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脑语研究的意义

(一)脑语是金矿

脑语重要,不仅因为是语言之根、行为之本、人生之魂,更因为脑语是思想智慧金矿。

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人人都有巨大潜能”。这种潜能,就是脑语潜能。脑语,是思想智慧金矿;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脑科学研究证明,人脑150亿神经元,每秒可接受10亿比特的信息(“比特”是信息单位)。即使只接受其中1%,人的一生也可记住一京比特的信息。“一京是多少?是100亿的100万倍。用个形象的比喻,人脑的信息容量,比国家图书馆还要大上百倍。”(见尹文刚《神奇的大脑》8页)一位科学家说,一个人可轻而易举学会40种语言,学会几十所大学所有专业课程。多位科学家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大脑能力使用,都不超过10%。

哈佛大学詹姆斯说:“和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是处在半醒状态。现在,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人类现在还只是生活在自身潜能远远没有开发的狭小天地中。”(见尹文刚《神奇的大脑》8页)二十世纪初,詹姆斯说,人的大脑潜能开发利用,占10%;二十世纪中期,米德说,占6%;二十世纪后期,奥拓说,只占4%。脑科学越研究、越发展,越发现脑语潜能巨大。

脑语,是生命活力、精神动力,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民族振兴、国家富强,都有直接关系。脑语越健康、坚强、有力,个人将越优秀,民族将越兴旺,国家将越富强。因此,开发脑语潜能,正是个人、民族、国家的希望所在。

(二)脑语是力量

脑语,是人的思想智慧能力;是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能力;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人做人做事必备的思想智慧能力。

认知能力,指脑语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强弱,是智力高下的标志。认知能力强、知道得多、能说会写,自然聪明;认知能力弱、知道得少、不会说不会写,必然迟钝。胡适两岁开始识字,三岁上私塾已识字过千;杨振宁,四岁能认三千多汉字;郭沫若,五岁能读五经四书。这都是认知能力超强的实例。

理解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深化,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是更高一级的认知能力。许多单位招聘,都要测试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一世界知名企业,在招聘时测试应聘者对“信仰”的理解。几位应聘者,在“信仰”栏里填上“我信仰自己”和“绝无”,没想到,当即被淘汰出局。许多人不解,不服。该企业总经理向应聘者解释:“当一个人只信仰自己,或坚信自己没有任何信仰时,表明此人对生活、对人生,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这种‘无畏’很危险,它会让人陷入名利争斗无法自拔。不知天命、不畏大人、不听圣人之言,一个如此无知无畏的人,不论在任何游戏中,都是最容易犯规出局的。”总经理认为,“信仰”就是对人生“应有的敬畏”,并说明该企业为什么不欢迎只“信仰自己”和“绝无”信仰的人。由此可见,对人生问题的正确认知,是何等重要。脑语认知能力,关系每个人生活、工作,影响人生命运。

情感能力,指脑语对情感价值的判断能力。认知,指“是什么”;情感,指“为什么”;意志,指“怎么做”。脑语一旦接受知情意需要,就会产生强大动力。情感能力,是脑语的内动力。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他提醒人们,必须改变过去认为只有“智商”重要的传统观念。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成就,只有20%来源于“智商”;80%是受“情商”的影响。

情感能力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前三项,是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后两项,是了解和驾驭他人情绪的能力。

事实证明,在人生成功路上,“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才是决定因素。情感能力,决定生活好坏、事业成败,影响人生命运。

如,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比赛,路易斯·福克斯按实力可稳拿冠军。只因比赛时,一只苍蝇飞到主球上,他多次用手驱赶无效,引起观众大笑。接着情绪失控,用球杆打苍蝇造成犯规,打球连连失分,结果夺冠失败。第二天,他投河自杀。如果路易斯·福克斯面对苍蝇干扰,能控制情感,专心击球,小小苍蝇怎能阻挡他夺冠的去路!如果路易斯·福克斯夺冠失败,能控制自己情感,准备东山再起,也绝不会因一次失败而投河自尽。然而,一切都晚了。只因不能控制恶劣情绪,路易斯·福克斯才自己打倒自己,自己毁灭了自己。

可见,情感能力是做人做事的内动力,是一个人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的情感能力,可成就伟业,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消极的情感能力,可以使人失去理智,伤害别人,甚至毁灭自己。

意志能力,是脑语认知与情感的实践应用,是实现目标、理想、信念的能力。脑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控制力。意志能力,是人生航船的方向盘和制动闸。没有认知与情感,人生航船就不能启动;没有意志控制,人生航船就可能触礁遇险,难以成功驶向理想彼岸。做人做事,必须靠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但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意志能力。坚强的意志力,是登上人生成功高峰的最后决定因素。例如海伦·凯勒创造生命奇迹,每向前跨进一步,都是靠坚强的意志力;邓小平在人生路上,三次被打倒,三次依然站起,不改革命初衷,最终成为中国改革设计师,也是靠坚强的意志力。没有坚强、惊人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生命奇迹的海伦·凯勒,也不可能有改变中国命运的邓小平。

爱迪生说:“我才不会沮丧,因为每一次错误的尝试,都会把我往前再推进一步。”爱迪生正是靠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毅力,才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罗曼·罗兰说:“一件事情的失败,只因为你最后关头停止了前进。你能不能最后成功,只看你有没有再坚持到最后一刻。”意志力最大的特点、功能,在于坚持和善于坚持。这都是强调意志力重要的至理名言。

脑语,是运用知情意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智慧能力。认识,指事理“是什么”;分析,指情感“为什么”;解决,指意志“怎么做”。只要认知清清楚楚、符合实际,情感明明白白、合情合理,意志切切实实、有效有益,就能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有思想智慧能力。

(三)脑语研究方向

脑语研究,有益于儿童早期教育。儿童智慧潜能,在脑语。一位早教专家说,每个正常婴儿,只要多开发1%的智慧潜能,就会行为杰出天才。脑语研究,可为儿童脑语智慧潜能开发提供科学理论根据。

脑语研究,有益于语文教学改革。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舍本逐末,违反语言内在规律,少慢差费。从语言源头出发,强化脑语脑语训练,可有效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语言能力。脑语研究,可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科学方向,提供有效途径。

脑语研究,有益于做人做事。脑语是做人做事的司令官。不知脑语、不认脑语、不懂脑语规律,做人做事只能就事论事跟着感觉走,在黑暗中摸索。脑语研究,了解脑语的性质、特点和应用规律,可提高做人做事自觉性、科学性,提高做人做事的科学效率和社会效益。

因为人人有脑语,人人时时处处用脑语,脑语研究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不研究脑语,就不可能正确认识脑语、科学对待脑语、有效运用脑语。

脑语与脑语能力研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QJGa3TS4/K3H8R3rqqw34pJxYsQoxKxBc09b48U544V34i6g3MaWS2C2epl3vLG



君子九思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指有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思”,指脑语思考活动、脑语思想活动。

这是孔子对君子脑语活动特点标准的总结分类。大意是,君子脑语思考,有九种规范标准:君子看问题,脑语能想到明辨是非;君子听讲话,脑语能想到善解人意;君子与人交往,脑语能想到和颜悦色;君子举止外表,脑语能想到礼貌文明;君子讲话,脑语能想到忠诚守信;君子做事,脑语能想到敬业勤奋;君子遇到难题,脑语能想到谦逊善问,请教别人;君子遇到愤怒,脑语能想到保持理智,控制情绪;君子遇到名利,脑语能想到坚持正义,公正合理。

“视思明,听思聪”,是讲君子在生活学习中,怎样使用脑语;“色思温,貌思恭”,是讲君子在待人交际中,怎样使用脑语;“言思忠,事思敬”,是讲君子在说话做事时,怎样使用脑语;“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是讲君子在处理问题、解决难题时,怎样使用脑语。

孔子,从生活学习、待人交际、说话做事、解决难题等方面,对君子脑语活动意义、特点、规律,开创性地进行研究总结。君子“九思”,就是孔子对君子脑语思考研究总结的九种规范标准。

(一)“视思明”

“视”,指用眼睛看,是直接使用脑语思考。“视思明”,是讲君子看问题,脑语能思考到“明辨是非”。

孔子对怎样看问题,有明确见解:“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看问题要视察一个人言行的根据,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考察他内在的想法。经过“视、观、察”,对事情的是非、善恶,君子能看得明白、想得明白。

古代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本国的夫子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就指着璞玉说:“这是宝玉呀!最适合君子佩戴,留给我们地位低下的人不合适。”子罕回答:“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玉为宝。我们何不各守其宝?”子罕的观点是,你以为璞玉是宝,我以为不接受璞玉是宝。我们还是各自守着自己的宝为好。璞玉是宝,是物质之宝;不贪是宝,是精神之宝。人们需要物质之宝,更需要精神之宝。在君子看来,精神之宝比物质之宝更重要。子罕,面对璞玉诱惑不为所动。他脑语想得明白:不义之宝,不可接受;接受别人物质之宝,丧失自己精神之宝,会变成贪官。

这故事说明,脑语“明辨是非”十分必要,非常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君子脑语做人原则。在君子看来,只要是好事,再小也愿去做;如果是坏事,哪怕再容易做,也不会去做。“明辨是非”,做明白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一规范标准。

(二)“听思聪”

“听”,指用耳朵听,也是直接用脑语思考。“听思聪”,是讲君子听讲话,脑语能想到耳聪目明,善解人意。

在生活学习中,君子尊重别人,能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因而能理解别人,能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

汉桓帝时,陈寔在太丘任太丘长。他出身低微,为人正直,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成为乡里人的表率。当时,乡里收成不好,有些人因生活艰难,就偷鸡摸狗变成小偷。有一天,一个小偷儿钻进陈寔的家,躲在屋梁上,伺机行窃。陈寔偶然发现后,不动声色。他把儿孙一个个叫到身边,开始训话:“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时刻勉励自己,管住自己。人只有管住自己,才能有出息。有些做坏事的人,他们本质并不一定坏,就因不知克制自己,任其发展,才养成坏习惯,最后变成坏人。你们抬起头来,看看这位梁上的君子!他就是这样的人。”屋梁上的小偷听称他“君子”感到惭愧,连忙爬下来,向陈寔叩头认罪。陈寔说道:“看你的模样,不像一个坏人。你要记住我的话,今后一定要勉励自己,管住自己!”说完,亲手送小偷两匹绢,派人送他回家。后来,小偷受感动,真的变好了。乡里人很受教育,就把这事传开了。这就是“梁上君子”的来历。“梁上君子”故事,最能说明“善解人意”的教育方法的威力。

一个人能否“善解人意”,是脑语是否聪明的标志。只有脑语“善解人意”,才能理解别人,也才能帮助别人、教育别人。只有“善解人意”与人为善,才能得到别人理解与信任,才能算真聪明,有智慧。“善解人意”,做聪明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二规范标准。

(三)“色思温”

“色”,指脸色,面部表情;“温”,指温和、和善。“色思温”,是讲君子待人交际时,脑语能想到“和颜悦色”。

古书讲:“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脸色温和、和善,是一个人有思想修养、有道德教养的表现。

胡适说:“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俗话说:“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生气的脸和发脾气,是缺乏思想修养和道德教养。所以有人说,“和颜悦色”,是人生的大教养。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孝敬父母,和颜悦色比较难。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如今都认为孝是养活父母,其实,就连犬马也能得到饲养。如果不尊敬父母,那对人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孔子认为,父母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照料,更需要精神情感关照。“和颜悦色”,是脑语尊敬父母、善待父母的情感体现。只有对父母“和颜悦色”,才能显示对父母的尊重孝敬。

人人都讨厌“生气的脸”,因为恶意脸色、恶劣情绪违反人性需要、违背人情规律,是痛苦不幸的制造者。君子有思想道德修养,懂得尊重别人,善待别人,绝不会作恶意情绪的传播者与痛苦不幸的制造者。“和颜悦色”,做善良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三规范标准。

(四)“貌思恭”

“貌”,是指使用态势语;态势语,能直接反映脑语。“貌思恭”,是讲君子使用态势语待人交际时,脑语能想到举止文明、礼貌恭敬。

古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即礼貌,是待人交际的言行规范和重要手段。不学礼,就不能自立于社会。礼貌文明,是一个人思想品性、社会道德、精神素养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名片。

古代中国崇尚礼仪,尊礼重礼,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貌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在各种场合,都会运用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与朋友交往,初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用“久违”;请人批评用“指教”;麻烦别人用“打扰”;托人办事用“拜托”等等。当今社会,会不会用“您”“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已成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在各种场合言行举止是否文明得体,已成为一个人能不能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与合格标准。

君子懂礼重礼,尊重别人,敬重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文明规范,言行举止能做到礼貌得体。“文明礼貌”,做文明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四规范标准。

(五)“言思忠”

“言思忠”,是讲君子讲话时,脑语能想到忠诚做人、诚实守信。孔子讲:“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诚信是做人立身之本,是人生路上第一行为准则。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孩子,首先要教孩子做真人讲诚信。

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孩子闹着要去,妻子便哄小孩儿说:“你不要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动手把猪杀了。这件事说明,曾子深知做人诚信重要。只有大人讲诚信,不欺骗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诚信品德。

诚信是做人美德,是立身之本。诚信会使人格提升、交往成功、社会和谐,会使社会更加温馨、完美。君子会做人,说话讲诚信。“诚实守信”,做诚实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五规范标准。

(六)“事思敬”

“事思敬”,是讲君子做事时,脑语能想到严肃认真,“敬业勤奋”。勤奋是智慧的大门,天才出于勤奋。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99%汗水加1%的灵感。”

门捷列夫说:“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学习靠勤奋,工作靠勤奋,事业靠勤奋;人生一切成就,都是勤奋实干的成果。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勤奋实干,就不会有任何成就与收获。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晚年特别喜欢研究易经。他夜以继日刻苦学习,由于连续不断翻阅书简。时间长了,竟然使穿书简的绳子断了多次。司马迁《史记》记录“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讲孔子勤奋学习的故事。

人生是一座金矿,各项事业头等待人们辛勤开掘,需要人们勤奋开采。由于各人目标不同、勤奋程度不同,人生成就才大不相同。君子有人生目标,有事业心,有敬业精神,能大有作为。“敬业勤奋”,做勤奋的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第六规范标准。

(七)“疑思问”

“疑思问”,是讲君子遇到难题时,脑语能想到“谦逊善问”,请教别人。

谦逊,是美德的根基,是最大的智慧。做人谦逊,才能虚心学习,增加知识智慧。待人谦逊,才会扩展人脉,集思广益,才能增强脑语智慧能力。

屈原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魏征说:“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这是讲做人谦逊的人生规律,也是讲做人必须谦逊的理论根据。

谦逊,是智慧与成功的根基;傲慢,是无知与失败的根源。社会上,许多自高自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之所以四处碰壁、身败名裂,就因为违背人情事理道德规律,都是自己打倒自己。脑语傲慢,永远与事业成功与人生幸福无缘。

名家伟人,都是做人谦逊的典范。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被誉为“力学之父”,是一位在多方面成就杰出的伟大科学家。他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真理的大海还没有发现。”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智慧超群,但他总是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巴甫洛夫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人生成就越伟大的人,越谦逊。因为谦逊是美德之母,是智慧之根。在处理问题解决难题时,“谦逊善问”,请教别人,做谦逊的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七规范标准。

(八)“忿思难”

“忿思难”,是讲君子遇到愤怒时,脑语能想到“保持理智”,控制情绪。

愤怒,是失掉理智的恶劣情绪。有人说,愤怒是魔鬼,会破坏世界,毁灭一切。

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英国蒲柏说:“发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说:“发怒是伤害别人,但发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人在发怒时,失去理智,感情用事,不可能客观冷静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更不可能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感情用事,只能伤人害己,酿成后患,后悔无穷。正如美国富兰克林所说:“以愤怒开始,以悔恨告终。”古今中外,因愤怒杀人而自杀和被杀的事例,屡见不鲜。许多凶杀案,特别是因小事冲突而杀人的案件,当犯人被判死刑走向刑场时,他们才认识到自己不该杀人。但,悔恨无用,认识为时已晚!

理智,是指一个人脑语理性客观地认识分析问题,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的思想智慧能力。一个人只有理智地认识与处理问题,才能面对现实,冷静分析,照顾别人,考虑后果,才能做到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君子懂人情事理,知任性危害,遇到愤怒能控制自己情绪。“保持理智”,做理智的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的第八规范标准。

(九)“见得思义”

“得”,指获得、受益。“见得思义”,是讲君子遇到名利时,脑语能想到“坚守正义”,公正合理。

名利得失,是对一个人脑语修养能力的严格考验。孔子讲:“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子看重道德、正义,小人看重金钱、私利。孔子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对“坚持正义”的承诺和自律。

正义,是思想道德力量,是脑语正能量。人生可能因不幸而身体残缺,但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道德和正义的力量。

培根说:“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有圣地。”正义,就是人类良知、社会道德、客观真理。坚守正义,就是坚守良知,坚守道德,坚守真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得。这是君子处理经济钱财问题的道德底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君子在物质享受问题面前的思想境界和博大胸怀。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儒家“坚守正义”的行动纲领。

屈原,因报国无门,以投江自尽抗议楚怀王不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坚持不趋炎附势;梅兰芳坚守爱国立场,留须明志,不为日本鬼子演戏;朱自清,痛恨帝国主义收买人心,宁肯挨饿也不吃美国侵略者的救济粉……他们都是中国君子“坚守正义”的范例。古今贪官,之所以人生失败,落得身败名裂,就因为在“不义”面前,脑语污染、错位,突破了“坚守正义”的做人底线。君子有崇高思想、伟大精神、高尚人格,把真理正义看得比生命还宝贵。“坚守正义”,做正义的人,是君子脑语“九思”第九规范标准。

君子“九思”,是孔子关于如何运用脑语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诲;也是孔子对脑语做人做事规律的科学研究结论;更是对脑语做人的规范标准,最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创新。

君子“九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脑语底色和脑语模式。要做君子,就必须训练君子脑语底色,传承君子脑语模式。做君子,就要做“明辨是非”的明白人,做“善解人意”的聪明人;做“和颜悦色”的善良人,做“礼貌文明”的文明人;做“诚实守信”的诚实人,做“敬业勤奋”的勤奋人;做“谦逊善问、请教别人”的谦逊的人,做“保持理智、控制情绪”的理智的人,做“坚守正义、公正合理”的正义的人。

君子“九思”,揭示了脑语做人做事的客观规律。做人根源在脑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小人”,之所以遭人厌恶被社会淘汰,就因为他们违背君子脑语“九思”标准。“君子”与“小人”区别,就在脑语底色差异。“君子坦荡荡”,就因为脑语底色“明白、聪明、善良、文明、诚实、勤奋、谦逊、理智、正义”;“小人常戚戚”,就因为脑语底色“糊涂、愚蠢,凶恶、野蛮,虚伪、懒惰,傲慢、任性、邪恶”。

君子“九思”昭示人们:做人必须遵守规律、遵照标准、遵守原理;做人必须有脑语自觉,必须从脑语做起,必须向“君子”看齐。

“君子坦荡荡”,就因为他们脑语向前、向上、向善,像阳光,有正能量;“小人常戚戚”,就因为他们脑语向后、向下、向恶,像暗夜,只有悲凉。

一个人做人做事,只要有脑语自觉、从脑语做起、向“君子”看齐,只要脑语充满向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堂堂正正、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君子”,都可以成为脑语健康的人、坚强的人、善良的人、高尚的人!

2018年7月23日于威海乳山 +QJGa3TS4/K3H8R3rqqw34pJxYsQoxKxBc09b48U544V34i6g3MaWS2C2epl3v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