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地制宜的纺织文化

秦汉时期,广西的纺织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在今贵港、梧州、合浦、平乐等地汉墓中发现的麻布、丝绸、锦等织物残片和纺织工具的零部件残留,即是明证。特别是今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中出土的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了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各地劳动人民利用本地特有的植物纤维织布,生产出蕉布、树皮布、竹布等。岭南地区芭蕉种类甚多,其纤维可织布的蕉类被称为“蕉麻”,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记载:“以蕉身熟踏之,煮以纯灰水,漂澼令干,乃绩为布。”这种蕉布的质量不逊于绫罗等丝织品,因而被列为贡品。岭南竹类繁多,东汉时人们已经开始用竹纤维织布,当时有“筒中女布”“筒中黄润”的赞誉,其技艺一直传承到清代。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广西恭城一带出筋竹,当地的妇女能够用竹纤维制作竹衫,充作夏天的衣服。上等的广西竹布比较稀疏轻薄、颜色洁白或黄润、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在唐代成为贡品。

唐代广西的纺织业进步显著,用木棉花纺织的棉布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并且行销全国各地,被称为“桂管布”,简称桂布。桂布在京师长安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唐宪宗时,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用桂布做棉衣,穿起来十分暖和。他高兴地赋诗赞美道:“桂布白如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唐文宗时,左拾遗夏侯孜常穿桂布制成的衣服上朝,因为做工略显粗糙,文宗问他为什么穿着如此粗糙的衣服,夏侯孜回答说这是桂管出的布料,厚实足以御寒。此后不久,唐文宗对宰相说:“朕察拾遗夏侯孜,必贞介之士。”宰相回答说:“其行今之颜、冉。”将夏侯孜比喻为当代的颜回、冉耕。唐文宗颇为感慨,也效仿穿桂管布,于是满朝皆然,桂布的价格因此大涨。

宋代广西的纺织业成就突出,人们普遍种植苎麻,而且擅长纺织,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纺织品,包括緂、綀子、瑶斑布、柳布、象布、古县布、吉贝布、武缘布、水䌷、蕉葛、竹子布等,尤其以苎麻织品和棉织品享誉全国。苎麻织品包括緂、綀子布、瑶斑布、柳布、象布等,其中緂、綀子布即壮锦。緂主要出于广西左右江地区,以白色苎麻布为底,上面绣织方形、菱形等花纹,布匹宽大厚重,色彩艳丽,被称为“南方上服” 。宋代广西的緂实际上就是早期的壮锦,虽然色调稍显简单,但是已经具备厚重和绣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左右江地区壮族人织造的綀子布,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精品,一匹綀子布长达13米,却不到74.6克,连丝织品都赶不上它的轻薄。正因如此,綀子布中的上等品每匹价值1万余文铜钱。綀子布清凉离汗,适合夏天穿用,其中有花纹者为花綀,“一端长四丈余,而重止数十钱。卷而入之小竹筒,尚有余地。以染真红,尤易着色。厥价不廉,稍细者,一端十余缗也” 。可见宋代以緂、綀子布为代表的壮锦已经全国有名。

宋代广西所产布匹不仅在国内销售,还是与交趾贸易的重要商品。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在今宁明县爱店的边贸市场,交趾人每天用香料、犀牛皮、象牙、金银、食盐等交易中国的绫罗、锦缎和布匹,这里的布匹主要是今南宁市武鸣区出产的狭幅布,时称“武缘布”。柳州、象州所产的布匹也是宋代广西布料中的良品,商人将其贩卖至各地,以至名声在外。

明代广西郁林州所产的葛布较为有名,甚至成为贡品。据明人魏濬《西事珥》记载:“郁林葛,南方称为佳物。机诞而纵,长五六丈,然质颇重厚,似不甚宜暑。原贡额不载,万历十五年始令贡千匹,已又令贡二千匹,工部覆奏,定每岁百匹。近内监教之,织为龙凤纹献之。葛之有龙凤自此始。” 从土产葛布到进贡宫廷的精品,反映出广西的葛纺织技术水平已经居于国内前列。

明清时期,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日益精湛。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图案的壮锦成为朝廷的贡品。清代广西壮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而且壮锦的使用日益平民化,当时广西各地壮民都织造壮锦,“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粗,僮人贵之” 。绣织壮锦是壮家女子必须学会的技艺,也是出嫁必备的陪嫁品,“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 。清人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中记载了达官富商争相购买壮锦的盛况:“(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烂然,与刻丝无异,可为茵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又有僮人布,亦以青白缕相间成文,极坚韧耐久,用为手巾,每一幅可三四年不敝。”壮族人民在织造壮锦的过程中,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使壮锦成为承载壮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SBUeUypPJNI1ERa7Xpga7eqBNmtG0ReKWpabkO7SVIcJACTrS67PtZyFQMgqqy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