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把握关系以外的内容

有些反馈来自实践经验,有些反馈来自重要之人的批评。把批评当作反馈是很难的,尤其是当批评听上去不是那么动听的时候。怎样才能把批评当作反馈呢?这需要你去把握关系以外的内容。

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很严格的人。她回应我们的话,一般都是从“不是”开始的。每个“不是”背后,都带有她的反馈。可是每次一开口就迎来“不是”,也会带来自我怀疑。老师功力极深,对家庭中的人有很深的理解和共情,所以他们很愿意在她面前袒露心迹。可是很多同学觉得,她并没有用同样的耐心对待学生。如果只看她对学生的指导,那简直就是市面上一些沟通教材的反面典型。她总是不留情面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给学生辩解的空间。

所以一次督导受挫后,小组的同学又开始议论起了老师的教学风格。他们在讨论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最适合学生的成长,作为对比,他们还引入了一位很擅长鼓励学生的老师,说话让人如沐春风,觉得这样的风格才更益于学生成长。

我其实很理解老师的风格,也知道她对学生和家庭中的人都充满爱心。只是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爱。简单地说,她觉得痛是一种好东西,能让人醒悟,能推动和促进人们的改变。可是在四平八稳的关系中,痛是很难的。她就选择了说直接的、引发我们不适甚至是羞愧的话,她希望通过批评,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念:“你能做到的不止这些。”

而我们常常收到的信号却是:“你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如果她的话没有被防御的情感屏蔽,就会变成让人反省的当头一棒。唯一的问题是,要说出这些直指痛处的话,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还需要你把自己放到一种有强度的关系里。就像力是相互作用的,老师对别人用了力,也会有相同的力反弹到她身上。

今天大家的议论,也属于反弹力的一种。不过虽然是议论,其实也是调侃,属于减压的一种方式。

不过,当大家询问我的看法时,我也毒舌了一下。我说:“大家讨论老师的个人风格,其实是暗示批评或者表扬的风格,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可是会不会有另一种情况,学习心理咨询,尤其是要达到一定高度的话,本身就很难,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和投入,就更难学会。而批评和表扬唯一的区别是,具有批评风格的老师告诉你你还没学会,而具有表扬风格的老师因为鼓励你,让你误以为你已经学会了。”

我顿了顿又说:“在讨论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我们都忘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批评和表扬的内容。毕竟所有的反馈,都是有内容的啊。相比于风格,反馈的内容是否合理,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我们不去理解批评或者表扬的内容,不去讨论内容,而只是讨论形式,其实也就没有意义了。”

然后我问大家还记不记得老师说“不是”的时候,她说的到底是什么?结果大家都记不太清了。

这个讨论让我思考批评和反馈的区别。批评把重点指向了“关系”,而反馈把重点指向了“内容”。为什么大家会在意关系,而不那么在意内容呢?

我猜是因为,批评或者表扬,作为关系的一种,是直接作用在人身上的。它冲击最大,激发起的感受最直接。可是对内容的把握却不是情感反应,而是深思熟虑的学习;需要你靠近和把握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客观的内容;需要你不被感觉左右;需要你先把自己放下。在把握那些客观的内容的过程中,反馈对你起了作用,而你的自我也因此改变。

问题是,如果我们觉得在批评下的自我并不安全,就像保护一个怕被打碎的玻璃瓶,那我们怎么能够去把握反馈的内容呢?

对关系的反应是本能。脱离关系去把握内容,却需要训练。有时候,我们太容易对关系做出反应,而不愿意去听关系以外的内容。这背后,是我们保护自己,固执己见。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情况似乎变成了一种风气,越是感觉到自我的不安全,人们越是容易根据关系做出反应。任何话语都变成了支持或反对的证据,而话语对应的内容本身却变得不重要了。越是对关系敏感,我们越逃不开它,来自关系的负面信息,也越让我们痛苦。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跟关系有关。关系之外,还有其他内容。如果只有对关系的反应,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会被扭曲成关系里的含义,就好像他在宣扬其他观点,就是在否定我的观点,就是在批评我不好。这时候,你就会被困在关系里,看不到关系以外的内容。

所以把批评当作反馈的关键是什么?是我们要相信并且理解和把握,关系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只有把自己从特定的关系中拔出来,你才会问自己:“对,这是一个批评。可是他想告诉我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问:“对,这是一个批评,他对我到底是什么态度?” 2HOVCH22Wq/GCVp4guFh8l/K7gZrEHoyaW4c0LiGb4M7FuG6WCVyepTx55miUM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