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内容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时期:启动期、黄金期、深水期和沉默期。以上分期反映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本走向。启动期为2011—2012年,主要是规划合作的内容和方向;黄金期为2012—2017年,即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时期;深水期为2017—2021年,即中美博弈难以避免地冲击了合作的氛围;沉默期指2022年至现在,即欧洲全面地缘政治化冲击下的合作。

启动期规划了合作内容和方向。2011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匈牙利,在经贸合作论坛上提出:“中东欧国家可以成为中欧合作的桥头堡”,并指明了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要干什么、怎么干。具体合作内容有四点。其一,中东欧国家的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四通八达,建议发展转口贸易和投资合作;其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可作为合作的重要基础;其三,中国要实施外贸市场的多元化与企业走出去,中东欧地区已被列为重点;其四,中国要加大对中东欧国家基建的投资力度,成立专门的投资基金等。上述内容为2012年正式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打下基础。2012年4月,在波兰华沙,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开启。相关会议提出了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12项举措,包括设立秘书处、提供1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设立投资基金等。

黄金期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时期。2012—2017年五年中,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充分借力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五通”发展。黄金期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人文交流领域成立了40多家孔子学院;金融合作机构纷纷成立,投资环境改善;国内设立多家中国—中东欧研究中心;旅游业快速增长,双向旅游突破100万人次。二是搭乘“一带一路”倡议的快车,推进了双方的互联互通。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中欧班列)陆续开通,“一带一路”南北线的两条干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欧洲的互联互通。三是高层访问频繁,如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捷克、塞尔维亚和波兰三国。进入黄金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其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相比西方好。彼时,中国外汇储备雄厚,经济增速在2012年高至两位数,而西方经济经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之后萎靡不振,中西双方形成一进一退的格局。其二是国际形势为合作提供了宝贵窗口期。美国于2015年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实际上有心无力。欧盟虽然不了解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但也希望合作项目能够改善中东欧的经济情况。因此在这个宝贵的窗口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收获了较多合作成果。

2017—2021年合作进入深水期,中美博弈全方位冲击合作氛围。客观地说,中美关系愈发紧张之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其中需要考虑到大部分中东欧国家是北约成员国,因此中美关系紧张之后的合作出现了较大障碍。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双方在深水期的合作仍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举行了两届领导人会晤,希腊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1+16”变成了“1+17”。此外,保加利亚也成了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达到了六个,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希腊和保加利亚。

当前时期为沉默期。由于2023年的发展趋势不明显,“沉默期”这一用词可能略显严重。虽然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出现明显负面化趋势,但随着德国总理与欧盟理事会主席的来访,中欧之间整体气氛有所缓和,舒尔茨的举动对中东欧国家来说有示范效应。欧盟机构主动缓和对华关系,中东欧国家预计也会做出积极表示。总体来说,沉默期的特点是欧洲的全面地缘政治化冲击了合作,其中乌克兰危机爆发对合作的冲击最为明显,中东欧国家的安全战略随之发生转变,由原先的经济安全转向地缘政治安全,由民生政治转向地缘政治。因此,未来的合作挑战有五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合作本身存在问题,有些国家落地成果少,有的落地成果多,不均衡的情况在一些国家引发了不好的评论;二是中美的全方位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对合作产生较大冲击;三是中欧关系的变化,即欧洲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体系性对手,并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安全审查;四是疫情叠加俄乌冲突产生的影响,2022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退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五是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带来的影响。 eDOk7XHVOXnDiJ3ly8lxdZdUqiUwuHgGncEgzfDtT/pwhE2WdE9guZIUaj6X8Lo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