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浙江史前文化概述

史前考古学是指以文字出现之前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产生之后的历史考古学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考古学分支,也可称史前学或史前史。史前考古学以史前人类的遗迹、遗物为基础,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精神观念,同时还要结合环境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体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为史前年代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史前”(prehistory)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欧洲,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Daniel Wilson)在其著作《苏格兰考古与史前学年鉴》一书的标题中首次使用。而史前的概念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代末年,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专门介绍了“有史以前之时代”一节,介绍了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C.J.Thomson)的“史前三期说”。尽管当时考古学尚未传入中国,但梁氏认为“中国虽学术未盛,在下之层石,未经发现,然物质上之公例,无论何地,皆不可逃者也”,也就是说他相信中国也存在漫长的史前时期。直到1921年,北洋政府聘请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在河南渑池县第一次正式发掘仰韶村遗址,中国的史前文化才真正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基本上是史前概念和史前文化在中国的由来

那么什么是史前文化?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化及考古学上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就有200多种,其中最为经典的当数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的表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而考古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物质遗存的科学,因此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定义应当充分体现考古材料的物质性,其中最为经典的当数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1929年在其著作《史前时代的多瑙河》序言中的阐述——“我们发现了特定的遗迹类型——陶罐、器具、装饰、葬礼与房屋形制——不断重复在一起。这种复杂的关联特征,我们定义为一种文化群或者可以直接称为‘文化’。我们假设这种复合体是今天我们称之为‘民族’的物质表现。只有这种复杂的问题有规律地并且专门与一种特定身体类型的遗骸联系,我们才可以冒险用‘种族’(race)代替民族(people)。” 不难发现,在柴尔德和其他历史文化学派考古学家看来,考古学文化与古代特定人群可以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正式介绍考古学文化概念,是1956年刊登在《考古通讯》上翻译《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考古学文化”词条,“这一术语主要用来表明属于同一时代的、有地方性特征的以及集中于一定限度地域内的考古学遗迹的共同体” 。夏鼐沿用了这一概念,同时更强调特定类型的遗迹遗物经常出现,可以构成社会的共同传统 。直到今天,考古学文化仍是我们分析考古材料和古代社会的重要手段与工具。

综上可知,史前文化即是指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和一定人群的物质遗存特征。然而,如果从非洲大陆发现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算起,史前文化可以追溯至距今400万—300万年,但这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旧石器时代的范畴 。尽管新石器时代的起始年代和开始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各不相同,但如果以陶器、磨制石器和农业的出现为依据 ,本书不妨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时间定在距今12000年左右,结束时间定在距今4000年左右,因此书中所讨论的史前文化均属于以上时间范畴

具体到浙江的史前文化,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在建德李家镇新桥村乌龟洞上层发现一枚晚期智人的右上犬齿化石,绝对年代不超过距今5万年,这是在浙江境内第一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图1-1)。2005—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兴七里亭遗址进行发掘,其下文化层年代经古地磁测定,最早距今100万年,这是浙江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图1-2)。也就是说至少从100万年开始到距今5万年,在浙江大地上就曾有过连绵不断的史前人类活动

进入新石器时代,从距今10000年到4000年,浙江境内发现了以上山遗址、跨湖桥遗址、河姆渡遗址、马家浜遗址、邱城遗址、良渚遗址、好川遗址、钱山漾遗址为代表的不同阶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别属于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和钱山漾文化,它们分别构筑起了浙北地区马家浜—崧泽—良渚—钱山漾—广富林文化和浙南地区上山—跨湖桥—河姆渡—良渚—好川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共同建立了浙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谱系和历史进程。

尽管本书的主题是浙江新石器时代陶器,但从文化特征以及历史背景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先对浙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浙江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来整体把握新石器时代的时空变迁、文化交替、社会进程和文明程度,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浙江史前陶器的特征、功能、技术和演变,以及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初创期和形成期所做的贡献和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本章分为三节,分别介绍浙江的地理特征、气候与环境变迁和考古学文化谱系。 VoXADO9un3EWTsQJfPHkNhSIug2JcQ2la5rHfx1BiF9UsdstJLgt8b1gfCIXf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