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严修、张伯苓办南开学校

出身盐商世家的严修,家住老城西北角文昌宫西侧严翰林胡同,曾中进士,入朝为官。他认为治学应实用,给光绪皇帝上奏折,建议开经济特科,梁启超后来评说这是戊戌变法之源点。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 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迁往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 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徐世昌把严修引荐给袁世凯,严修佩服袁世凯的才干与强兵御侮之志,袁世凯提倡新学,视严修为知己。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请严修在新内阁中主理财政和教育,而严修同意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专心办教育。他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临终前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帝制一事,周围人人赞成,只有严修和机要局局长张一麐反对,而这两个人从来不要官,不要权,自己没听他们的话,深感羞愧。

这时候严修结识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张伯苓,两人成为忘年交。张伯苓生在天津一户书香人家,考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科,几年后到通济舰见习,时值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让他受到极大的触动,认为“中国要想在世界生存,惟有赖一种能够制造新国民的新教育”,决心“培育救国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严修聘请张伯苓来家中为严家子弟授课,两人又共同创办私立敬业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

南开中学伯苓楼

天津市南开中学是南开学校(现有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发源地,1978 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学。南开学校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倡导并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不断奋斗,不断发展。

1918 年冬天,教育总长范源濂与严修、张伯苓等赴美考察教育,回国后募捐筹款,创办了南开大学。开学仪式在南开中学礼堂举行,前总统黎元洪到场讲话,谈到若想发展实业,需科学先行,而科学的根本在于教育,尤盼南开大学生毕业后报效国家。

张伯苓一生从国内外给南开募集的款项数以千万计,他的工资却固定在一百块大洋,而南开教授可以拿到三百块。他从不想升官发财,常告诫学生:“不要爱钱,够用就行了。”他一向生活朴素,在家一身对襟衣裤,外出时罩上长衫,天冷加穿马褂。他每天步行上下班,去北京办事永远坐三等车厢,住在最便宜的小旅馆里。张伯苓剃着平头,身材高大,精神饱满,讲一口纯正的天津话,极具感染力、鼓动力、号召力。

严修放手让张伯苓管理南开学校,自己与津门饱学之士共创崇化学会,研究国学,招收学员,讲授义理、训诂、掌故。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其实这恰恰是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当时天津还有存社、城南诗社、国文观摩社、会文书院、问津书院、辅仁书院,在社会改良阶段留住了国学的根基。严修是津门四大书法家之一,擅写折卷、楹联,笔意醇厚隽永,意高旨远。晚年时他几乎每天在家或到城南诗社书写立轴、尺牍、扇面。他替别人写字并不收钱,后来登门求字的人太多了,才对陌生人略收润笔费,以便稍加限制。1929年严修去世,《大公报》刊载悼念文章,赞誉他为“一代完人”。张伯苓说:“南开之有今日,严先生之力尤多,严公逝世,在个人失一同志,在学校失一导师,应尊严先生为校父。”

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军轰炸机炸毁南开大学,苦心经营三十几年的学府几乎被夷为平地,张伯苓悲痛却不沮丧,他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故本人对于此次南开物质上所遭受之损失绝不挂怀,更当本创校一贯精神,而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后来,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共同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担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

抗战期间,张伯苓担任了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常驻重庆沙坪坝南渝中学津南村,交往各界人士。蒋介石向他承诺:“有中国就有南开!”又多次拜访张伯苓,有时为祝寿,有时为探病,有时为捐款。1948 年,张伯苓到南京任考试院院长,目睹那时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黑暗现实,决心不再替蒋介石跑龙套,借口养病返回重庆。1950 年 5 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张伯苓与夫人王淑贞到北京,数月后返回天津,住在大理道 87 号(今大理道 39 号)三子张锡祚家中。1951 年,张伯苓去世。 8olsfWJ6qsaXzjbFCaDnbj+8bJyqtp8llNBDEBTL7s/HilX//vSIeRYDmrGaCuD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