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土与火淬炼出的陶瓷器

考古学上通常把陶器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到来的基本要素之一。广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烧制陶器的地区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遗址是桂林市雁山区李家塘村庙岩遗址,这里发现了距今15000多年的夹砂灰黑色陶片。在随后的桂林甑皮岩、南宁顶蛳山、柳州鲤鱼嘴等遗址中,也发现了约1万年前的原始陶片,其中桂林甑皮岩出土的距今12000年的陶釜,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陶器。甑皮岩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制作方法主要为泥片贴塑法,纹饰以印痕较深、较细密的中绳纹最具特点,器形均为圜底的釜、罐类,有敞口罐、高领罐、敛口罐、敛口釜等。但是此时的陶器烧制技术还很原始,其烧成温度未超过250℃,尚未完全陶化,各方面都具有非常原始的特征。

目前所见先秦时期广西的陶器种类尚不足20种,而秦汉时期广西制陶业迅速发展,不仅各人口稠密的地区都有窑场,比如梧州的富民坊窑、苍梧县大坡窑、藤县古龙窑、象州运江窑,而且东汉时陶器种类已经增至50多种。制陶技术主要采用轮制,兼用手制和模制。圆形生活用器普遍采用快轮技术生产,器形规整、均衡、对称。专门用于陪葬的雕塑陶制品工艺精致,立体感强,充分展现了工匠们娴熟的雕塑和烧制技艺。汉代广西陶制品的装饰花纹已经从印纹向刻划纹发展,并出现了施釉技术。凡是胎质坚硬的陶器,表面几乎都挂有一层玻璃釉。东汉时釉陶已在广西广泛流行,而且能够成功烧制青瓷。贵港、合浦、荔浦、兴安等地东汉墓中出土的青瓷罐、青瓷高足碗,数量和品种日渐增多,标志着广西开始进入瓷器生产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青瓷器成熟和发展的时期,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用品。在广西发现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基本上都有青瓷器出现,并且在随葬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青瓷器种类近20种,普遍采用浸釉的方法,釉质莹润,胎质坚硬,造型美观,总体上属于越窑系统,同时具有广西地方特点。广西梧州、北流、贺州、贵港、宾阳、合浦等地蕴藏丰富的高岭土,为该时期青瓷的烧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隋唐时期,广西瓷业蓬勃发展,烧制青瓷的窑址在广西各地出现,产品不仅销往广西各地,而且濒临北部湾的钦州东场、合浦英罗等瓷窑的产品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釉色品种包括青釉、黑釉、酱色釉。

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广西的制瓷业也繁荣一时,造就了广西青瓷和青白瓷两大生产基地,均属于南方青瓷系统。青瓷主要分布于湘江上游、漓江、洛清江、柳江、左右江流域,青白瓷主要分布于北流江、浔江流域,其中青瓷占总数的2/3以上。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新瓷种,其胎质洁白细腻,坚硬轻薄,釉色莹润光洁,又称影青瓷。瓷腰鼓是广西宋代制瓷业的特色产品之一,以永福县窑田岭窑最为著名。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则记载了静江腰鼓的情况:“静江腰鼓,最有声腔,出于临桂县职由乡,其土特宜乡人作窑烧腔。鼓面铁圈,出于古县,其地产佳铁,铁工善煅,故圈劲而不褊。其皮以大羊之革,南多大羊,故多皮。或用蚺蛇皮輓之。合乐之际,声响特远,一二面鼓,已若十面矣。” 将临桂县职由乡的腰鼓称为“花腔腰”,因为乡民“细画红花纹以为饰”。

宋代广西烧制的瓷器达到了很高水平,包括陶瓷成器和印花瓷模两类。宋代广西各地瓷窑广布,有永福县窑田岭窑、河池市古马山窑、藤县中和窑、桂林市柘木镇上窑村桂州窑、全州江凹里窑、容县城关窑、北流市勾漏村窑和岭峒窑、兴安县严关窑等。代表性器物则有窑田岭出土的青釉彩绘花腔腰鼓、古马山窑出土的青白釉缠枝菊花纹印花碗、中和窑出土的青白釉摩羯水波纹瓷盏和嘉熙二年款瓷印花盏模、桂州窑出土的青釉凤纹构件、江凹里窑出土的青黄釉褐彩执壶、城关窑的酱釉葵口折腰碟和元祐七年款印花碗模、勾漏村出土的青白瓷镂空围栏魂瓶、岭峒窑出土的绍熙五年款瓷印花盘模、严关窑出土的癸未款陶印花碗模等。

从瓷器品种看,宋代广西瓷器样式主要有耀州窑系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窑系青瓷,定窑系酱釉瓷和绿釉瓷,钧窑系天青釉和月白釉瓷、红釉瓷等。其中永福县窑田岭出土的高温铜红釉缠枝菊纹盏,是迄今所见仅存的宋代纯色红釉瓷;兴安县严关窑仿照钧窑技术烧制的乳浊釉瓷,器形有月白釉花口碗、天青釉高足杯等,堪称宋代广西艺术釉瓷的代表作。采用上述名窑的烧制技艺,使广西成为南宋时期四大瓷器出口基地之一,对岭南海上瓷器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宋代广西的瓷器烧制技术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铜绿釉瓷为高温一次烧制而成,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首创,对后来瓷器烧制工艺流程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明代广西的陶瓷业在继承了宋元时期成就的基础上,在瓷器制作上最有特色的品种是青花梅瓶。1972年,在桂林靖江王墓出土了一只明宣德年间烧制的青花人物梅瓶,取名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小口鼓肩,绘有青花山水人物图案,线条洗练,色彩古雅,是较为成熟的青花瓷瓶。1982年又出土了一只明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带盖大梅瓶。

陶瓷器的制作在广西历代传承不衰,今天钦州、北流的陶瓷业,就是这种传承的产物。钦州的坭兴陶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紫砂陶。隋唐时期,钦州的陶瓷制作和烧制已有较高水平,至清代咸丰年间迎来兴盛期,民间从事坭兴陶艺生产者达40余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同治年间,在钦州南鱼寮横街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又称烟斗巷),光绪年间坭兴陶已经驰名全国。坭兴陶系用钦江西岸的硬土和东岸的软坭,大致按照四六配比,经过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等工序制作而成,其精良可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媲美。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黎昶春、黎昶昭兄弟制作的一对坭兴陶花瓶获得金奖,这是中国制陶史上的第一块国际奖牌。2006年,坭兴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坭兴陶质地细腻,精美雅致,种类繁多,至今仍为广西名品。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fkOnaxX5mwW6c2looVkLW0AQsoeJMhtg/sdB9OicrJrTpfuYQNs7ex0OZeG6cy7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