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约瑟夫·熊彼特和有限占有的后果

20世纪40年代,熊彼特挑战主流观点,即竞争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更优市场组织形式。关于动态效率和创造新产品,熊彼特写道,“竞争非但不可能,而且是次优的,更无资格被树立为理想的效率典范”。

熊彼特没有直接谈及市场结构如何影响创新者占有创新价值的能力。他更关注完全竞争模型在解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上的缺陷,并强调推动经济进步的“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而此力量有各种来源。

尽管如此,熊彼特也已成为规模和市场势力能给研发提供更稳定和更高效的平台这一主张的代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他总结道

垄断者有更优越的方法可资利用,而对众多竞争对手来说,这些方法要么根本得不到,要么不能轻易得到:某些优势,在企业竞争层面并非绝无可能获得,但事实上只有在垄断层面才能确保获得,这是因为垄断化可以扩大优秀者的影响范围,并缩小表现不佳者的影响范围,或者因为垄断者有着极高的资信(financial standing)。

熊彼特并未用正式的经济模型来描述他对垄断势力和创新激励的看法,考虑到风险资本的发展,他对大企业吸引资本能力的强调亦已过时。不过,他对完全竞争是创新的理想引擎所做的批评,仍然有效。例如,完全竞争在半导体制造等产业中并不可行,因为新设备可能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沉没成本,在计算机软件或基因组等产业中也是如此,因为在这些产业中,技术许可及分销的边际成本在创造这些被许可产品所需的研发费用中仅占据很小一部分。故以边际生产成本或以接近边际生产成本的方式对此类产品定价,将不能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将它们推向市场所需的研发费用。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减少竞争可通过数种方式提高创新者占有的创新价值。例如,竞争的减少使创新者从更高的利润最大化价格中获利。在此情况下,反垄断执法者必须权衡减少竞争对价格的不利影响与创新可能带来的收益。本节讨论了减少竞争可以增加创新价值占有的两种方式:(1)减少竞争可以增加创新者的销售额,并使创新者可以占有更多的创新利润;(2)减少竞争可以降低技术溢出效应,这使得竞争者能够以牺牲创新者为代价去模仿创新。

为说明企业规模对创新价值占有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本节将比较两个非常典型的创新案例,即双头垄断企业的创新与垄断企业的创新。假定在某一市场上,价格固定在10美元,总需求为100万件。现有技术以每件8美元的固定边际成本生产,但一项新技术可将此成本降到6美元。此外,假如创新者不能从新技术许可中获利,可能是因为他难以监控和阻止未经许可的复制。

若无创新,每家企业获得的利润为每件2美元,采用创新技术则利润为4美元。在双头垄断中,若每家企业销售50万件,则创新可以为它们增加100万美元的利润。垄断者销售100万件,因此可以增加200万美元的利润。垄断者有更大的创新激励,因为它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价值。

这个简单的例子有很多个假设。更一般地说,成功的创新者即使选择低价也能有利可图。低价可以增加销售,而且双头垄断允许成功的创新者赢取其竞争对手的销售量。垄断者也可从总销售量的增加中获利,但他并没有可以从其身上获取销售量的竞争对手。此外,新进入者或小型创新者可将创新技术授权给其他企业而获利。

帕萨·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为寡头垄断降低成本的创新构建了形式化模型 ,泽维尔·维夫斯(Xavier Vives)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模型。 两个模型都显示,在某些情况下,高集中度市场中的企业比低集中度市场中的企业更有动力投资于降低成本的创新。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与企业产出成正比,且企业规模越大,从降低成本的创新中获利越多。竞争降低了价格并增加了总产量,但它分散了与其竞争对手共享市场的企业的产量。如此一来,竞争可能会缩小企业规模并削弱每个企业的创新激励。

关于创新价值占有和研发投资的讨论揭示了另一个与竞争政策相关的问题:研发投资与创新的差别。更大的研发投资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实际上,二者可能是负相关的。例如,假设将边际生产成本从8美元降到6美元需要花费100万美元。一个垄断者花费了100万美元的研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但在本例中,如果该产业中有两家企业,在产业需求无差异的情况下,该产业共需花费两倍的研发费用以节省同样的总生产成本。与垄断市场相比,双头垄断市场将花费更多的研发费用,却不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收益。

竞争对手可以从另一家企业的创新中获取有用信息(技术溢出),这会削弱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投资于研发的激励。专利、专有技术和著作权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保护其持有人免受竞争对手的模仿。尽管来自模仿的威胁可能会削弱企业的研发激励,但并不一定会减少创新。溢出效应使他人可以分享创新,至少分享一部分创新,因而放大了创新收益。由于存在溢出效应,竞争性产业可能没有足够的激励投资于研发,但创新有利于很多生产者,故而会产生高回报。 溢出效应并非总是有益,因为它鼓励企业进行等待博弈。在等待博弈中,每家企业都将推迟研发,期待学习竞争对手的成功创新。在极端情况下,等待博弈最终可能归于失败,导致企业无限期推迟创新。

若某一产业的特点是高技术溢出效应,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是对研发进行补贴以增强投资激励,并鼓励竞争以保持低价。在未对研发进行补贴的情况下,提高市场集中度是次优选择,这种方法通过减少能够从溢出效应中获利的竞争对手数量来增强创新激励。反垄断机构无法控制研发补贴,故必须在高市场集中度带来的创新激励与价格上涨风险之间谋求平衡。

接下来,我将讨论创新激励的竞争效应模型,该模型由肯尼斯·阿罗在熊彼特就此问题发表著作的20年后提出。 0uAxzquxC5exgZXiaX0iwg/p47yAtEDGPWeqFofAOpnqyOX+o8W8N63rNA5Ye7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