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川产道地药材产业概况

1 产业发展优势

四川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横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地与横断山脉四大地貌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中药资源,拥有宝贵的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资源库,是全国乃至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四川省中药资源优势显著,中药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现有中药资源7290种,是全国重点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常用中药材品种数全国第一,全国常用中药材有363种,四川有312种,占全国的86%;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全国第一,四川有川芎、川贝母、附子等道地药材共86种,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产品31个;国家 GAP 认证数量全国第一,已有16个品种、2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四川省审定的中药材新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主要包括灵芝、附子、天麻、川芎、红花等45个新品种。四川省药材种植质量和规模发展平稳,2017年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约637万亩,其中三木药材及林下种植药材331万亩。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53种,川芎、川贝母、川麦冬、川白芷等道地药材的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中药材年产量102万吨,年总产值达173亿元,其中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品种31种。截至2020年,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817万亩,中药材总产值达325亿元,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53种,川芎、川贝母、川麦冬、川白芷、川黄连等道地药材的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中药材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27户,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520.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35.3%。省内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如好医生药业、新绿色、雅安三九、新荷花、迪康药业、康弘药业等,在道地产区建立了定制药园、药材基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

在产业链方面,目前川产道地药材产业现已形成了以上游中药材种植(具体包括中药新品种选育、中药种养、中药材采收加工),中游中药材加工提取纯化(包括中药炮制等前处理、中药提取纯化)以及下游相关产品研发流通(包括植物提取类化药、中药大健康衍生品、中成药制剂研发)三大关键产业链环节所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具体见下图1-2-1。

图1-2-1 川产道地药材产业链示意图

在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方面,四川省政府于2019年出台了《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全省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三标准五规范两体系”(简称“三五二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将依托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川产道地药材认证标准体系,制定包括认证规则和产品标准,以及相配套的服务和管理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机构取得相应的认证许可,并启动川产道地药材认证服务。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2025年全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850万亩(含三木药材及林下种植药材350万亩),中药材种植业年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并打造50个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切实提升川字号中药材品质与数量,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和优势品种。

2 产业政策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匙”。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将中医药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药战略举措,并为合理规划中药材生产布局,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委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要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2017年实施的《中医药法》更是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进一步为中药材产业尤其是道地药材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规划引导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地方层级,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针,确立了“兴医兴药并举,事业、产业、文化联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发展总体思路。中药材产业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七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四川省成立了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中医药产业上下联动、横向配合、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省政府印发《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省中医药局会同省经信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实践中深入探索推动解决中药材保护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01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通过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扶持一批重点产品、扶持一批重点基地进一步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6月发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川芎、黄连、厚朴等川产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标准、有效成分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2019年7月,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总结了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厘清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公布了86种川产道地药材名录,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还提出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定制药园、中药材产业示范区等发展新模式,对提升四川省中药材质量和效益、发挥中药材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019年11月,四川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四川省中医药条例(2019年修订)》,针对川产道地药材相关产业,该条例规定了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川产道地中药材保护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并发布川产道地中药材目录和具有川产道地特色的省级中药材标准,支持川产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和产地保护,确定川产道地中药材适宜种植、养殖区域,建立川产道地中药材质量溯源体系。2020年2月,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结合川产道地药材优势,加强对重点企业、产品、基地的监管和服务。支持以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导向的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提升,带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提升川药品牌形象。大力推进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制定川药标准、提高川药质量,培育川药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川产道地的药材的多元转化,逐步形成川产道地药材的种植、加工的企业产业化集群。2020年4月,四川省委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强调了要加强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和原产地保护,建设一批川产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到2022年,基本建成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体系、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同年7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判定规则、认证程序,适用于川产道地药材认证。同年10月,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小组发布了《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该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到2022年,新建、改造规范化基地50万亩,新增一批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的基地,辐射面积达100万亩,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万亩,综合产值1200亿元。2021年0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要求,要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重点扶持一批全省中药材重点种植产业区,培育3—5个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市、10—15个示范县,全面推进中医强省的建设。同年2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川芎》,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良种培育技术、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标识与贮藏,为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的建立提供参考。2021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建立单品种药材的“两体系、三标准、五规范”,培育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开发麦冬、川芎、川贝母等川产优势特色中药材。以上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从产业布局、发展路径、科技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为川产道地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2022年1月,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开局重大战略机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强调大力发展新产业,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促进川产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同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该方案拟通过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契合规律的保障格局、均衡可及的服务格局、链条健全的产业格局等“四个格局”,建成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等“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工程等特色发展“两大工程”,旨在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集中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项目,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的策源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推进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

3 川产道地药材专利分析方法与意义

专利文献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发明创造只通过专利文献公开,并不见诸其他科技文献,相对于其他文献形式,专利更具有新颖、实用的特征。可见,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其蕴含的技术、法律和市场信息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专利分析是对专利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与分析,经过深度挖掘与缜密剖析,转化为具有较高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可利用信息。产业专利分析是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开展川产道地药材产业专利分析研究,可以充分将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运用融入到当地道地药材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从而提升产业自主发展实力、增强区域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通过站位地方特色产业实际,运用专业资源,对代表性的川产道地药材专利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创新主体获取最新的政策、技术、产业、专利情报,帮助相关科研院及道地药材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并进行合理的专利布局;同时也能向社会广泛普及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发挥提升社会公众对中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助推四川特色产业及整个中医药产业科学、快速、规模化发展。

本书结合川产道地药材产业规模情况、相关政策情况以及前期初步检索摸底的重点药味专利统计情况,筛选了15味代表性川产道地药材,按照药材的主要功效分为第二章清热药、第三章活血化瘀药、第四章行气药、第五章祛风药、第六章补虚药进行分类分析,各小节以单味药材为分析对象,分别针对具体品种的道地药材的产业现状(包括其基源、产地变迁过程、代表性种植区域及规模、该药物的基本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市场情况等)、专利技术总体趋势(包括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申请人、发明人、专利权人分析、地域分布分析、转化运营趋势分析)、重点创新主体分析(重点申请人市场情况简介,涉及的产业链环节及代表性产品、对应关键技术,相关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分析,绘出重点申请人重点产品专利技术发展路图)、该药味的产业链技术演进路线分析(包括上游药材种植,中游药物加工提取纯化,下游相关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各节结论建议部分选用产业分析SWOT模型,结合川产道地药材产业、政策实际情况,从专利保护角度分析该中药的产业、市场、技术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给出相应建议。 vUxUQF4KKkBmBOPVHaeKXyv5/yDoPT+cfLiNOeWRoDbJdskQnX/AyQA7q7ay4y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