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韩琦识才

有张方平、雷简夫这些名人的极力推崇,苏洵对儿子的信心更足了,期望也更为殷切了,而自己心中对科场的一片死灰似乎也重新点燃,来年便要考选举人。苏洵这时已是一顾蜀天低,他决定跳出蜀中,让儿子和天下的俊杰一较高低。

宋代的科举名目很多,有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三史科、别科等,但日后可望飞黄腾达的还是进士科。考进士一般得通过三级考试,即州试、省试和殿试。州试本在各地举行,由各州通判主考,取中者称为“举子”“贡生”,赴京参加省试,后来为了革除地方宿弊,改在京师举行,称为“初试”。

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是初试年,时间是在八月。但苏洵有些坐不住,刚到三月,天气放暖,就带着儿子上路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的科举似乎比今日的高考更富有浪漫性,更侧重于考生的才识。因此,苏洵早早上路,并不是赶去京师逼儿子读书,而是一路游览,帮助儿子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父子三人没有像当年李白那样东出三峡,而是循着蜀道北行,越剑门险关,出褒斜峡谷,来到古都长安。长安屡遭兵火,已非昔日汉唐盛世的景象,但那雄视天下的气势,却非一隅成都可比。

父子三人游览了久享盛名的汉未央宫、唐大明宫遗址,瞻仰了雄踞渭原的茂陵、昭陵、乾陵,领略了关中百二河山的博大与尊严。然后他们东出潼关,进入中原腹地,六月,踏上了京都开封府界的土地。

头一次来到天子脚下,苏轼兄弟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高耸入云的铁塔。这用铁铸成的塔该有多重?又如何矗得起来?

后来到铁塔脚下,兄弟二人不禁哑然失笑!这座比苏轼小十三岁、比苏辙还年轻十一岁的“铁塔”原来并不是铁铸的,它外面镶着褐色琉璃砖,近似于铁色,所以才叫“铁塔”。

趁着父亲苏洵四处奔走,拜访名流,兄弟二人来到开封城内最繁荣的所在——大相国寺。

这座著名的佛寺本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在这里,信陵君接待了来自七国的英雄豪杰,策划了窃符救赵的著名计谋。自北齐修建保国寺,后来唐睿宗赐名“大相国寺”,这座寺庙遂名扬天下。

到了北宋,这里不仅为皇家寺院,而且寺前平添了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戏耍娱乐的瓦肆,接待四方游客,热闹非凡。

这番繁荣景象,不是昔日古都长安和西南都会成都能比得上的。

但是,苏氏父子被京城激发的热情刚起,灾难便降临到了开封。连日大雨导致蔡河决口,京城内外顿成汪洋。大水冲塌官私房屋数万间,卷走人口不计其数。

大雨下了一个多月,直到七月才停。

大水退后,苏轼兄弟登上城北的龙津桥,望着劫后的帝都,心中不由得一阵惆怅和怜悯。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劫难,第一次看到这样多的灾民。灾民们来自河东、河北、京东、京西乃至陕西,那里几乎在同一时期也遭到大水的洗劫。一股从来没有过的责任感陡然充满了两个年轻人的胸腔。

因为这次大范围的水灾,原定在八月进行的进士科初试推迟到九月举行,仁宗皇帝的年号也因此由“至和”改为“嘉祐”以图吉祥。至和三年九月成了嘉祐元年九月。为了稳定京师治安,刚直无私的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受命出任开封府尹。

在九月举行的初试中,苏轼兄弟小试锋芒,双双中举,取得了来年省试的资格。

考试时间的推迟,本来是因为京师水灾。而在水灾过后,苏辙则因水土不服,病了一场,由此却演绎出一段有关韩琦识才的故事。

故事说苏辙病后,苏洵心急如焚,一面到处延医问药,给苏辙治病,一面再次去见重臣韩琦,请他多加关照。

韩琦早就见到了张方平、雷简夫的推荐信,也读过了苏轼兄弟的文章,很是欣赏。得知苏辙病了,韩琦很是焦急。他面见仁宗,说今年应举之士,只有苏轼、苏辙兄弟最有才华,苏辙得病,恐怕赶不上考期,建议将考试推后,等苏辙病愈后再进行考试。仁宗当即批准了韩琦的建议,将考试时间推迟二十天,即改为九月上旬进行。

苏辙不负韩琦的苦心,和哥哥苏轼顺利过关。

好事者还说,韩琦在考前放出了风声,说这次考试有苏轼、苏辙在,别人怎能和他们较量。这股风放出之后,大约有一半考生离京。

而实际上,因苏辙之病推迟进行的是嘉祐六年(1061年)的制科策试,并非嘉祐元年的初试。 nutwdfyKl4pTpfMeM9u1pyFarA840LmiBedpPyGzCMZNH4RIynml58p2hQv0EJ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