业领袖们在各个方面都各有千秋,但他们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共同点。我在《21世纪商业偶像:改变世界的领导者》一书中探讨了这些共同点。以下是五个最突出的特质。
愿景是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最成功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明确树立了自己要实现的愿景,并为之采取了行动。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的愿景就是创建一个可以让顾客买到任何东西的在线商店。社交媒体平台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希望让世界更加开放和互联。澳大利亚平面设计平台可画(Canva)创始人梅拉妮·珀金斯(Melanie Perkins)的愿景则是打造一个平台,让设计成为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愿景激励领导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愿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使领导者能够带领其他人一起踏上征途。例如,神秘程序员中本聪提出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系统的愿景,他设想的这个系统可以在没有银行和政府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运行。他在2008年的一份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愿景,而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正是基于这个愿景而诞生。
中本聪深知,如果他的伟大项目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其他人的参与。他编写了开采比特币的代码,将其提供给其他开发人员,并随着项目的进展与他们一起解决各种问题。令人惊讶的是,早在2011年中本聪就退出了比特币项目,此时比特币还没有真正流行起来。他给其他开发人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他已经“转向其他项目”,然后就消失了。至今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个谜,很多人怀疑他已经不在人世。然而,他最初设想的数字货币系统仍在继续运行,这证明了这位程序员令人信服的愿景,尽管其波动性也众所周知。
作者简介: 萨莉·珀西,商业期刊作家,著有《21世纪商业偶像:改变世界的领导者》( 21st Century Business Icons: The Leaders Who Are Changing Our World ,Kogan Page出版社,2023年)一书。
如果你艰苦训练只求成为酿酒大师,却因为你是女性而无法找到对口工作,你该怎么办?这是基兰·马宗达-肖(Kiran Ma zumdar-Shaw)试图在男性主导的印度酿酒行业努力争取管理职位失败后面临的难题。
找不到工作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挫折,但最终,她以另一种方式运用到了所学的酶学知识——她在1978年创办了自己的生物技术企业。
如今,Biocon已成为印度生物医药行业的巨头之一,其创始人也成为印度第一位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如果不是马宗达肖女士的坚持不懈,这两件事都不会发生。
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她不得不克服因性别、年龄和缺乏商业经验而造成的信誉障碍。对她来说,获得资金和让生物技术在印度成为一个产业,堪比一场艰苦战役。但她坚持了下来,因为她有改变现状的激情,也有解决贫困地区巨大健康问题的决心——尽力消除不同社区在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方面存在的不公正的差异,因为它们本可以避免。
“如果(要做到一件事)很容易,那可能就不值得去做了。”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爵士是革命性的无袋式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在他最终制造出成功的原型机之前,他已经制造并测试了5,000多个手持原型机。戴森具有非凡的毅力,他愿意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这支撑着他度过漫长的职业生涯,并成为英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戴森还让人们看到,即使是非常执着的领导者也知道何时该改变策略。2019年,他放弃了电动汽车的生产,因为他认为这个项目不会赢利,尽管他已经投资了5亿英镑来进行开发。虽然他承认自己深感失望,但他也很有思辨精神。“我们的事业免不了风险和失败,”他告诉《星期日泰晤士报》( The Sunday Times ),“有尝试,就会有失败。”不过,戴森还是从这项事业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许多从事汽车研究的人都去研究电池、机器人、空气处理和照明。
通常情况下,坚持不懈——以及领导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决心——是成功事业的基础。可画创始人梅拉妮·珀金斯将自己面对逆境的决心视为一种神奇的超能力,她说:“如果(要做到一件事)很容易,那可能就不值得去做了。”
如今,“努力工作”这一概念并不再特别流行,因为它往往伴随着一些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例如精疲力竭、抑郁和压力。日本甚至创造了一个词叫“过劳死”(karoshi)。然而,努力工作和卓越的商业成功之间无疑仍然存在着密切联系。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从来没有人能仅靠每周工作40小时就改变世界。”身为三家大型企业——宇宙飞船制造公司SpaceX、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和社交媒体平台推特的负责人,这句话出自这个著名的工作狂之口或许并不令人惊讶。然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马斯克并不是唯一一位长时间工作的知名商界领袖。
约会应用程序Bumble的创始人惠特尼·沃尔夫-赫德(Whitney Wolfe-Herd)曾经整夜每两小时就查看一次电子邮件,并在凌晨4∶30就起床开始工作(她后来承认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连锁药店沃博联(Walgreens Boots Alliance)CEO罗兹·布鲁尔(Roz Brewer)是少数几位领导过《财富》( Fortune )500强公司的黑人女性之一,她承认在职业生涯早期,她可能平均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
成功的领导者通常都有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
还有25岁的油管(YouTube)红人吉米·唐纳森(Jimmy Donaldson),也就是著名的“野兽先生”(MrBeast)。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和杰出的商人,唐纳森正在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即所谓的“雪花一代”缺乏长辈们的勇气和韧性。唐纳森并非一夜成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致力于制作视频和磨练创作技能,这使他最终享誉全球。
但说到工作狂,很难想象有比科学家吴沙忻(Uğur Şahin)和厄兹莱姆·图雷奇(Özlem Türeci)更认真的例子了。两人结婚六年后,成立了拜恩泰科公司(BioNTech),这是一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开创性疫苗。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如此专注,以至于在结婚当天,他们婚礼一结束就回到了实验室。
成功的领导者通常都有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马斯克孩童时期就读完了两套百科全书。贝索斯是个书虫,尤其热爱科幻小说。房屋共享平台爱彼迎(Airbnb)的联合创始人布赖恩·切斯基(Brian Chesky)热衷于研究其他成功领袖的生活。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还积极寻求专家导师的支持,其中包括领英(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和马克·扎克伯格。
学习和成功密不可分,因为不断学习的领导者会带来创新的决策方法。中国家电巨头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大师(如彼得·德鲁克)的技术相结合,制定了海尔的企业战略。事实上,在德鲁克的思想影响下,海尔提出了创新的“人单合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团队和个人被赋能,在更广泛的组织背景下创立小微企业。
Biocon的马宗达-肖女士非常爱学习,她担任自己公司的学习机构Biocon Academy的首席导师。该学院为生物技术和工程毕业生提供进修机会。
最成功的商业领袖也是最大的慈善家。由商人转变为慈善家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软件巨头微软(Microsoft)的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盖茨通过他的非营利组织——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帮助世界各地抗击贫困、疾病和不平等。
其他领导人也在以不同方式开展慈善事业。扎克伯格与妻子陈慧娴共同发起了“陈-扎克伯格倡议”(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希望通过消除疾病、提供教育、满足社区需求等方式,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健康的社会。创立了塑身内衣品牌Spanx的美国企业家萨拉·布莱克利(Sara Blakely),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通过创业、教育和艺术为女性提供支持。
尽管年纪轻轻,油管红人唐纳森已经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事实上,他的许多视频都有一个慈善视角,比如为患有严重白内障的人支付眼科手术的费用,让他们重见光明。他成立了自己的慈善机构“野兽慈善”(Beast Philanthropy),这个慈善机构把食品分发给食品短缺的社区,他还承诺在自己去世之前捐出所有的钱。
美国户外用品公司巴塔哥尼亚(Patago nia)的创始人伊冯·乔伊纳德(Yvon Choui nard)可能是“回馈社会”的典范。2022年,他和他的家人决定将巴塔哥尼亚的所有权(当时价值约30亿美元)转让给一家非营利信托机构。其想法是巴塔哥尼亚将继续作为一家营利性公司存在,同时将其未来的利润用于保护自然、支持社区和应对环境危机。巴塔哥尼亚在一份声明中说:“地球现在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当然,成功的商业领袖除了以上所列举的特质外,还有许多其他特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善于吸引、激励并留住人才,能够建立强大的团队,与组织内外的其他方进行合作。他们还需要能够与投资者接洽,筹集重要资金,使自己的公司能够实现其战略。
他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品质是愿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承担风险。成功的领导者往往设定很高的标准,并努力突破可能的界限,最终打造出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服务。
但也许,让成功的商业领袖远超其他人的是他们非凡的使命感。这促使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而辛勤工作,同时忍受极大的压力。他们相信,无论自己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
翻译:李君
本文原载于 Dialogue ,经LID出版公司授权刊登。如需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请登录www.dialoguerevi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