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太湖与良渚

中国长江下游的太湖,古称震泽,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流经良渚的东苕溪是太湖的主要水源。太湖流域总面积约3.65万平方千米,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地和桑蚕基地,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在距今15000年左右,地球的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了,气温开始慢慢转暖,冰河消退,海平面抬升。这种现象维持了大约3000年后,全球再次被严寒所笼罩。这次的严寒经历了约1000年。在距今10000年左右,我们真正迎来了地球的春天。这种温暖而平和的气候让人类离开山洞,走向平原,开始了人类的农业时代。在距今7000多年,海平面升高到了今天的水平。10000多年以来,随着海平面的抬升,在长江、钱塘江以及苕溪的共同作用下,孕育了太湖平原。距今7000年左右,马家浜文化的先民最早在这里生息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以太湖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圈。以腰沿釜为特征的文化面貌,成为这一族群的象征,但是在太湖西部、东南部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发展到马家浜文化晚期,形成太湖北部的圩墩-草鞋山类型、太湖东南部的马家浜类型、太湖西部的薛城类型、太湖西南部的庙前类型;鼎数量日益增多,并取代釜成为最主要的炊器。

那时的社会尚处在大同的母系阶段。遗址的规模一般不大,或依山临水而居,或在平原的高地上略将居住区堆土垫高。房屋采用木架结构,屋顶铺盖茅草,墙体一般先用树枝编起,然后在篱笆墙的内外抹上泥巴。考古上称之为木骨泥墙,这种修墙的技术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马家浜文化的房屋面积一般不大,有长方形和圆形,以地面式建筑为主,少量半地穴式,面积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在房屋的中心往往留下烧火的痕迹。如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F1,平面为不规则的长圆形,东西长约6.75米、南北宽约6米,面积约40平方米。房址由红烧土居住面、柱洞、基槽、灶坑等组成(图1-1)。 浙江余杭茅山遗址F4,略呈“凸”字形的半地穴房子,面积12平方米,斜坡式门道,地穴外侧一周有柱洞(图1-2)。

图1-1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F1、F2

图1-2 浙江余杭茅山遗址F4(马家浜文化)

人们死后就葬在居住地的周围,墓穴为简单的浅浅的土坑。多数的墓葬中都不放随葬品,只有少数墓葬会放一两件陶器。马家浜人发明了用半透明的石英和萤石之类的美丽矿物制作一种带缺口的耳环——玦,以及这种带缺口的手镯,后来又发明了挂在胸前的有着月牙般弧形的璜(图1-3)。这些装饰成为地位尊贵的女性身份的象征。

马家浜文化时期是农业社会的初期阶段,采集与渔猎经济在生活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人们在居住地的周围开垦出面积为0.8—16平方米的小块农田,开始种植水稻。目前在江苏苏州吴中草鞋山遗址发现有74块马家浜文化的水稻田,在江苏昆山绰墩遗址发现64块水稻田(图-14)。这两处遗址发现的水田均在地势低洼的原生土面上,为长条形、圆角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的浅坑。这些坑与坑之间的原生土即为田埂,由几块到几十块相串联,田块之间有水口连通。另有一些与田块相配套的水沟、水塘、水井或蓄水坑等,构成水田的灌溉系统。

图1-3 马家浜文化的玉玦和玉璜
1.玉玦(浙江余杭梅园里遗址出土) 2.玉璜(江苏江阴祁头山遗址出土)

图1-4 江苏昆山绰墩遗址Ⅵ区局部(马家浜文化水稻田,由东向西)

在遗址中往往会出土大量的动物骨头,使我们知道森林中有许多的鹿和野猪,而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中更有取之不尽的鱼虾,以及可供食用的菱角等水生植物。

距今6000年以后,太湖流域进入崧泽文化的发展阶段,文化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以釜为特征,发展为以鼎为特征。陶器的种类也越加丰富,鼎、豆、杯、盘、罐等成为主要的陶器组合。陶器种类的多样性反映了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到了崧泽文化晚期,黑陶日益普遍。与马家浜文化相比,这一时期整个太湖流域的文化面貌更加统一。

崧泽文化的前期,持续而稳定的发展经历了四五百年。这时我们看到了许多来自长江中游和黄淮下游地区的文化因素出现,除了原先一直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的鱼鳍形足的陶鼎之外,具有外来特征的凿形足鼎开始在各个遗址中出现。而另一方面,具有崧泽文化特征的敛口高把豆和鱼鳍形足鼎的分布范围,也超出环太湖流域,向北达到江苏北部的新沂地区,向西达到湖北武穴等地。在江苏新沂小徐庄遗址和湖北武穴鼓山遗址 ,都可以看到与太湖地区完全一致的陶器。随着人类父系时代的到来,兼并与扩张在不断发生,因此,我们看到了文化圈的扩大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在更大范围里的交流与融合。

在崧泽文化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数量和规模比马家浜文化时期有所增加和扩大。这时人们更加重视丧葬,大多数墓葬都有木质的棺材。马家浜文化晚期已经出现的明器,到了崧泽文化时期更加普遍。社会等级的分化越来越明显,高等级的墓葬在崧泽文化早期便已经出现,代表权力与财富的随葬品,集中出现在少数墓葬中。崧泽人开始使用比石英更加美丽而难得的矿物——软玉。玉器逐渐成为与神灵、权力、身份、财富相关的一种象征。玉钺成为男性首领的权杖,而玉璜则成为女性贵族的象征(图1-5)。

图1-5 崧泽文化的玉钺和玉璜

当以凿形足鼎为代表的文化因素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太湖地区又突然以一种回归的方式,完全回到鱼鳍形足鼎的文化传统之中,从而开始进入良渚文化时代。 319vwEUbhwSHmn0aLSRzJy1h7NcoAmkgsanIs6u0TMSzo8b9PB3z6h11UzL3YT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