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这件事“与我有关”

如何承担起改变的责任?很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意识到,这件事“与我有关”。

在讲成长型思维的时候,我们一直说,要突破各种形式的自我中心,不要把每件事都变得“与我有关”。可是进入实践的领域,你又需要把很多事变成“与我有关”。这是不是矛盾呢?

其实并不是。当我们说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变得“与你有关”,是说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变成关于你好或坏的个人评价。而当我们说有些事需要“与你有关”,是说只有意识到你是改变的主体,你才能发挥作用,改变才会真的开始。

“与我有关”是进入实践领域的入口。除非这件事变得“与我有关”,否则你就很难真的进入实践领域去改变它。

可是,“与我有关”是一把双刃剑。当这件事“与我有关”时,我们很容易想到“那是不是我的错”,从而忘了“与我有关”是一种无关对错,而只是寻找出路的思维方式。

正因为这件事“与我有关”,所以“我”才有机会去改变。

前段时间,我去一家公司做一个关于“改变”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探讨的是如何在确定改变的目标后,识别和突破改变的阻力,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哪些心理误区阻碍了改变的发生。有位男士分享了他的案例。他说:“我的目标是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可是在讲到是什么阻碍了他实现目标时,他并没有说自己,而是说:“因为手下的员工都是新来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经验。”

我问他:“那你有没有想其他办法啊?”

他说:“我想了啊,我们还从其他部门调来了人手。可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帮忙的,就算工作做得不够细,我也没办法对他们严格要求。”

接着,他又说了很多工作难开展的理由。这些理由都解释了他为什么没办法改变。然后他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你说的困难都是很客观的。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听你这么讲的时候,我自然的反应并不是思考怎么办,而是你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现在的工作标准,真是太不容易了!”

大家都笑了。这位男士也笑了。他说:“我也是真心想要找办法,可是想来想去,好像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心里有些歉意。大家笑他的时候,可能以为我在揶揄他。其实我并没有。当我说他不容易的时候,我是真心的。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学习“改变”的课堂,他所说的并非有关改变的话语,所以大家就忍不住笑他。甚至这位男士讲工作开展困难的用意,也并非跟改变无关,他只是想告诉我,“这些方面我都想过了,走不通”。

它让我理解了一件事,那就是解释的话语主要功用是“求安慰”,而处理需要的是“求改变”。

作为一个咨询师,我并不觉得“求改变”和“求安慰”有高下之分。实在改变不了,能有安慰也很好啊。可是我知道,我们用什么样的话语思考,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反应。如果这位男士的目标是改变的话,他所用的话语,恰恰把他给限制住了。

“求安慰”的话语和“求改变”的话语有很多区别。求安慰的话语,更多阐释的是不能改变的理由。比如,求安慰的话语会更强调困难,而求改变的话语会更强调出路;求安慰的话语总是在陈述自己做不到的理由,好像是在说自己已经尽力了,而求改变的话语会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求改变的话语能够绕开对错的既定反应,试着把这件事看作“与我有关”。

那怎么变成“与我有关”呢?

其实“与我有关”的意思,并不是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我,而是无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总是需要我去处理的。既然是我去处理,那就“与我有关”。就像这位男士,他也可以想,“我还有什么求助的途径呢?”“增加哪些投入,能够让我名正言顺地去要求那些人呢?”“我要继续做什么,才能加深大家对工作标准的认识,达成共识呢?”

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一些新的可能性。 htqajUi6WhXS7HiQd3KdnoTEpVqvCElP4oungb0nTa03MNuHI8YrUkGdrys27y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