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那对小情侣眼睛好像长在了彼此的身上,彼此的一颦一笑无时无刻不在演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个人之间总是散发着粉红色的恋爱味道……
隔壁家的太太总抱怨先生,拍拖的时候从来不需要加班和见客户,天天腻在一起,结婚后却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导致太太像怨妇一样天天拉着一张脸……
陈大姐和老公天天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吵个不停,以前是模范夫妻,琴瑟和鸣,如今互不相让,实力演绎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六十开外的煤老板和二十出头的“小三”爱得死去活来,他们究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真爱,还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易?
两个陌生人从互不相识,到亲密爱人,再到共结连理,最后有些伴侣能白头偕老,有些却只能黯然离场,分手不再是朋友。这当中,旁人看到的是风花雪月、撕心裂肺,或浪漫或狗血的人间百态,而辅导师关注的则是伴侣之间的交往是否出现问题。辅导师需要着眼于伴侣间快乐交流的五个层次的外在表现,确认他们目前所在的交流层次,以此观察、分析和判断来访者目前的伴侣关系和状态。
快乐交流的最底层,是两个陌生人之间非常浅的互相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对彼此的留意会逐渐增多,并开始有些许的眼神交汇,例如用眼神和对方打招呼,或者用眼神向对方示以笑意,但依然很少对话。即使说话也仅限于客套话,表达一下彼此的好奇而已,不会在对话中分享个人的事。
交流层次的第一层非常安全,每个人都躲在自我防御背后。深度交往的第一层是一个渴望认知对方的阶段。
在快乐交流层次的第二层,彼此开始交换一些资料或信息,轻轻地打一声招呼,或用极其简单的语句表达好感。例如早上碰见时会互道早安,傍晚碰见时会顺口问一句“刚下班吗?”,看到碧空如洗的天空时说一句“今天天气真不错”。 这些对话并不会提供个人的意见,也不会透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快乐交流的第二层是一个从渴望认识到期待相互了解的阶段。
随着好感度的累积,双方开始表达一些对社会公众性言论的关注,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增加彼此对话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进入了快乐交流的第三个层次——轻度卷入。 真正的交流始于这个层次,彼此已经不再是单向的我行我素,而是开启了互相交流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交流层次中,双方或其中一方愿意脱离自我保护,冒险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决定甚至感受。例如当谈论某位名人生了一个女孩时,其中一方会表示“男生女生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小朋友身体健康”。
在这个层次中,双方仍然谨慎,如果感觉到自己所说的不被对方接受,则会随时撤退。快乐交往的第三层是一个从期望互相了解到建立好感的阶段。 这也是一个“无怼”的阶段,但“无怼”能创造激情,也能杀死感情。
当一个人真正要和另外一个人分享时,必然会深入到感觉的分享,甚至是对事情、观念的评论,以此表露自己藏在这些事情和观点之下的感情。
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长,双方开始进入第四个交流层次,彼此会开始表达个人感受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会显示出对对方的好感,如“你今天穿的裙子很漂亮”“你今天的香水味道很特别”等。
双方甚至可能有更强烈的表达或邀约,如“我的公司就在楼上,要不要上来坐一下?”“听说附近开了一家不错的西餐厅,中午要不要一起去那里午餐?”。交往的欲望在双方之间悄然萌发,愿意尝试交往,产生牵手、拥抱、接吻等身体接触,愿意和对方共享原本仅属个人的私密空间中的部分领域。 快乐交流的第四层是从建立好感上升到愿意彼此体验和交流的阶段。
当中度卷入越来越深入时,双方开始渴求更近的社交距离,例如从原来的相隔一米,到如今两个人的距离只有十厘米,甚至建立一个身体距离为零的亲密距离。这个时候就是第五层的深度卷入。
在最高一层里,彼此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开始建立一个“联盟”,从而出现了“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这样的排他性,天然屏蔽掉一些外在的干预和侵入,不允许其他人进入彼此的圈子。反应在伴侣关系上,两人会建立一种紧密的、封闭性的交流,有可能两个人准备步入婚姻殿堂。
深度卷入是一个愿意彼此体验、交流融入、相互信赖的阶段。 所有深厚关系都必须基于“无私有制式”的敞开与诚实,这在彼此关系的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因为有被拒绝的危险,所以较难达到这一层次,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完成这样的交流。
纵观交流五个层次的外在表现,我们一路走来,是不是最终能持续在第五层的高光时刻呢?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深度卷入不会维系太长时间,我们极度深爱着对方的时间充其量只有三个月左右。结婚三年的蜜婚期后,很多伴侣或多或少会经历从恋爱时的恋人演变成婚后的爱人,再到生子后的亲人的阶段。在这个经历中,我们看到伴侣的关系并不会越来越紧密,而是到了紧密的极限后,会变得有所疏离。
当恋人的关系从第三层向第四层过渡时,我们彼此渴望、倾慕、追求,对对方充满好奇和期待。当这段关系从第四层向第五层过渡时,则开始进入一个封闭的状态,我们是彼此的爱人,我们的世界只有彼此,绝对不允许外部事物介入。例如,我们在度假时不允许二人世界受到外界干扰。当爱情结晶瓜熟蒂落之时,孩子就成了新的爱人,当新的爱人介入二人世界时,我们就会觉得彼此最终变成了亲人。
在将近三十年的咨询生涯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一对夫妻把对方视为亲人而不是爱人,那么他们的婚姻就会更艰难。其实,夫妻是永远无法变成亲人的,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会一辈子是爱人。当孩子出生后,孩子就成了两人之间的纽带,但也仅此而已,夫妻依然是爱人。
假若夫妻把彼此定义为亲人而非恋人或爱人,那么自身对待亲人关系的模式也会反映在伴侣关系上。例如,我跟父母是疏离的,那很快也会和伴侣进入疏离模式;而与父母的关系是过度依恋的人,也会演变成伴侣关系中犹如“苍耳”(粤语中有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叫“痴头芒”)般的存在,附着在对方身上。
当我们把亲人关系模式误放到伴侣关系中时,会严重影响伴侣之间的爱人关系。因此,在伴侣/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孩子放在家庭的首位,而应把两个人的关系放在首位。伴侣之间彼此相爱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孩子成长环境的好坏,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幸福是以此为基础的。
因此,在伴侣辅导中,辅导师需要清晰地指出家庭所应建立的核心价值观:伴侣彼此相爱。如果这个核心价值换成了子女的学业、优质的生活、个人事业的发展等,那么最初的亲密爱人最终会转变为同一屋檐下的邻居、合伙人甚至是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