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遥远的梦想和眼前的生活

如果你有一个执着的目标,你为它奋斗了大半生,为它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做出了很多牺牲,而就在这个目标实现的前夜,你死了,你会怎么评价自己的人生?又会如何赋予这段人生以意义?

电影《心灵奇旅》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爵士乐钢琴家,他的生活割裂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音乐梦想和维持这个梦想所付的代价。

除了已经年迈的妈妈,他没有自己的家庭,对爵士乐以外生活的其他部分都是敷衍。为了维持生计,他到中学教音乐。他当然不享受这份工作,觉得跟这些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打交道就是浪费时间。他其实也不享受爵士乐,也许以前享受过,但慢慢地,音乐变成了一个符号,提示他生活的失败。他只想成功,梦想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让这么多年的付出有个圆满的结局。

终于有一天,他等来了跟一个著名的爵士乐明星同台演出的机会。就在生活否极泰来的转折点,他却乐极生悲,掉进窨井去世了。

他觉得他的生活正要开始,怎么忽然就这样结束了呢?于是,他带着内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间,顺便还带了一个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因此不甘心投胎的小孩灵魂,重新看他因为执着于梦想而没来得及看的世界,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电影很好看,我身边那些为梦想挣扎过的朋友纷纷表示被治愈了。反而是那些从来都安安稳稳过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表示一般。比如我爱人看完就说:“这个电影讲的不就是要活在当下吗?可是我每天都是活在当下啊!”

当然,这个电影讲的是活在当下。可是它讲的远远比活在当下要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它讲的是梦想的残酷。这种残酷不只在于提示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梦想的机会是多么稀缺,也更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会如何塑造一个人。

梦想的好处,是让你的生活有奔头,通过重组你的生活,帮你确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什么要做,什么可以,等等。同时,因为有明确的目标,你也会变得更加专注。

而过于执着于梦想的代价,至少在想象里,梦想会把生活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为梦想做准备的生活和实现梦想的生活。就好像,只有到了后一个阶段,人生才算真的开始。而一旦没有实现梦想,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没办法开始。

因为执着于梦想,人会陷入一种“目标窄化”的心理状态。在赛马场,骑手要给赛马戴上一副眼罩,让赛马只能看到前面的跑道,而看不见其余。这样,在赛场上,这些马才能不顾一切地往前奔跑。其实梦想就是我们给自己戴上的眼罩。区别只在于,一离开赛场,骑手就会把赛马的眼罩摘下来,而人有时候太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会一直“戴着它”。

我们因此而忽略的东西是什么?

在电影里,主人公以灵魂的形式重回人间,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演出。重新发现世界,靠的也是跟他一起偷渡来的那个对人间没兴趣的小灵魂。原来,这些生动的细节都隐藏在日常的小细节里。香喷喷的比萨饼,社区的朋友,母亲的支持,学生的信任……这些生活的细节绝非毫无意义,相反,它们是我们活着的证据。

我经常想:这么多人有过梦想,但只有这么少的人实现了人生梦想,那些没有实现人生梦想的人去哪里了?他们要怎么从失望中走出来,活得好呢?万一努力追求的梦想没有实现,生活还剩下什么呢?

电影里那个受人欢迎的理发师倒是给了一个答案。他说他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当兽医,后来就当了理发师,原因是“当兽医的培训费比理发师的贵太多了”。可是当有人要同情他时,他却说:“那也不能这么说。我现在也很好。”他的手艺很精湛,对顾客很热情,也喜欢现在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欢他。

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吗?没有实现梦想的人,在现实的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义。这些意义也许没有梦想那么伟大,甚至不值一提,可就是有种生命的热情。一个人能投入,有兴趣,这就是生命丰盛的证据啊!

梦想是在生命这条河流中产生的。生命力是这样的东西:它需要梦想制造张力,可是,就算生活中哪里阻塞了,原先的梦想中断了,它还是能兜兜转转为自己找到出路。只不过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条。就像那个理发也理得津津有味的理发师,和愿意去倾听和安慰失落的学生的老师一样,我们还是愿意投入一些东西,并在其中重新寻找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梦想无法实现的失落和痛苦。我认识一个朋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为类似《指环王》《心灵捕手》这样的电影所激励,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荧幕,成为一名演员。所以当真有演艺公司想签下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名校保研的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年轻的北漂演员。可是年轻演员的生活是很苦的,开销很大,收入却有限。关键是他发现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巨大。他梦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而在现实中,他却只能演肤浅的年轻阔少,想要给这个角色增加点深度和复杂性,还会被人嘲笑。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他就进入了电商直播行业,成了一名主播。因为俊朗的外表和专业素养,他很快在电商直播行业取得了成功,赚了很多钱。

新领域的成功能弥补梦想的失落吗?当然不能。他经常想起自己的演员梦,原来的梦想给他带来生活的困窘,也给他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坐标。而现在呢?他常常因为失去了这个梦想,怅然若失,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很想给这个故事一个光明的结尾,可是在我遇见他的时候,还没有。也许他要经历很多艰难的探索,才能重新找到自己。我只是想,无论我们是否实现梦想,生活总是滚滚向前。在失去一个梦想后,我们永远有机会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梦想。

而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谈论梦想时,到底追求梦想是为了生活,还是生活是为了追求梦想?

如果梦想是为了生活,我们那么就需要把梦想置于“好好生活”这个大前提下。梦想的实现当然是稀缺品,可是生命本身是更重要的稀缺品。如果你还能闻花香,尝美味,听音乐,能和家人、朋友交谈,能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感受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里。

而如果生活是为了梦想,那梦想的破灭,就意味着一切全完了。我们就会让自己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

梦想究竟是提供生活的助力,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积极,还是否定现在的生活,让你觉得梦想成真以外的生活都不值得过,这两者有一个微妙的区别,区别的标准在于:你是否因为过于执着,而看不到生活的其余。如果你看不到生活的其余,那就否定了生活。

电影有一段是,生命的荒漠里有很多因失去跟生命的联结而迷失的灵魂,它们是人们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获得的神游体验,也就是心流(flow,又译福流)。电影里说:“心流和心魔其实很像。那些迷失的人和神游的人也很像,只不过迷失的人太执着了。”

专注和热爱某件事,能创造心流。一定要达成某件事,就会创造心魔。心流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自己活着,而心魔却会抹掉目的以外的东西,把生活变成实现目的的工具,哪怕这个目的叫梦想。

在电影里,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那一刻。那晚的演出完美极了。别说初次登上梦想舞台的他,哪怕只是作为观众,也会被这样的时刻打动。

实现梦想的那一刻感觉如何呢?从演奏厅出来,那个爵士乐明星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我为这一天等了一辈子。我以为,这一天会很不一样。可是,我发现,它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如果让我来说,我觉得他经历了这么精彩的一晚,他的感觉还是会很不同的。不然的话,我们太低估了梦想的分量,也低估了投入忘我的演出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他说发现没什么不一样,估计是编剧为了凑下面这段台词。只不过,这段台词实在太精彩了,就算为了凑台词,我也原谅编剧了。

这段台词是这样的。听完他的回答以后,爵士乐明星就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条小鱼,它一直游来游去,寻找东西。有一天,它游到一条老鱼旁边,问道:“我怎么才能找到海洋?”

“海洋?”老鱼问,“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这里是水,”小鱼说,“而我想要找的,是海洋。”

如果生活就是我们所处的大海,别因为戴上了梦想的眼罩而错过它。

多年以前,我读过威廉·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也讲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毛姆笔下的那个主人公,人到中年,忽然抛妻弃子,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要做一个画家。他辗转变成了一个流浪汉,又做了水手,到了某个岛,与原始部落的一个女子同居,最后还感染了麻风病。在他生前最后的日子,他把一生的感悟,画成了一幅壁画。看过的人都被震撼了,惊为天人。可是他在去世前,却要求原始部落的女子在他死后一把火把这幅绝世的艺术品烧了。

以前我不明白,这么好的壁画,他为什么要烧呢?后来我想,也许对主人公来说,他最大的成就不是这幅壁画,而是他自己的生活。画了一幅美妙的壁画,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他的,不需要别人评价。

不是别的,你的生活,才是你最大的成就。所以好好过它。 y3Ql19jOa0SaPLGRzlE9YSpgQgQXoQaRW4cqAzcWzwbarLilI0G42hmqtlx78O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