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子戎装到底有多威武?

《诗经》小雅有篇《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mèi)韐(gé)有奭(shì),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鞞(bǐng)琫(běng)有珌(bì)。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有好多生僻字,有人就想绕过。不不不,这首诗很有意思,男人范十足,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这是一首歌颂周天子的诗。周天子身着戎装,检阅六师。诸侯赞美周天子威武雄壮,决定跟着周天子保家卫国。

这位周天子到底是谁?《诗经》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周宣王。

周宣王是谁大伙儿也许一时想不起,但一提周幽王,你立即说:噢,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吧?对了,周宣王就是周幽王的父亲。

西周灭亡,埋下苦果的是倒数第三位天子,即周幽王的爷爷、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

周厉王是个极强势的人物。他继位时,国力已日渐衰弱,四周部落交相发动对周王朝的进攻和侵扰,底下诸侯国还不时与他们内外勾结。周厉王连年南征北战,耗费重大,国库空虚了。

战事间隙,周厉王考虑的就一件事:怎样敛财。

小诸侯国荣国的国君荣夷公,出了一个馊主意:实行国家专利。

啥意思?就是说,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垄断,由天子直接控制。国人进山林川泽谋生要收取“专利费”。

这一招,苦了百姓,周厉王却高兴得很:来钱太快了!

周朝的卿士中,芮国国君芮良夫看不下去了,劝周厉王不要这样干。他说:“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即将临头。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

周厉王当然没听进去。天理,民意,不错,可是他目前过不去的坎儿是没钱。如此,“专利”政策强硬地推行下去。

这一来,西周贵族的利益受到直接冲击。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更是要变相缴双层赋税。

一时怨声四起,咒骂纷纷。周厉王大怒,他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妄议”者。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

找卫国的巫师,也是有原因的。卫国地处原商王朝的国都。商朝,巫风炽盛,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占卦问卜。

如此高压政策下,议论的人逐渐减少,发展到后来,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也不敢互相打招呼,只能使使眼色。这就是成语“道路以目”的来源。

议论差不多没了,但诸侯也不来朝拜,整个都城变得死气沉沉。

到了这一步,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了。公元前843年,民众大规模造反,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州市)。

当时的太子姬静(即日后的周宣王),惶惶然躲在朝臣召穆公家里。造反者知道后,把召穆公家包围了。召穆公出来试图平息风暴,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天子,但没效果,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事奉天子,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大家还是冷静下来吧。”但群情激愤,谁听他的。召穆公无奈,狠狠心让自己的儿子假装太子,出来代死。

古人的“忠”,真不是说说的。

太子姬静逃过一劫。

暴动平息后,宗周无主,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共和行政”或者“周召共和”。

14年后,即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曾经在召穆公家里瑟瑟发抖的周宣王,上台后的形势,已与他强势的爹当政时大大不同。共和十四年,各诸侯国的国君参政议政的局面已经形成。被朝臣救下的天子,刚上台也发不起威。

大名鼎鼎的“毛公鼎”上记载着周宣王对毛公说的话。其中有说:众官出入从事,对外发布政令,制定各种徭役赋税,不管错对,都推说我是知道的,这足以造成亡国!从今以后,颁布政令,都要向你报告,而你也不能随意向外颁布政令!

所以,周宣王初期,他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奕仍叔、张仲等一帮贤臣来辅佐朝政,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取消了厉王时期的专利政策,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国内经济开始复苏,国力得到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而此时,四周少数民族仍不断内犯,为解边境危机,也为转移国内视线,周宣王决定重振军威。

《瞻彼洛矣》记录的,大约就是这个时期。

第一段: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遥望那洛水,水波浩浩茫茫。周天子莅临这里,带来的福禄就像屋顶罩着我们。天子身着皮制戎装,亲自检阅六师。

韎:保护人体关节的特制皮革。

韐:皮带。

奭:盛。

到底这个戎装是怎样的?

周宣王的戎装我们看不到,但可以参考一下同时期芮国国君的戎装。当然,国君的戎装级别比天子低。

皮制戎装,可不仅仅只是皮革缝制的,上面还有装饰。举例如下:

1.肩部。

2.胸腹部。

以上图片引自《芮国金玉选粹——陕西韩城春秋宝藏》

3.腰带。

西周金腰带饰 何佳玉摄于河南博物院

可以想象,皮制服装镶嵌上这些纯金饰品,天子多么显赫堂皇。

第二段: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遥望那洛水,水波浩浩茫茫。周天子莅临这里,天子的佩刀上有玉饰。天子万岁,保家卫国。

鞞:刀鞘。

琫:刀鞘上端的玉饰。

珌:刀鞘下端的玉饰。

参看芮国国君的佩刀:

西周 芮国国君佩刀 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2016年“秦始皇与大兵马俑展”

芮国国君的佩刀,剑鞘是金质的,镂空呈神龙纹;剑是玉质的;剑柄原来有其他材质包裹,也有装饰。

不但有佩刀,手上还有韘。

韘,约略等同于现在的玉扳指。搭弓射箭时,扳指套在大拇指上,以保护手指不被弓弦勒伤。金、玉韘在商代便已经出现,汉族的韘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

第三段: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遥望那洛水,水势浩浩茫茫。周天子莅临这里,与我们有福同享。天子万岁,我们要跟着你保家卫国。

《瞻彼洛矣》虽则短短三段,但全诗气势宏大,饱含情感,确实有一股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那么,周天子大规模阅兵有效果吗?效果是显著的。如大将方叔,先后奉命征伐东面的淮夷,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猃狁,又率兵三千讨伐不听号令的楚国,建立了赫赫功勋。《诗经》有一首《采芑》,写的就是方叔为威慑楚国而举行的军事演练。

《采芑》共有四段,渲染的是方叔指挥的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与声势。其中第二段写到方叔本人的样貌:“服其命服,朱芾(fèi)斯皇,有玱(cāng)葱珩。”

命服,周代官员有品秩,从一命至九命,官服因命数不同而各有定制。方叔穿着与其品秩相当的命服。他这个档次的命服是怎样的呢?

“朱芾斯皇”:大红的皮制戎装多么富丽堂皇。

“有玱葱珩”:玱、葱都是指绿色或淡绿色的玉。

珩,指一组玉佩中横在最上面的玉器,是用来节制佩玉者行步的。也是一种身份的表示。

玉珩实物如下:

战国 双龙首珩 作者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试想,大红的皮革军装上,佩戴着青绿色的玉组佩,多么华丽、尊贵、威风八面。

可惜的是,“宣王中兴”也只持续了几十年。到了周宣王后期,周宣王就有些持功倨傲了。同时,各诸侯国也在“共和”时期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渐渐形成诸侯国与周天子抢夺权力的局面。一旦君臣二心,内部相互倾轧残杀,对外战争必遭失败。公元前789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市南),王师丧失殆尽,周宣王几乎被俘。

周宣王是在郁闷中离世的,太子周幽王继位。

11年后,西周亡。 94XvvAWnLzo9iAGSGyvn2TYiQLJZmN5FC4ZPyUWnOVJ1N+ik+PLACwfLTzzTGx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