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区域国别研究理论创新问题

基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现实,需要探讨一下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的相关问题,我主要提以下四点想法。第一,抓紧创新理论,尤其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的“双边+多边”理论创新。要注意核心问题如区域国别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用何种理论指导,推动多边发展还是巩固双边合作基础等。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应保持“双边+多边”平衡,既要巩固双边基础,也要通过多边避免过度聚焦某些具体国家,从而影响到区域合作的大局和基本盘。解决多边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将来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中值得关注的对象,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外交工作等实务领域可能会有更好的工具与选择。第二,方法论的创新要源于实践。理论固然有其科学性,但是过度的抽象对外交实务领域也会有负面影响。第三,区域国别研究要坚持实用性。区域国别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精通目标国家和区域,真正实现“找得着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区域国别研究本身是在智库高度发展、国家利益遍布全球综合背景下出现的需求,所以相关研究既要重视基础研究,也要注意实用性。第四,区域国别研究要从特殊到一般,即对某个国家、某个区域的研究都要有各自的特点,也要能够抽象地提炼出共同性,这有利于提升区域国别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

针对波罗的海三国退出合作机制,中国是否有相关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三个国家能否再加入的问题。我认为国家退出合作机制是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机构的常态,从二战之后到现在,各个国家“退群”的行为累计高达1400次,没有任何法律能够强制某个国家不能退出某个机制。对此,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应对方法均是保持静默,对来去保持开放的态度。因此,面对合作对象国内的政治不确定性,中国也应保有耐心和定力。

针对昝涛教授提出的土耳其拥有特殊的地缘政治身份,不仅与俄罗斯有能源合作问题,在俄乌冲突中也扮演特殊角色,从更大的区域视野出发,土耳其的地缘政治身份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当中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一问题。我认为土耳其在中东欧地区是非常低调的,但产生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宗教(伊斯兰教)和经济(投资)方面,如在巴尔干半岛修建清真寺等。土耳其长期以来积极巩固和维持与巴尔干地区的纽带联系,比如并购黑山的巴尔港且经营多年,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战略资产,具有相当的地区影响力。而对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由于中国和土耳其开展了很好的分工合作,土耳其并没有明确表现出反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这实际上也恰恰是中国和土耳其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之处。总体来说,中土在中东欧地区开展的合作各有特点,双方不存在很大矛盾。即使在地缘政治纷争加剧的背景下,土耳其在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的基础上与中东欧开展务实合作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针对与中东欧国家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以及是否需要亲身到现场才能对这种合作感受更深等这些问题。中东欧国家文化多元,语言、宗教、民族传统等方面情况复杂。因此,要注意中东欧国家关注的敏感问题,也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其宗教背景,更要关注小国心态。大国博弈对小国没有好处,所以要避免让对方面临“选择亲美还是亲中”的局面,坚持以务实合作为导向,利用地缘优势为互联互通打好基础。当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熟悉对方的宗教习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对加强合作、提升感情是非常必要的。

将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研究很重要,目前国际学界产生了下列常用理论:一是转型理论,即从计划经济体到市场经济体的转型过程理论;二是欧洲化理论,即从中东欧融入欧洲大家庭的变化过程理论;三是资本主义分析理论,即国家发展在赶超过程中属于哪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类型;四是在欧洲内部的分析比较理论,如政府间主义、功能主义理论等;五是新的概念和理论——欧洲地缘政治生态的中东欧化,即在地缘政治变化的背景下,欧洲政治的中东欧化趋势比较明显。法、德优先时,关于法、德理论占据主导,欧洲化理论是主流。随着当下中东欧走到前线成为牵引和主要的驱动力量,生态的中东欧化也随之出现。与欧洲所创造宏观的一体化理论有所差异,中东欧地区的中观理论比较多,如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教授推广“中小型开放性经济体理论”。总体来说,理论虽多,但比较碎片化,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整体区域的适用性理论还是相对较少。这也表明中东欧的区域国别理论和方法研究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针对近两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问题,以及在外交实践中是否能做到政治与经济分开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俄乌冲突在2023年是否能够得以平息甚至结束。冲突的进程与中东欧的安全感息息相关,如果安全的威胁存在,合作的难度必然会上升。在外交实践中,政治经济的分开的确难以实现,因为合作虽集中在经济领域,但与政治领域息息相关。不过,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进程中,应将注意力放在务实领域的合作,在经济影响力提升的情况下再谈政治或许是合适的路径。

作者简介:刘作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u0Zl4GOOc3Wuayr+h3bz9Pri6KIFV9wbJxxxTIHjKSmhuUIRUaA/3whHY2Fvat5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