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独树一帜

每一种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在其自身的文化分布范围之内,物质遗存会达到比较统一的面貌,这也就是其之所以成为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前提。这种比较统一的文化面貌固然有房址、墓葬等遗迹、遗物,以及生活生产方式上的统一,但归根到底,最直接的认定标准还是器物群的统一。浙江境内文化面貌统一度最高的是距今5300—4300年间的良渚文化。尽管以钱塘江为界,江南、江北的良渚文化遗址间存在一些差异,但核心器物群是一致的。从良渚文化向上追溯至马家浜文化,大约25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整个长江下游大都经历了“马家浜—崧泽—良渚”这个文化谱系序列。在浙江境内,进入了这个谱系圈的主要是浙北地区。而浙江境内更为本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则多发端于钱塘江以南,甚至是更往南部的浙中盆地地区,比如20世纪70年代就已扬名海内外的河姆渡文化;随着浦阳江流域的考古发现逐渐为学界所认同的跨湖桥文化、上山文化,当然还有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余姚井头山遗址。不能否认,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基础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谱系梳理尚不完善,因此,书中涉及的对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这三种极具鲜明个性的考古学文化的美术风格与相互关系的探讨,是基于目前的阶段性认识展开的。 D0jgnrpY328iIPrbH2yDasV3OwCfADEBXT6wgEoSq03Y09UWttV/kmy/G84t5I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