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长平之战 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卒

魏国“挤走”了吴起,后来又“放走”了一个超级人才商鞅去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秦国夺回了河西地(秦穆公时代的固有疆土),开始向东扩张。

六国感受到压力,于是结成“合纵”盟约(苏秦提倡),六国合力抗秦。当时各国以赵国为首,赵武灵王时进行胡服骑射战术改革,使得赵国军事力量强大,足以抵抗秦国。

但是,六国之间的互信基础薄弱,“合纵”没有维持太久,就被秦国利用外交与分化手段(包括张仪提倡的“连横”)瓦解。六国相互攻伐,秦国很聪明地获取渔翁之利,史书形容秦国当时成功做到“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秦国当时是秦昭襄王在位,他雄才大略且手段灵活,对付六国无所不用其极:笼络、收买、造谣、诽谤、威逼、暗杀,以及离间,以此奠定了吞灭天下的基础,他的曾孙秦始皇才能竟全功。

统一大业必须以军事胜利总收其成,秦昭襄王慧眼识英雄,拔擢了很多名将,如大名鼎鼎的白起、王龁等。这些名将不断取得胜利,终于“六王毕,四海一”。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战,是秦、赵长平之战。

秦赵原本距离很远,不太起冲突。只因为秦国不断击败韩、魏,尤其是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二十余万人,两国各割让二百里地予秦以议和。韩魏几乎沦为秦的尾巴国,秦国的箭头乃指向赵国。而赵国仗着外交奇才蔺相如,以及廉颇、乐乘、赵奢等名将撑持,还能抵抗秦国于一时。

秦军为了打通一条可以直接进攻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邯郸市)的战术走廊,攻打韩国上党(今山西东南部长治市一带)地区,大军包围阏与(今山西和顺),韩国紧急向赵国求援。

赵惠文王问廉颇:“阏与可以救吗?”

廉颇回答:“距离既遥远,地形又险恶狭窄,难救。”

赵王再问乐乘。

乐乘跟廉颇相同见解。

赵王再问赵奢。

赵奢说:“确实道远险狭,但就如两只老鼠在地下洞穴中相斗,将领勇敢的一方将能胜出。”

于是,赵王命赵奢领兵救援阏与。

孙子兵法印证

从邯郸前往阏与必须通过太行山,太行山在古代是天然险阻,通过太行山只能取道“太行八陉”。“陉”字的本义,是山脉中间自然阻断之处。想当然它既直又窄,也就是《孙子兵法》说的“隘形”。

《地形第十》: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意思是:如果我军先据得隘形,就在隘口布满重兵,不让敌军有隙可乘;如果敌军先占有,而且已经占领隘口,就不可与他作战,若没有完全占领隘口,则可以一战。

廉颇与乐乘的见解是着眼于前句:距离既远,很可能敌军已经占领隘口,难度很高。“难度高”虽非“不可能”,但因为是援救外国,因此不建议出兵。

赵奢的见解则是着眼后句:秦军即使已经入陉,但只要他们还没占领隘口,就可以一战,好比“两鼠相斗穴中”,勇敢的一方胜出。

赵奢带领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下达军令:“任何人提出战术建议,处死刑。”当时秦军推进到武安城西边,驻扎并鼓噪,武安城内屋瓦都为之振动。

赵军有一位军官提出:“应该赶快去救武安。”赵奢立即将他斩首,同时下令建构坚强的防御工事,一停就是二十八天,不往前进,还下令继续增强工事。

秦军派间谍到赵营窥探,间谍被捉到,赵奢好好款待他一番,然后放他回去。间谍回报秦将,秦将大喜,说:“才出国都三十里,就驻扎不走,还加强工事,阏与是我囊中物了。”

孙子兵法印证

《用间第十三》:故用间有五:……有反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赵奢这边,在遣回秦军间谍之后,立即下令全军,只携带轻装备,急行军两天一夜,直奔阏与。先派出一支特种部队,全由射箭好手组成,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停下来,构筑工事。等到防御工事完成,秦军才发觉,匆忙赶来。

有一位军士许历,请求提出战术建议,说:“我甘愿接受军法的刑罚。”

赵奢准他发言,说:“刑罚的事,等回邯郸再说。”

许历于是建议:“阏与城北有山,是战术制高点,先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采纳这项建议,派出一万军队奔上北山。秦军到达,想要争夺山头,仰攻不利,攻势受挫。赵奢见状,纵兵攻击,大破秦军,阏与就此解围。赵奢凯旋,并擢升许历为军官。

孙子兵法印证

《地形第十》: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险形”和前面说的“隘形”同为《地形篇》归纳的六种地形之一。许历的建议符合《孙子兵法》的原则,赵奢采纳了;相对来看,秦将则违反了原则,因此败战。

隔年,秦军再犯阏与,又被赵军击退。可是,七年后,秦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攻下野王(今河南沁阳市),切断上党地区与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之间的交通。上党守将冯亭跟将领们商议,决定投降赵国,请赵国出兵救上党。

赵孝成王征询平阳君赵豹的意见。

赵豹说:“这是祸,不是福。”

赵王再问平原君赵胜。

赵胜认为,上党若落入秦国手中,秦国就跟赵国接壤了。一样是接壤,与其让给秦国,不如赵国拥有上党,主张接受。

于是,赵王命赵胜去上党接收,却引来秦军更激烈的攻击,最终上党城被秦军攻陷。

秦王命王龁领军攻打赵国,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廉颇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应战,王龁拿他没办法。

秦国宰相范雎拿出千金经费,在邯郸散布耳语:“廉颇年龄大了,所以怯于出战,秦国最怕的是赵奢,赵奢虽然死了,他的儿子赵括不输老爸。一旦赵括当大将,秦军恐怕连逃都来不及。”

赵孝成王年轻气盛,早就对廉颇坚壁不出极为不满,听到满城耳语,乃下令由赵括接替廉颇。

蔺相如劝谏:“大王用赵括为将,无异胶柱鼓瑟(瑟是一种拨弦乐器,将瑟调弦的柱胶住,就弹奏不出音乐了)。事实上,赵括只是熟读他爹的兵书,却不通战场上的变化。”

孙子兵法印证

《九变第八》: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九变篇》细述五种地形变化、四种战术变化,上面这一段文字的要点则在那个“通”字。也就是说,光是“知道”有哪些变化,而不能因地制宜、因势制宜,谈不上“知兵”。以蔺相如对赵括的了解,他只是熟读兵书,“知道”有哪些变化而已,谈不上“通变”。也就是赵括虽然“说得一口好兵法”,总是能够辩赢老爸赵奢,但是担任大将指挥作战却不行。

无论如何,赵王的命令已经下达,赵括去到长平前线,接替了廉颇。

接获情报,最高兴的莫过于秦昭襄王,他秘密任命白起为上将军,另领一军开赴前线,并取代王龁,全权指挥长平战场,同时下令:泄漏这个最高机密者处斩。

孙子兵法印证

《用间第十三》:故三军之事,……事莫密于间。……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赵括到了前线,一改廉颇的坚守战术,下令出击。

白起则下令前方部队伪装败退,私下伸展左右两翼。

赵括“乘胜”追击,直抵秦军营垒。白起固守不出,赵括久攻不利。

等到秦军二万五千人的两翼部队完成包抄,白起以五千精锐骑兵切断赵军退路,而进攻秦军营垒的赵军被分割为二,粮道也随之断绝。

赵军被分隔包围,进退不得,赵括束手无策,只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救兵。由于赵军有四十五万之众,秦军一时无法将之击溃。

秦昭襄王获报,知道机不可失,于是御驾亲临河内郡,下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数前往长平,倾全力断绝赵国的救兵与粮秣。

孙子兵法印证

《虚实篇》可作为前述战斗过程的教本:白起利用赵括急于求功的心理,用诈败诱敌之计,正是“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而赵括则应了“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赵军断粮四十六日,饥不可忍,营垒内相杀吞食,无法继续坚守。赵括遴选精锐,组成四队,向四方冲杀,希望能找到空隙突围。

可是白起布下的包围圈犹如铜墙铁壁,赵军反复冲杀四五次,死伤遍地,仍无法找到空隙。于是赵括亲自率领大军,进行最后的突围行动,但秦军不跟他肉搏对战,只以弓箭对付,箭如雨下,赵括中箭而死。大将阵亡,赵军军心崩溃,虽仍有四十万之众,却都饥饿且疲惫,陆续弃械投降。

白起下令,将投降的赵军全数坑杀!只留二百四十个年轻军官活口,放他们回邯郸报凶信。

经过这场战役,赵军主力全灭,不再有能力对抗秦国。秦国从此蚕食鲸吞,三十九年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

△长平之战 pP3y1EgmKmjlzZ9HP4G5ZKFGlP7eQTVAEjEwGBpcwWyormVrVL4wuTqFGV9WA2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