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多年后的回望

作为增订重版的一部分,每一章的结尾都是我从现在回望过去,回望从前所写的文字。时光给我带来了变化,变成了一面镜子,让我在对过去的审视中,看见自己的成长。我也想通过“多年后的回望”这样一种形式,把我现在的思考分享给大家。这章内容的一部分,来自五六年前。那时候我还在学校工作,接触和思考的都是年轻人的问题。而另一部分的内容,来自我离开学校,接触了更广泛的人后的思考,同时也包括了我自己最近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就像学校里的年轻人会毕业,我自己也从学校“毕业”了。我很高兴,我没有停下自我发展的步伐,我自己仍在行进当中,所以对人的自我发展,有了更多切身的体会。

当初写《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部分同学某种真实的“焦虑”。在现在的学校环境中,这种焦虑仍然存在,人们不仅变得更“卷”,而且增加了很多对现实的担忧。我也见到了这些同学毕业以后的某种样子,就像我曾经遇到的一个来访者,每天一边焦虑,一边渴望和幻想有一天过上清闲的日子。可是当她真的拿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赔偿金从公司离职,她马上开始担心会被时代淘汰。我试图让她理解,她的焦虑并非源于现实,而是源于她一贯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从小学开始,是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而生成的。可是她坚称她焦虑是因为外部条件。她说:“问题是,我还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状态。如果我达到了,我就能心安理得地过休闲的日子了。”

尽管能够看到这种焦虑,我不再觉得它的存在是一件纯粹的坏事了。人生有时候是很无奈的,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船票就那么几张。不拼尽全力,你也许就没有机会到那里,而拼尽了全力,有时候这种思维方式却变成你的一部分,不再能够轻易摆脱。

在本书初版的时候,我写这篇文章时似乎认为,走出这种怪圈的答案,就是秉持成长型思维。现在我倒是不那么执着于某个答案了。我慢慢了解了一件事:太快有一个答案,常常是贬低了问题本身。这也是一种逃离现实的做法。

和几年前相比,我对成长型思维的理解又加深了。我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了它,又因为这种体验,它变成了我可以应用的知识。我更理解了两种思维背后微妙的动力:人在追求成长的时候,也在寻求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理解世界的时候,也在寻求如何改变。

甚至我觉得,我所理解的,比卡罗尔·德韦克当初提出这个概念时的更多。我跟她的理解有一种本质性的不同。她把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变成了思维的分类标签。你要么是拥有成长型思维,要么是拥有僵固型思维。这种思维的标签,也会变成个人的标签。因为你的思维是成长型的,你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否则你就是陷入僵固型思维的人。

而我把僵固型思维理解成一种情境的误用,就是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用的思维,并没有和我们想实现的目标相匹配——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成长和改变的话。就像我在前面的例子里说的,你的目标是“求改变”,而你的话语却成了“求安慰”。

既然这是一种情境的误用,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来得到它。从这个角度看,“情境的误用”比“思维的标签”更符合成长型思维的精神。

除了情境的误用,僵固型思维背后,还有一种微妙的动力。我觉得那些秉持僵固型思维的人,可能不是害怕被证明自己不够聪明,而是害怕被拒绝。它背后有一种羞愧:当你拼命努力却失败的时候,别人会觉得你在追求你配不上的东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种“配不上”就是一种拒绝,是被某个你想加入的群体的拒绝。它暗示了,你不属于某个类似“聪明人俱乐部”的群体,你不是那种人。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想努力,不是因为我们吃不起努力的苦,而是因为我们承担不起这种“追求配不上的东西”的羞愧。为了避免这种羞愧,我们宁愿躲在幻想里,或者接受别人的眼光所界定的那个“自我”,不够聪明的自我。

可是,谁能定义失败呢?谁能定义我们呢?为什么努力不能把“我”定义成“有勇气追求内心渴望”的人,却要把“我”定义成“追求自己配不上的东西”的人?谁能定义什么东西你配得上,什么东西你又配不上呢?

但最打动读者的,我相信还是那种既想要追求成长的冲动,又担心自己做不到的怀疑。其实这种矛盾永远都会存在。就像我自己,我并不是典型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但我也一直在追求进步。如果让我说,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总是好的,人需要在经历中让自己开阔起来。可是万一,我们选择了别的路,比如“躺平”的路,那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自己安心。

人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平衡好它,把握好它,诚实地面对它,它就会变成带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左右互搏的“内耗”。 /frpyGpkVGf/qPHIQWoOiQoRCLJK1d4Kvetk0XMttwctQ+I1ZHWZp+i0ZazEpM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