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你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不断成长的?

在卡罗尔·德韦克看来,这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一个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长上;而一个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证明自己行还是不行”上。

关于能力的隐含信念决定着我们会如何看待挑战、失败、努力、批评……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幸福。

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挑战看作“证明自己可能不行”的风险,因而回避挑战;而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挑战看作能力成长的机会,因而迎接挑战。

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越需要努力,越说明能力不足,所以就算努力,他们也会偷偷努力;而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把努力看作激发人能力的必要手段,并以努力为荣。

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批评当作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而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作帮助自己改进的反馈,虽然他(她)在面对批评时同样会感到难受。

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他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失败,因为别人做到了而自己没做到;而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更愿意从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经验,甚至还会因为他人的成功而备受鼓舞,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图1)

图1 摘自卡罗尔·德韦克《看见成长的自己》,中信出版社,2011

仔细思索,你会发现成长型思维的底层是自我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存在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有很多可能性”。拥有这种安全感的人,不需要保护某种特定的自我观念,也不需要过度的自我关注。他们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缚,转而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种视角下,“自我”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形成自身的过程,通过进入真实世界,通过与世界和他人互动,也通过接受挑战。从发展的角度看,自我是在应对现实的挑战中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而这个挑战的反面,就是让我们停滞不前,困于自我的挫败感。

我曾问读者两个问题(也想问正在阅读本书的你):

“你曾遇到什么事,当时你觉得做不到,最后却做到了?”

“和三年前的你相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很多朋友写下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我第一年做ERP 咨询顾问时,第一是因为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所以逻辑推断能力也受限;第二是不知道运气好还是不好,各种千奇百怪的bug 一定会被我碰上。事情多,而且必须解决,一年的时间里我基本都在一边否定自己,一边鼓励自己:菜鸟就一定要努力!很多时候精神百倍地工作,加班到晚上10点左右回家,睡前哭一会儿,第二天继续。

第二年,我就可以不太流畅但是基本顺利地处理问题了。到一年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基本功和跨模块业务比身边的资深顾问还要好了,因为我用心了。

现在不做ERP了,但是那时候学会的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让我受益终身,而且当我回想黑暗的第一年时,发现自己真的没有那么糟糕。

研三时,导师让我投一篇影响因子比较高的英文论文。我没有经验,觉得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能投入的时间不足,因此并不觉得自己能做成这件事。但一方面导师的要求不好回绝,另一方面觉得一次英文投稿也是难得的经历,于是就着手去做了。

在这种心态下,我对结果并没感到很大压力,只是比同学们投入了更多时间,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其间各种波折,加上毕业论文和工作的压力,真是让人非常辛苦。有时想到自己比别人付出这么多,还不一定能有成果,心里还是有点憋屈。但再一想,不做这事一定不成,做了还有希望,既然已经开始,就不想别的,好好尽力吧。

经历三次修改,论文终于被接收了。这期间我也找了工作,去实习,完成了毕业论文,什么事也没耽误。如果当初不做这件事,时间可能也就这么过去了,因为写这篇论文,我利用时间的能力和应对焦虑的能力都提升了。现在想来,觉得做这件事还是很值得的。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非常敏感的人,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而久久介怀。这样的性格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在这三年中,我接触了正念、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等各种心理学知识,也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点一点发生着改变。现在的我,乐观、勇敢、坚韧,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更好地接纳自己,也不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了。这是我三年来最大的进步。未来三年,希望自己可以继续进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能让内心的小孩更好地长大。

这些读者的经历,清晰地勾勒出自我成长和变化的轨迹。回顾这些成长的经历,能让我们看到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也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提醒自己:也许我现在的担心和当初的担心并没有不同,而我当初却做成了那件被认为很难的事。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成长出新的自我,从来就没有容易过。

成长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从微观层面看,人的大脑由各种各样的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的联结方式构成了我们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未知的挑战一方面让我们焦虑,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训练我们的大脑。挑战越多,大脑就会变得越复杂,相应地,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成长。

从宏观层面看,人的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增长起来的。我们与环境的互动越多,获得反馈的机会就越多,我们的能力增长就越快。

这正像精益创业的思路:一个创业者需要快速形成一个产品的DEMO ,通过市场检验获得反馈,快速迭代产品,产品才会越变越好。假如创业者也陷入僵固型思维,害怕面对市场的批评,只愿意把产品停留在幻想中,他就会失去很多有益的反馈。只有进入实践领域,我们才能不断积累真实的经验,人的心智才能不断获得成长。而要进入这种成长的循环,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进入真实世界。

(2)突破自己身上的壳。

(3)把握关系以外的内容。

(4)思考“怎么做”,而不是“是什么”。 JPdTbqg9mo/VPKJCmOlxRQdPnA3X4mGsSftrmrOzUQPpFFLNRFdHdBs/LIfv7f4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