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

这是:

1.轨道的研究中国绘画不二法门!

2.提高中国绘画的价值!

3.增进中国绘画对于世界贡献的动力及信仰!

4.中国绘画普遍发扬永久的根源!

假若艺术是个人,恐怕世界上也找不出这样一个人。又骄傲,又和蔼,又奇特,又普泛,又像高不可攀,又像俯拾即是;……原来它在中国地位不过如此!

子曰:“游于艺。”——《论语》

俗话说得好:“勤有功,戏无益。”游者,戏也。当然算不了什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个无益的买卖。然而孔老夫子的课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以外,还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的课外作业。可见虽曰:“游而已!”究竟是需要狠迫。在当时无论时间或空间的艺术,都还是雏形粗具,并不能引起多数人的探讨。不过:“画者,所以补文字之不足也。”及“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绘画和音乐,比较发达罢了。《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张敦礼云:“画之为艺虽小,至于使人鉴善劝恶,耸人观听,为补益岂其侪于众工哉?”可知这时候绘画的目的,和今时判然了。今时以科学昌明的缘故,似乎以从古的事实,加以怀疑,加以鄙薄。

但人类的进化,历史自然非常幽远。变迁也渐而不觉突然。当文智不太启展,一切政教宪章,只求其备,遑论“美”“善”!某种东西,它直接或间接若能辅助政教之一部,它的发展必然迅速。姑认它的结果,它将来的结果;和“辅助”差得不可以道里计,而这段过程,艺术也是必经之途。除非绝对昧于文化的迁变者,才会否认。因此,孔子观乎明堂的故事,也就大足惊人,煞是可观;然不能说不是中国绘画发达的原因内强有力的原因了!

中国绘画实是中国的绘画,中国有几千年悠长的史迹,民族性是更不可离开。兴兴替替,盛盛衰衰的一页一页,并不可不毫加注目。过去是将来参考的“线”,虽不一定这条“线”不变,痕迹总是足以追求足以搜检。所以中国的绘画,也有它的“线”。所以中国的绘画,也有特殊的民族性。较别的国族的绘画,是迥不相同!

拿非中国画的一切,来研究中国绘画,其不能乃至明之事实。和拿中国老式的绣鞋,强穿于天足的妇女是一样。绣鞋的美丑不是问题,合不合才是重大的意义。好像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非鄱阳、乐平的泥来做不行。广东、福建固也有瓷器,但也是瓷器,式样尽管相同,决不能把景德镇的特色搬来批评。这个理由,正是中国绘画的一切,必须中国人来干。

中国绘画,既含有中国的所有形成其独立性,又经多多少少的研究者,本此而加以洗刷,增大,致数千年而不坠。则独立性之重要可谓蔑以复加!记得马哥利(M.R.Margnerye)说过“西人欲知中国绘画的真价值者,须抛弃其平生所学之美术教育,审美观念”的话,那“真价值”一语,岂非与美术无关?须知此正为中国绘画有真价值,故与美术无关,故与美术绝其相属之因缘。美术乃论一般的,不能及此,更不许据此以批评。而近代中国的画界,常常互为攻讦,互作批议,这是不知中国的绘画是“超然”的制作。还有大倡中西绘画结婚的论者,真是笑话!结婚不结婚,现在无从测断。至于订婚,恐在三百年以后。我们不妨说近一点。

不过把中国绘画的左右前后随便取一点看来,知道了前后左右都是造成“超然”的材料。“超然”不打倒,所谓“中”“西”在绘画上永远不能并为一谈。但好奇的画论者,寻着了一小部分——似是而非的一小部分——就说沟通了。东画西化,或西画东化,也信口道出。比如西方的图案画,已经远别它本身的目的而从事调剂的运动。便化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反而引起了所谓“恶魔主义”“立方主义”……的逞雄。中国绘画根本是兴奋的,用不着加其他的调剂。《金石索》上的武山堂石刻,西洋人就便化一百年便也就“化”不出来。中国绘画既有这伟大的基本思想,真可以伸起大指头,向世界的画坛摇而摆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应当努力去求这伟大的基本思想如何造成,如何可以造成?

明代董其昌说是应该这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画旨》

清代沈宗骞说是应该这样:

……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

——《芥舟学画编》

他并说明以下的理由:

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鄙吝满怀,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释,何来冲穆之神?郭恕先、黄子久人皆谓其仙去,夫固不可知。而其能超乎尘埃之表,则其独绝者。故其手迹流传,后世得者,珍逾拱璧。苟非得之于性情,纵有绝世之资,穷年之力,亦不能到此地位。故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理无尽境,况托笔墨以见者邪?尤当会其微妙之至,以静参其消息。岂浅尝薄植者所得预?若无书卷以佐之,既粗且浅,失隽士之幽深;复腐而庸,鲜高人之逸韵。夫自古重士大夫之作者,以其能陶淑于书册卷轴之中。故识趣兴会。自得超超元表,不肯稍落凡境也。故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松雪云:“乳臭小儿,朝学执笔,莫已自夸其能。”是真所以为乳臭也。要知从事笔墨,初十年仅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规模粗备,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二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此其大概也。而虚其心以求者,但觉病之日去,而日生张皇补苴,救过不遑。何暇骤希名誉?及至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灭光景。是以信今而传后。故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古人左图右史,则图与史实为左右。故作者既内出于性灵,而外不得不更亲风雅。吮墨闲窗,动合风人之旨;挥毫胜日,时抽雅士之怀。味之而愈长,则知其蕴之深也;久之而弥彰,则知其植之厚也。蕴深而植厚,乃是真正风雅,亦是最高体格。南宗院体,且薄之如不屑,若刻画以为工,涂饰以为丽,是直与髹工彩匠同其分地而已!故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

——《芥舟学画编》

近人陈衡恪说是应该这样:

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所谓感情移人,近世美学家所推论视为重要者,盖此之谓也欤?

——《文人之画之价值》

今把三个人的方法试列如下:

董其昌 1.读书 2.广见闻 3.脱俗

沈宗骞 1.清心 2.读书 3.却誉 4.正体

陈衡恪 1.人品 2.学问 3.才情 4.思想

看来陈氏所举,较为确切。“清心”“脱俗”“却誉”,不若“敦品”。“读书”即求学问。“广见闻”即扩开思想。但“思想”从“才情”而生,“正体”与“学问”类似。我以为,“人品”“学问”“天才”三项,可以概括。

这就是造成中国绘画基本思想的三大要素。

这就是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

先分别来说:“人品”如何是第一要素呢?

这幅画未曾动笔,这时候除去笔、墨、纸或颜料之外,只“我”是使白的纸和笔墨接触的绍介。虽然尚有境界、气韵、骨法……的顾及,而在白的纸上,纵横起来,执行者在“我”,怎样执行也是“我”,画面所承受的一切都是在“我”的“我”了。画面有“我”,“我”有画面了。但画面在“我”所加入,画面是绝对容受。绝不敢见拒。换句话说,“我”要东,画面容受在东,决不致西。画面与“我”合而为一。然欲希冀画面境界之高超,画面价值之增进,画面精神之紧张,画面生命之永续;非先办讫“我”的高超、增进、紧张、永续不可。“我”之重要可想!“我”是先决问题。

“我”是一个人,“我”的价钱,即是“人品”。

“人”一切的主宰属掌脑神经,“脑”的故事出来了。

现在叫做银圆的,从前是叫做银子。现在叫做性教育的,从前是叫做“中篝之言”。现在叫做“脑”的,从前是叫做“心”。科学的恩惠,使我们知道“心”是不能够发号施令的东西。这最大的权威,证明属于“脑”了。与其说是画面等于“我”,何若说是画面等于“脑”呢?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米友仁说:“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是。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这“心画”二字,应该称做“脑画”。所以“脑”不改造,“脑画”是吃不起价钱的。因为“脑”的价钱,根本就不高。原来中国许多画人,形形色色,价钱很不一致。有皇帝的价钱,也有皂卒的价钱;价有墨客的价钱,就也有骚人的价钱。可是“脑”都不属于当时。若就我们说,“脑”是不属于现在。或早几十年,或晚几十年。一个伟大的画人,在当时,当时对他只有排斥,攻击,或至于威迫。他受不起了,根据“不平则鸣”的公式,定是充满怀恨和报复的心境。然常常政治的力量,足以使社会的现态安然不动,更不许身体有绝对自由的行动。好在每个人都有一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脑袋,差可不受其挟制。但这种精神的戕杀,我否认是少数人的事。不过伟大的画人,他的“脑”特别前进,特别敏锐,不断地去搜检戕杀的证明罢了。他这种搜检的获得,是多面的归纳与散开,当不是人人可以如此。所以伟大的画人,是时代的中心,他的“脑”,是一座晶亮亮的时代之灯!

那伟大的画人,不是罪人么?

不对的。艺人的罪,是现实的罪,现实既有戕杀“脑”的行为,而“脑”反因此增加其改造。战国时的屈原先生,是一个好例。《离骚》二千七百多字,不是现实的罪状么?可知“脑”的改造,直接即增加“我”的价钱,间接即增加画面的完美。欲提高画面的价值,第一须改造“脑”,第一要有“人品”。

姑以“素人”一名词,代表普通的人,那素人正是画人的相对方。素人以为美的,未必画人以为美。素人以为对的,也许画人以为大逆不道!素人以为不应如此,画人或欣然说正中下怀!这统统关系“脑”,关系“人品”。洋房好住,但在画面不一定好看。茅屋破烂的不足蔽风雨了,画面表现出来是风致幽然!这些冲突的所在,即是艺术之宫!“人品”不高的是不得其门而入。倪云林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之逸气耳!”又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逸气、逸笔,自是逸品。但从他的“人品”中得来,居“神”“妙”“能”之上,为元四家之首。非可幸致的呀!后来文徵明题他的画,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之叹。岂但用墨无法,抑令人作三日呕!

有了相当的“人品”,即得了第一个要素。

画有士人之画与作家之画,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未必尽妙。故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

——《溪山卧游录》

中国绘画,自六朝微露了这两种的分崭,至李唐而益著。几千年来,士人之画,其价值远过作家的一切,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即:

士人之画:1.境界高远。2.不落寻常窠臼。3.充分表现个性。

作家之画:1.面目一律。2.皆有所自勾摹。3.徒作客观的描绘。

还可以说:

士人之画,不专事技巧的讲求。

作家之画,乃专心形似的工致。

因此前者又叫做文人画,后者又称画工。我所希望的研究者,当然不愿意造成一个画工,画而为工,还有画吗?“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着万卷书更奇”!是以胸中无书,即不能作画。尤其是士人之画,非多读书不可。不特画意不高,并不明画理。苏东坡说得极妙!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之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办。

——《东坡集》

又说: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气!

——《东坡集》

画理的重要,没有学问的人是不能明白,而觉其赘疣过甚。分明是同一布置的画面,而见仁见智,也大异其趣。在某一部分或某一笔之间,宛如临阵般严重,又宛如午夜般闲逸,又宛如处女般幽娴,又宛如勇士般雄伟,这类宛如……不明画理者,是“宛”然不如了。只会刻板的涂饰,无意义的挥洒,这是条线之遭际坎坷,把伟大的生命丧失。然一经落纸,非九牛之力所可挽回!或偶拾得一二佳制,揣意仿抚,但形虽似而神早非,究是蔑却画理而不学问的大关键,怎能颖悟深邃的画面呢?无怪茫然无所措!

再浅近的说吧!

浅近的说:学问的范围多广?岂是一人之力所能遍精?若不是抒发性灵的东西,不唯无用,反而致俗。譬如音乐、诗歌、小说……都应多多阅读,以开拓心胸。而这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一定要平素修养成了习惯,有“六合皆空,惟我为大”的境界。什么名利荣辱,绝不许杂半点于方寸之中。这样下过了一番勤奋,一方面使驾驭画面的能力,猛烈地增加,一方面使心境和画境,互为挥发,融化为一。那么一点一画,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间接受学问的支配,臻于逸妙的峰巅。在笔墨的动作未停,胸中的丘壑即未尽,胸中的丘壑未尽,即学问的修养幽远。况且心愈用愈灵,学愈研愈精,这才是画面的生命,有了确固的保障,得了新的灌溉,发茁滋长,定是意中之事了!试看古今来伟大的画人,哪个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之徒?我们假定为作画而学问,学问是绝不止有助于作画的。当时心地宽旷,灵犀豁然!所谓烟云供养,清朝的四王,不都是寿至八九十么?故中国绘画是最精神、最玄哲的学问。有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倒不及草草的数笔。不及的道理,前者是成功于技巧,后者是发生于性灵,以人感人,技巧的结果,博不了多数人的鉴赏。唯有精神所寄托的画面。始足动人,始足感人,而能自感!有许多略学绘事的人,笑话是层出不穷了。搬着一本帖,刻意临写,而题曰仿某某,仿某派。甚至青绿说是学王维,勾花说是仿徐熙。还有画牡丹而缀以咏雪之诗;写渔父而题以樵子之什。种种谬构,不一而足!这是不学问的必然现象,然而尚不止此呢!看:

寡学之士,则多性狂。而自蔽者有三,难学者有二。何谓也?有心高而不耻于下问,惟凭盗学者以自蔽也。有性敏而才亦高,杂学而狂乱,志不归于一者自蔽也。有少年夙成,其志不劳而颇通,慵而不学者自蔽也。难学者何也?有漫学而不知其学之理,苟侥幸之策,惟务作伪以劳心,使神志蔽乱,不究于学者难学也。

——《山水纯全集》 原本疑有脱讹

宋时画学犹分士流杂流,俱令治大小经,仍读《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书,宜其下笔不苟也。子畏学画于东村,而胜东村。真是胸中多数百卷书耳!

——周亮工《读画录》

于古人之论说,复不肯静参而默会。所以致苦一生,而迄于无成。盖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而虚衷集益,安能拔俗?

——《浦山论画》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麓台题画稿》

六法一道,非惟习之为难,知之为最难。

——同上

有人悟得丹青理,专向茅茨画山水。

——郭河阳

当然!画面美妙清隽的精神,是画理的分布及其组织。若眛而不透美妙清隽是极艰难的创造,则将无从迎纳于我的笔底,且求远无从颖悟。纵然是朝夕的调铅弄粉,吮毫濡墨,只不过作死自然的誊写者而已!辗转的说来,学问是必须努力虔修,毫无疑义了。

若有了高尚的“人品”,又有“学问”,即得了两个要素。

但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人品学问,都有相当的修养和造诣。在画面上总觉得意不逮笔,结果留下无穷遗憾。当着他画一山或一石初成脉络的时候,心境中未尝不预有最高之希冀,笔舞墨飞,心得手应!方自竞竞然勤求勾染,哪晓得反因愈装饰而愈糟。或另一个人,三笔两笔,就能出精出神。这上面也说过这种话。是什么道理呢?呵!他不但缺少画理的智识,并且还没有画面的基本技能,他没有“天才”!

没有“天才”的画人,越画越坏,只有开倒车!

大概有天才的人,不知不觉中会流露一切的。这流露,自己实是莫名其所以然,或仅感觉得兴趣高一点罢了。就以写字而论:一个字的笔画程序是一定的。然而有天才的人他写一横,绝不等于其他的一横,一竖一点也俱是一样。不同的缘故在哪里呢?这是天机。岂容泄漏?不过一横一点之顷,天才者必不异样吃力,“吃力”是讨不到好。天才者也必不以为困难,“困难”可以使心手都受迟疑的束缚。这是天赋的特权,与生俱来的一种“力”。

依稀记得有个故事:

有一个人,年纪很轻,“人品”“学问”都不错。他的父亲一天叫他在身边,出一个“龙门”两个字给他对上。他开口就答“鼠洞”!字面是恰恰相称,总算对着了。但他的父亲竟因此一病不起,说他才器太小,终无大用!为什么不对“虎阙”,不对“凤阁”?“鼠洞”“凤阁”“虎阙”,天才在其中矣!

所谓“天才”在这里简言之就是画才。

只要不是特别的笨伯——下愚都有造就的可能,只要专心一志,都有进步的希望。何不先敦其品,而励其学?

三大要素备,乞往下细细的咀嚼吧!

图1 河南南阳十里铺出土的汉画像石 OY6XAAZA2zMXFCRLrBbyuVqe87y8yKz1xtvA5DD/ycyP1Wi1jmdfEFLMHSpua8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