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泉得子

人说四川有四大名胜——“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

说到青城山,令人肃然动容。这里林茂山幽,有长者之风。传说当年黄帝封此山为“五岳丈人”。这身份之高,自不待言。而且,自东汉末年,张道陵来此设坛布道,从此此山成了道教圣地。

而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气势磅礴,雄秀幽奇,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可见非同一般。

就在这一幽一秀、一道一佛两座名山之间,夹着一个默默无闻的眉山。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诸子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并存,儒道佛互争雄长又相互渗透的国度。既然有佛有道,便得有儒。或许是上苍的安排,硬是要眉山拔地而起,与青城、峨眉一比高低。否则,怎么在一夜之间便让千年灵气钟于一身,让眉山苏家生出一个日后名震九州、誉播海外的儿子?

就在眉山县城的纱縠行内,住着一户苏姓人家,世代以耕读为业,虽不甚富裕,却也丰衣足食。

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年),苏氏户主是位名叫苏洵的落第文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娶妻程氏,曾生过一男三女,可惜一子一女早夭。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苏老泉年近三十,已届而立,功不成名不就,又膝下无子,难免有些焦虑。所幸妻子程氏已怀第五胎了,老天有眼,该是个儿子吧?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程氏果然替丈夫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这儿子便是苏轼。

苏老泉又得了儿子,这欢喜自然就不用提了。时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如按公历算,则是公元1037年1月8日了。

苏轼出生之时,并无任何异兆。既没有满屋香气,也不见祥云腾起。但由于这孩子日后给家族带来了荣誉,人们自然要寻找他的不同寻常。幸亏程氏记忆甚好,在家人的启发下,终于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苏轼降生的头一天晚上,或者就是当天黎明之前,程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身材极高极瘦的独眼和尚穿过庭院,直朝卧室走来。程氏又惊又怕,想叫却叫不出来,想站也站不起来。眼看和尚已经跨过门槛,进了卧室,经过床前,程氏这一声终于喊了出来,睁眼一看,屋子黑洞洞的,哪有什么独眼和尚,原来是南柯一梦。接着就是一阵腹痛,到黎明时分,生下了苏轼。程氏这才知道,独眼和尚原来是送子罗汉。

苏轼日后不仅给家族带来了荣誉,也使得眉山名声大振,便是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仅就文名而言,或多或少也沾了苏轼的光。于是在眉山一带,又辗转流行着一句民谣:“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说苏氏父子的出名,是得尽了眉山千年灵气,因此他们一出名,眉山的草木也就枯了。

还有一个传说更是离奇。

苏轼满月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贺喜。众人落座后,正在叙话,却见门外走进一位老丈。这老丈满头白发,一部银髯飘洒胸前,脸上皱纹堆垒,深如刀刻,虽然说不上是仙风道骨,却也气度不凡。更引人注目的是老丈右手所拄的桃木拐杖,通体乌黑发亮,节上有弯,弯上有节,说不清有多少个节、多少个弯,不知道长了多少年,用了多少年。至于左手提着的竹筐,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竹筐上盖着一块红布,表示也是来贺喜的。

苏洵见有客人,赶忙迎了上去,将老丈请进厅堂。

老丈笑容可掬地贺过喜,将右手拐杖挂在竹筐上,伸手揭开筐上红布,从筐中提出一个红色包袱,递给苏洵:“苏相公,这是老汉的一点薄礼,万望笑纳。”

苏洵双手接过红包,连声称谢。

在客人的催促下,苏洵将包袱打开。红包布里包了一层蓝布。再将蓝包布打开,却是一层白布。苏洵疑惑地看了看老丈,老丈笑着点点头。苏洵又将白包布打开,只见白布中包着一捧黄土。

客人中有人起哄了:“老丈原来是送苏公子千顷良田啦!”

也有人想起了一个典故:“当年晋国公子重耳避难在外,困于途中,有人送来一撮黄土,说是晋国江山。老丈送苏公子一撮黄土,莫非……”

老丈连忙截住话头:“老汉所赠,并非千顷良田。苏公子日后名扬四海,岂是田土困得住的?这普天之下,都是大宋江山,当今皇上仁慈宽厚,百姓乐业,天下太平,老汉又岂敢送苏公子别的什么江山。”

众人见老丈面色严峻,不敢再起哄。

苏洵试探着问道:“那么老丈的意思是……”

老丈缓了缓口吻,笑道:“我是送贵公子,也是送你苏家父子一座山——彭老山的灵气。”说罢,转身出门。

苏洵若有所悟,也跟着出了门。二人一前一后,来到彭老山。苏洵顿时便觉得有些异样,举目望去,好端端的一座林木茂密的彭老山变得寸草皆无。再看老丈,却早已无影无踪。苏洵明白了,这老丈原来就是此山土地神。

当然,传说归传说,彭老山的林木实际上是毁于一场山火,与苏家父子并无关系。 /qmv7O9vwUpnpK+/eTVg4DoqLvMZtLhBQYVpBTKep9Jh4rqSsypc4YZ1meKt6f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