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男儿立志 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是流氓,但刘家并不贫穷。刘邦有个异母弟刘交,是荀子的学生浮丘伯(与李斯、韩非同窗)门下弟子,简单说,刘太公有能力娶不止一个老婆,还有能力供儿子投入名师门下。而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除了显示刘家有田地,也显示刘邦作为农家子弟却不种田、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所以说他是流氓。

刘邦的流氓性格事实上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

起义之前,刘邦唯一曾经干过的正业是泗水亭长。秦制每十里一亭,亭长掌管治安、民事及过往旅客,用流氓管理治安与户口,在基层官吏缺乏训练的当时,不失为压制良民的有效方法。刘邦因为担任亭长而能结交沛县的小吏(基层公务员),而且能够跟大伙称兄道弟。

起初刘邦带着兄弟去寡嫂家里吃喝,嫂嫂很讨厌他,好几次故意在灶间用勺子刮锅子发出声响,兄弟们听见锅子已经见底,当然识趣地告辞。嫂嫂那里混不到吃喝,刘邦另外找到施主,一个姓王、一个姓武,两位妇人都经营酒肆。刘邦带着兄弟去吃喝,总是豪爽地加倍给酒钱,但事实上他常常赊账,到年底结算时,王大娘、武大嫂往往将刘邦的赊账一笔勾销。

刘邦能够结交的都是小吏,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大吏对他另眼看待:一位有钱人吕公为躲避仇家,来到沛县依附县令。吕公摆酒款待沛县的豪杰、县吏,主吏萧何帮吕公主持酒宴,向来宾宣布:“致赠礼金不满一千钱的,坐在堂下。”刘邦写了一张礼帖“礼金一万”,但事实上没带一文钱。

吕公被这张礼帖惊动了,起身到门前迎接这位贵客。而萧何是知道刘邦底细的,怕县令的贵客被一张空头礼帖蒙了,便对吕公说:“刘季这个人,大话说很多,可是很少兑现。”但吕公完全不介意,因为他会看面相,一见刘邦面相不凡,非但不介意刘邦“空手到”,态度还特别礼遇,亲自引他入座。席间吕公更一再以目示意,要刘邦吃完酒席后留下来,甚至还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吕公可能真会看相,他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樊哙,当时只是个屠狗的,后来追随刘邦打天下而封侯。)

萧何这下对他另眼相看了,这个流氓亭长虽然大言夸夸,却懂得把握机会推销自己,从此对刘邦特别照顾。当时亭长有一个任务是押送“骊山徒”去咸阳做工——秦始皇征用天下囚徒到骊山,兴筑阿房宫和修他的陵墓,这些囚徒就被称为骊山徒。亭长的出差费是三到五枚大钱(一枚大钱等值于一百小钱),萧何总是给刘邦五枚。

刘邦到了咸阳,眼界大开,当看见秦始皇出巡的车仗时,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也!”这句话数千年来被拿来跟项羽那句“彼可取而代也”做对比。项羽是故楚国贵族后人,看见秦始皇的排场,立兴取而代之的念头;刘邦是平民,且好逸恶劳,乃只想“做人做到那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如何,刘、项二人都敢“做大梦”,才会有后来的大事业。

天下囚徒齐聚骊山,天下亭长也都到了咸阳,亭长与亭长,囚徒与囚徒,想必一同居住、吃喝、闲聊,亭长与囚徒于是都见闻广博,不再是乡下草民,后来抗秦起义能够一呼百应,跟骊山徒与编户(平民)戍卒勇于带头造反很有关系。

刘邦最后一次押送骊山徒的任务,使他做出了一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

那一次,队伍才离开沛县进入大泽区,就有囚徒陆续逃跑,于是在丰邑西边的沼泽地带(刘邦是沛县人,丰、沛二县都滨临古沛泽)停下来,请大伙喝酒。刘邦对这批囚徒役工说:“兄弟们各自散去吧,我也要就此消失了!”趁夜将全体徒众纵放,其中有十几位选择追随刘邦逃亡。

当下刘邦必须做出抉择,要不要继续往前走?有可能距离家乡愈远,囚徒就愈不敢逃跑,他可以将没逃跑的囚徒带到咸阳;也可能逃亡情况会愈严重,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但无论哪一种情形,他都将不免于严苛的刑罚。

刘邦心想:“这样子去到咸阳,我自己也要成为囚犯了。”于是他的流氓性格开始发酵,豪爽地纵放了所有囚徒,却因此有了第一批“革命弟兄”。

刘邦与追随者带着酒意走在沼泽区,派一人在前面担任尖兵。走着走着,尖兵回报:“前面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咱们回头吧!”

刘邦仗着酒意,说:“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走上前去,拔出剑将那条大蛇斩为两段。小径通了,众人继续前行。

后面队伍走到大蛇被斩地点,看见一位老妪在黑夜中哭泣,问她怎么了?老妪说:“我的儿子被人杀了。”

“你的儿子为何被杀?被谁杀了?”

“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身为大蛇,却被赤帝之子斩了,所以我在此哭泣。”

众人以为她胡言乱语,那老妪却突然不见了。等到后面队伍追上主队,刘邦酒也醒了,有人将方才路上所见所闻告诉他,刘邦内心窃喜(不是惊异,不是害怕,而是窃喜),而追随者因此对他愈来愈敬畏有加。

这则故事出自《史记》的记载,司马迁写《史记》态度严谨,舍弃了很多他认为荒诞不经的材料,却收录了这一段。相信不是司马迁拍马屁,而是这个神话与其他关于刘邦的神话都流传久远,且为楚地人们言之凿凿。这些神话包括:刘邦的母亲在大泽中与蛟龙交配而生下他;刘邦的左大腿有十二颗黑痣,醉卧时身体上方常常有蛟龙现形。

这些神迹传说在刘邦藏匿大泽时期被夸大,尤其是别人都找不到他,只有他的老婆吕雉(后来的吕后)总是一找就找到。刘邦问她怎么找到的,吕雉说:“你藏身之处的上方有云气,所以我每次都找得到。”合理地推测,吕雉纵使不是夸大神迹的主导者,也是主要角色,也因为具有如此特质,她才能在刘邦死后统御列侯诸将。

总之,沛县年轻人听说那些“神迹”后,就有更多人跑到大泽追随刘邦。

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比老爸更严苛暴虐,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起义,占领陈县称王,原楚地郡县纷纷响应,很多郡守县令主动易帜。如此现象有其原因:赵高建议秦二世树立权威,“郡县守尉有罪者一律诛之”,郡县长官为之惶惶,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既然有人带头,当即便附和造反。而那些严格执行秦帝国严刑峻法的郡县,则是乡人杀了郡守县令,然后推一位领袖响应起义。陈胜派出的远征军将领周巿,甚至一路打到函谷关,沿途郡县望风披靡。以上正是“秦失其鹿”的初期场景。

沛县就在陈县附近,沛县县令见大势所趋,也想起兵响应陈胜。沛县的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对县令说:“阁下身为秦朝官员,如今想要起事,只怕沛县子弟不肯听命。如果阁下召唤那些躲在山泽地区的亡命之徒,可以聚集数百武力,以之胁迫沛县子弟,他们就不敢反对了。”

县令乍听之下觉得有理,于是萧何派樊哙去召唤刘邦。

当时刘邦在大泽中已经聚集了近百徒众,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上掉下来的机会,马上行动,一群亡命之徒遂直往沛县县城而来。这时候,沛县县令却又反悔了,他担心生变,紧闭城门不让群众进城,甚至起意要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这下没有退路,两人从城墙上缒出城外,投奔刘邦。

刘邦此时面对难题:城门关了,要攻打县城吗?

第一,自己只有近百人,未必攻得下来;

第二,那样可能吓到老百姓,后头就甭想团结人心了。

于是,刘邦写了一封帛书射入城中,信上说:“天下人受秦国暴政之苦已经太久了。父老们今天如果支持县令(为秦帝国)守城,外头的世界已群雄并起,迟早会屠灭沛县。如果沛县民众一同诛杀县令,选择沛县子弟中可担任领袖的人,大家拥护他,以响应起义军,则家室可以保全,如果不这样,父子都将被屠杀,千万不要做这种蠢事!”

沛县父老见信,率领子弟一同攻杀县令。沛县一位公务车御者夏侯婴以前每次送客回县城时,常常会在泗水亭停留,跟刘邦聊天饮酒,两人因此成为好友,这时他带头开城门迎接刘邦。

《史记》中这一段,司马迁文笔流畅,写来自然。可是我们若往深处想一下:萧何、曹参是沛县政府里头最有权力的两个“吏”(上面只有县令一个“官”),一个管白道,一个管黑道,为什么他俩会那么推崇刘邦,甚至赌上身家性命追随革命,在后来争天下的过程中,不论安危始终如一?

还有那位开城门的夏侯婴,前面提及他跟刘邦有交情。有一次,刘邦失手打伤了夏侯婴,他居然做伪证掩护刘邦,结果自己被关了一年多,这根本是“两肋插刀”了。而后来在争天下过程中,夏侯婴即使已经封了侯爵,也始终担任“太仆”为刘邦驾车,包括被匈奴冒顿单于包围在白登山那一次,也是夏侯婴载着刘邦脱险。这已经不是江湖道义可以解释,而是刘邦必有某种特殊气质,让人对他矢忠不二。这一点不只表现在一干沛县老兄弟身上,后来的张良、韩信、陈平、郦食其等也一样。

总之,刘邦在父老拥戴下成为沛公,萧何、曹参、樊哙等帮他招募沛县子弟两三千人,让他一下子成了两三千人义军的首领,这个沛公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难道这就是“得天命”了吗?

沛公刘邦在起义初期,与秦军互有胜负,然后刘邦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加入项梁。以刘邦的流氓性格,应该是“宁为鸡首,毋为牛后”,他为什么不自己称王,要加入项梁?

揣测刘邦投奔项梁的理由:打仗靠军队,军队要吃饭,刘邦的义军在沛县、丰邑家乡还有得吃,想要走远一点攻城略地,就得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史书上记载,沛公几次出征得胜之后,总是“回到沛县”,应该就是为了粮食。而项梁除了有楚国名门的家世,还有楚怀王这个傀儡做号召,只要是在故楚国地界,招兵募粮都很顺利,所以刘邦加入项梁,应该不是甘居人下,而是由于现实问题。

项梁是故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叔。陈胜败死后,楚地义军群龙无首,一位智者范增去找项梁,说:“楚国有一位预言家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阁下自江东起兵,楚地各义军纷纷加入你的阵营,就是因为你们家世世代代担任楚国大将,期待阁下能为楚复国呀!”

项梁立即派人明察暗访,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芈,音m ǐ,故楚王室姓芈),虽然芈心只是个奴仆身份的牧羊人,但项梁仍拥立他为王,并且袭用“楚怀王”的名号,迅速得到楚地义军的认同。项梁自称武信君,兵权一把抓。

但是剧变发生:项梁在接连胜利之后,犯下兵家最严重的错误——轻敌。秦将章邯在获得咸阳增援之后,在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内)夜袭项梁,项梁战死,项羽、刘邦等都回军要报仇,可是章邯大军已经往北进攻赵国。

原本只是傀儡的楚怀王,这下硬气起来了,他迅速接管军队,表面上将项羽、刘邦、吕臣等项家军将领都封侯加官,实质上自己掌控军队。为了安抚军心,楚怀王跟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而刘邦受到楚怀王的重用,是因为他有平衡项羽的作用。

当时秦将章邯声势如日中天,楚军将领没人敢肖想“关中王”,只有项羽跟刘邦主动请缨(敢做大梦的人才敢赌大的)。楚怀王身边的老将对怀王说:“楚军之前进攻关中,包括陈王(陈胜)和项梁都以失败收场,因为秦国人民对楚军存有疑虑。项羽每攻下一个城池,常常坑杀俘虏,所过之处无不屠灭。如今要进攻关中,应该派一位仁厚长者,告谕关中父老,楚军不会侵扰百姓,比较有成功的希望。沛公是一位宽厚长者,应该是合适人选。”于是楚怀王派项羽北上救赵,派刘邦西上攻秦。

这一次,刘邦已经不是亭长带领囚徒,而是远征军主帅,率领大军西进咸阳。

刘邦从流氓到天子,沛县这一批老同志始终追随,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沛县团队”都能随着事业版图持续扩充而进步,能够担当更重的任务,萧何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在沛县慧眼识英雄开始,萧何从提拔刘邦的“贵人”,改变角色成为辅佐刘邦的首席幕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肯定做不到。即以项羽阵营的范增来说吧,范增对项羽始终是倚老卖老的指导式姿态,但萧何自刘邦成为沛公以后,就一直是幕僚姿态。本章故事中,射入沛县城内的那封信,刘邦大概写不出来,最可能是萧何的手笔;后来入关,跟咸阳父老“约法三章”,多半也是萧何的细腻设计。

而萧何最令人钦佩的,是进入咸阳后,刘邦在秦宫当起“大丈夫”,其他诸将忙着劫掠,萧何却进入秦国丞相府,收集所有图籍文书;刘邦封起秦宫宝库回到灞上,萧何却带走了丞相府所有图籍文书。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萧何因为有秦国的图籍,晓得哪个地方有多少人丁、能收多少税赋,哪个地方的谷仓能存多少粮食,而能供应前线战士,保证粮草不匮乏。更重要的是,萧何能够随着刘邦的事业扩大而提升自己,他永远是第二把手。

萧何可以被视为沛县团队能够与时俱进的例子,小小沛县居然有忒多人才,那是不是刘邦的“天命”呢? y95Rd7Y91bAsyypOrxkbC9u1vDx9gs3+nuZyHkXOnKP5dZlImzTGTq4hYTRcCs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