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区域国别学功能型知识生产的问题及其成因

在确定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上述三种类型知识生产的性质和特征后,本部分将聚焦具体实践中区域国别知识生产的供需矛盾和发展失衡问题。基础型知识生产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在研究的深度与创新性上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研究覆盖的地理范围和主题多样性亟待提升。以期刊论文为例,近10年来相关研究大幅度增长,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不足,大多是借用国外理论的低效重复。历史学、外国文学和政治学是当前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学科,通过比较这三个学科重要学术期刊的发文得出,相关研究在地理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在研究主题上仍旧以常见的历史、文学和政治经济为核心。换言之,基础型知识生产作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知识生产体系的基底,知识生产的纵深度、广阔性、颗粒度和迭代率都存在较大不足。这一问题突出地体现为结构性和制度性困境。比如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滞后,与源自西方的理论和方法间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制度性困境则体现为中国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还束缚着基础型知识生产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片面重视量化指标。这导致从事基础型知识生产的研究者或转而投入短平快的论文生产,或盲目跟随西方话语体系开展研究活动以便于生产能够以英文发表的成果。

与基础型知识生产相比,政策型知识生产是活跃程度相当高的领域。区域国别研究的中国特色之一是,强调“学以致用,用以强学”。从知识生产的主体看,中国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多种层次和类型的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尤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部委直属高校有关院所为代表。这些机构所从事的政策型知识生产为各级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了知识支撑,同时还为具有或计划开展国际业务的市场力量等提供专业咨询。智库建设是政策型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体现。伴随着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对政策型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在有限时间内新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有关机构供给政策型知识乏力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制约了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目标。其中,有两方面的具体原因亟待重视和予以解决。第一,政策型知识生产的能力建设不足。政策型知识生产是一项立足基础型知识、紧跟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工作,具有其特定的专业性。区域国别研究老牌机构相关能力的更新和升级,新设立机构的能力培育,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第二,政策型知识生产的渠道不畅。无论是面向政府还是企业等的政策型知识服务,阻塞的渠道不利于政策型知识的转化与反哺前端的知识生产。

社会型知识生产是助力公众填补对域外国家或地区知识空缺的实践,但却是目前三种类型知识生产中最薄弱的一项。这将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公众的知识选择中充斥着劣质知识,其中不少是陈旧的认识,乃至错乱虚假的信息;二是让公众陷入“信息茧房”,无法对知识进行甄别和挑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促进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同时,也放大了劣质知识的不利影响。有关域外的社会型知识生产看似简单,实则对生产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生产者具有专业学术训练,又需要具备实地调研的经历和直接体验。社会型知识生产并非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以往重视的领域,因而缺乏对研究者知识生产能力的培养、知识生产体制机制的建设。在互联网知识经济和学术评价考核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区域国别研究者缺乏从事社会型知识生产的意愿和动力。

上述三种类型知识生产存在的供需矛盾和发展失衡问题,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对三种类型知识生产的功能划分。明确不同类型知识生产的差异化功能,是建立区域国别学知识生产系统的基础。现有实践中对基础型、政策型和社会型知识生产的功能划分仍存在边界模糊、定位不明等问题。第二,没有引领三种类型知识生产协调均衡发展的导向和机制。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尚未建立推动知识生产多样化和系统化发展的导向,缺乏支撑这一发展的机制。第三,从知识生产者看,区域国别研究者并非都具备进行三种类型知识生产的能力。个体局限、外部训练和评价体系等内外部因素,导致研究者的三种类型知识生产能力失衡发展,通常更偏重基础型或政策型知识生产。

上述分析指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生产处在严重的割裂状态,亟须推进更加系统和均衡的知识生产。为此,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区域国别研究三种类型知识生产的属性,打开区域国别研究知识生产的大门。做到三种类型知识生产多头并进,三种类型之间相互联通,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才能够进一步提质升级。在对发展现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中国区域国别学知识生产具有国家战略性、国际竞合性、交叉综合性、实践性、普及性等主要特性。其中,国家战略性指的是中国区域国别研究中的知识生产主要由国家推动,从集成、系统战略的角度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全面推进三种类型的知识生产,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国家性是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其他特性的重要基点,比如保障了战略与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国际竞合性指的是知识生产需要在国际知识空间中展开竞争与合作,构建中国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三种类型的知识生产需要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快速迭代的知识创新和国际传播,构建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知识体系。交叉综合性强调在交叉学科门类下的区域国别知识生产重视知识的交叉,基于学理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等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实践性指的是知识生产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立足中国、扎根实地的研究实践,为三种类型的知识生产提供了核心动力。普及性关注知识生产特别是社会型知识生产面向公众普及域外知识的特性。这一特性是提升中国公众国际理解力和世界意识的必要基础,影响着知识生产在完善公众知识结构方面的成效。知识生产的战略性和竞争性等特性是国家性的发展结果,与国家性形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VBsKdzIt7lzA5DKTQEjpRQ9ZardRLRkPvrmpJrNfFCJk7XBBrUCC+/I8BMImlR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