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师改诗

庆历八年(1048年),苏轼十三岁了,父亲苏洵将他和十一岁的弟弟苏辙送往寿昌书院读书。

当时,眉山县既隶属眉州,又是眉州州治所在地,寿昌书院是州里的学校,和原来天庆观中的县学自不一般。在寿昌书院执教的州学教授刘微之,是当地最有声望的学者和教育家,苏氏兄弟在他那里受到了严格的训练;而刘微之对苏氏兄弟,尤其是苏轼,也是青眼相加。

许多年后,苏轼还向人提起发生在寿昌书院的一个故事。

书院的后面有一片竹林,林边是一口大塘,塘的四周芦苇丛生。春夏之时,清风徐徐,翠竹青青,苇影水色,风景宜人。在这般环境中读书,实在令人陶醉。

不过,也有让人烦恼处。刘先生对学生要求极严,规定上午背的课文,不能拖到下午。而学生背书时,憩息在竹林芦丛中的鹭鸶也时时凑趣,“哇哇”直叫,弄得人心烦意乱。学生们对这群浑身雪白却误解人意的鹭鸶既喜欢又讨厌。

刘先生文章既好,酒量也大,时时请朋友喝酒论文,也时时受朋友之邀,出门对酒。这天,刘先生又去喝酒,但出门前留下话,等他回来时,要检查学生们背书的情况。

先生一出门,苏轼、苏辙两兄弟及同学便“咿咿呀呀”地读起书来。这边读书声刚起,那边鹭鸶也“哇哇”应和起来。眼看时间不早了,书还没背下来。

苏轼一赌气,带着几个胆子大的同学溜出后院,跑进竹林,捡起地上的废枝,将一群鹭鸶赶得乱飞乱叫。小伙伴们越闹越开心,早把背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正在兴头上,先生喝酒回来了。

听到苏辙的呼喊,苏轼等人知道闯祸了。他们一个个垂着脑袋走进教室。

刘先生望着这帮又淘气又精灵的学生,怒气顿然消了一半。他不愧是教育家,用因势利导来代替责骂体罚。

苏轼等人小心翼翼地坐在位子上,连大气也不敢出,等着挨训,可等了半天,也没听到先生发火。大家慢慢抬起头,却发现先生一手捋须,正望着窗外出神。

顺着先生的眼光,学生们看到了那群惊惶不安的鹭鸶还在空中盘旋,有几只胆子稍大的则不声不响地落在远离书院的芦苇中。

苏轼心中一动:那几只鹭鸶不正像犯了过错的自己吗?

正在沉思间,却听先生慢条斯理地吟起诗来——

“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苏轼回过神来,知道先生触景生情,用眼前的境况来批评他们这群惊起“雪片”般鹭鸶的“渔人”。

惭愧之中有了主见,苏轼站了起来,试探性地问:“先生,后一句能否改一改?”

刘先生看了看这个自己打心眼儿里喜欢的学生,不动声色地问:“怎么改?”

苏轼从先生假装严肃的语气中得到了鼓励,提高了声调:“先生的诗说了事情的发生,却没有说它的结果。”

先生脸上由阴转晴了:“那你就说说它的结果吧!”

学生们听着这一老一少的对话,都迷惑不解。只有苏辙皱着眉头,若有所悟。

只听苏轼说:“学生的意思,可将‘雪片逐风斜’一句改为‘雪片落蒹葭’。”

话音刚落,刘先生抚掌大笑,连声称好。

苏辙也明白过来了,哥哥和先生作诗改诗,原来都是一语双关!但他生性沉稳,不喜抛头露面,只是对哥哥笑了笑,竖起了拇指。

苏轼也冲着弟弟点了点头,做个鬼脸,表示感谢。

事后,刘先生向苏洵贺喜:“贵公子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日后定成大器。还望另请高明,我可不敢再主教席,误了他们的前程。”

刘先生在眉州是何等身份,他的话一传出,整个眉州都激动了:苏家出神童、眉山出神童啦! 2Mp2fS9riaYtrmOR74Obx0TUUlhdg6D2+fwnlfRUnm20vZJwjHupcPS5L2Y3G+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