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因病死者,形体羸瘦,肉色痿黄,口眼多合,腹肚多陷,两眼通黄,两拳微握,发髻解脱,身上或有新旧针灸瘢痕,余无他故,即是因病死。
——《洗冤录·卷之四(病死)》
“你怕什么?我们又没有犯法。”
黄静风坐在台阶上无精打采地问,很长的两条腿呈“八”字形撇开。
这里是一栋老式楼房三层的楼梯拐角处。楼和人一样,上了年纪之后总散发着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馊气,仿佛是置身于一百个湿淋淋的墩布中间,多待一秒都会让人觉得身上在发霉,所以黄静风很不耐烦。他实在不能理解段石碑为什么要七转八转带他来到这个地铁旁边的陈旧社区,还躲在楼道里不敢出去。
段石碑站在窗口,小心翼翼地向外面巴望着,目光阴冷。
今早八点半,不多一分不少一秒,黄静风赶到了距离医院最近的地铁站,正在张望,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他一回头,看见穿着黑色风衣的段石碑站在身后。
然后,他跟着段石碑走进了旁边一个自行车棚里。
“真没想到,你居然做对了我留下的作业题。”段石碑的络腮胡子里滑出一抹笑。
“你说‘环境和停尸间差不多,只是所有的尸体都是站着的地方’——我想来想去,也只有这里最合适了。”黄静风说,“一具具运行着的棺材,里面挤满了看上去和死人脸色差不多的家伙。”
段石碑点了点头:“今天是上课的第一天,你不需要行拜师礼,我也不和你讲什么课堂纪律,有用的教学都来自于实战,所以咱们去挤一挤早高峰的地铁。我希望你能在车厢里告诉我,你身边的人哪个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死去,还有,他的死亡方式是什么。”
“这……这个……”黄静风有点瞠目结舌,“挖耳朵还得有个耳朵勺呢,你什么工具也没给我,什么招儿也没教我,我怎么能说得出、说得准呢?”
段石碑盯着他的眼睛说:“因为我信不过你。”
“啊?”
“我给你讲过,断死师这个职业最需要的是天赋,在上周五的早晨,你确实在我面前表现出了对死亡惊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但我怎么知道你这天赋是一过性的还是持久型的,天底下哪个老师不希望做长线投资呢,所以我要再考察一下你的天赋,看看它有没有失灵。”
“随你的便。”黄静风无所谓地说。
于是,他们下了地铁,黄静风发现段石碑每走几步就会忽然把头埋得很低,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反正他还是老样子,昂着个脑袋斜睨着往来穿梭的人们。在车厢里预测了那个婴儿的死亡后,列车到站,刚刚打开车门,段石碑就拉着他冲了出来,一路向出站口走去,脚下像生了风一样迅疾……
现在,他们待在楼道里,面对段石碑的躲躲藏藏,黄静风不得其解,问了几遍,段石碑也不作声,直到过了很久很久,段石碑才开口说话:“咱们确实没有犯法,但是从古到今,断死师这个行业就远离警察。”
“有警察?”黄静风惊讶地站了起来,来到窗口往外面望去,枝叶繁茂的小区里,除了几只啄食的小鸟,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他回过头,发现段石碑一双眼睛盯着自己,不由得往后退了半步:“你想干吗?”
“我有时候都有点妒忌你。”段石碑说,“就说断死师这一行需要天赋吧,却也没见过像你天赋这么高的人,说要谁死,谁就要死,分秒不差,我真好奇,你是怎么断定那个小孩要完蛋的?”
黄静风愣了半晌,才说:“他吵闹得太厉害了,连我都想弄死他,别说车厢里那么多挤得上火的人了。”
“街头打架喊得最多的口号是‘你信不信我弄死你’,但很少有谁真的把谁弄死。”段石碑摇摇头,“你给出的理由,我不能接受。”
“你是做什么职业的?”黄静风突然问。
仿佛猛打了一把方向盘,段石碑一时没搞明白,这个问题跟刚才自己说的话有什么关系。“我是一位自由职业者……怎么了?”
“反正你和我不是一个阶层的。”黄静风冷冷地说,“不然你就会明白,在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看来,死一个人是多么简单、随意、轻松而且无所谓的事情。”
楼道陷入了静寂,两个人都直眉瞪眼地看着对方,像是两种从未谋面的生物相遇了似的。
楼上传来吱呀一声,接着“啪”一下,可以想见是某个老太太听到楼道有响动,打开门看了看,觉得气氛不对,赶紧把门关上了。
这倒提醒了段石碑,此处不可久留,拉着黄静风赶紧往楼下走去:“实践课结束了,现在咱们得上文化课了,换个教室吧!”
黄静风说:“看你这样子,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教室,这里离我住的地方不远,要不去那里待会儿?”
段石碑点了点头。
走进一座墙皮脱落、四壁斑驳的高楼,在电梯右边的拐角处,推开一道铁栅栏门,走下一段很长的台阶,穿过墓穴一般又黑又长的通道,终于来到了一扇黑黢黢的门前。黄静风很不耐烦地飞起一脚,将挡着门的一个拖着清鼻涕的小孩踹到一边,用钥匙开了门。
大上午的,屋子里几乎和楼道一样黑暗,他不得不拉开了灯绳,灯泡颤抖了老半天,才“砰”的一声亮了。段石碑环视着四周:木板床、洗脸盆、堆满书的铁架子、一台连商标都看不清的电视……大概是终年不见阳光的缘故,墙壁上竟长了一层细细的绿毛。
“怎么样,这地方和太平间相比,没什么两样吧?”黄静风问道。
段石碑走到铁架子边,翻起那堆书来:《鬼吹灯》《盗墓笔记》什么的,而其中翻得最烂的,竟是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爱伦·坡短篇小说集》。他有点惊讶,拿在手中朝黄静风晃了晃:“你怎么还看这个?”
正在给他倒水的黄静风抬起头来:“我为啥不能看?”
段石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措辞,虽然爱伦·坡的小说中也充满了恐怖和悬疑的元素,但毕竟属于文学名著,阅读起来需要相当的鉴赏力,绝对不是通俗小说那么更适宜现代人的口味。他琢磨了半天,才说:“爱伦·坡的小说段落长,文字拗口,故事讲得又有点啰唆,我以为你不会喜欢看这种书。”
“是吗?”黄静风把水端给他,“我觉得还好啊,论起死亡的内容,没有谁比爱伦·坡写得更好了。”
“这倒是。”段石碑接过水来啜了一口,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好吧,下面我们开始上第一堂文化课,题目就叫《断死师的历史》。”
“咱能直接讲点有用的吗?”黄静风一屁股坐在床上,“我最怕什么事儿都从秦始皇开始捋了。”
“不会的,这次我从周王朝给你捋。”段石碑道,“上一次我和你说过,断死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最隐秘的职业,在《黄帝内经》中,黄帝与岐伯的一问一答,奠定了这个职业的全部基础。但事实上,断死师的前身不是中医,而是星官——就是朝廷里设置的观察星象的官员,也叫钦天监。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周期、路线和位置,与地面上人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可占吉凶之象。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说一个叫保章氏的星官记录星辰日月的变动,‘以观天下之迁’,当然这个保章氏只给周王室一家子服务。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天文学的发展,到了两汉时代,用星辰来预言帝王将相的死亡,已经成了很平常的一件事。汉惠帝二年,星官奏报:东北方向发生了‘天裂,宽十多丈,长二十多丈’,不久就发生了周勃诛灭吕氏集团的政变。再比如汉景帝三年,星官奏报:北方的天空中出现长十余丈的红色人形,不久就爆发了‘七国之乱’……”
见黄静风眼神发直,段石碑问:“你该不会不知道‘七国之乱’吧?”
“我忘了。”黄静风有点不好意思。
“这个……汉武帝你总知道吧?汉武帝他爹就是汉景帝,汉景帝有七个叔叔或叔伯兄弟起兵造反,后来被镇压下去了,就是所谓的‘七国之乱’。”段石碑说,“在星象学中,最重要的是看两个星球的变化:一个是木星,木星又叫‘岁星’,十一点八六年行一周天,古人取约数为十二年,以其位置来纪年,视其进退左右以占妖祥;另一个是太阳,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是被吹嘘为‘授命于天’的天子,所以‘日蚀则帝危’。除此之外,大概你也听说过,天上每一颗星,都对应着地上的每一个人,越是大人物,遇到病危的时候,越有明显的星象示警,比如霍去病病重,汉武帝听星官报告一颗巨大的流星坠入长安城,便知道自己的爱将恐遭不测;诸葛亮死之前,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动,投入蜀国的军营,也是一种征兆……不过,一来这种占星术的精准度不够高,二来适用人群太狭窄,除了帝王将相,惠及不到百姓,所以到了汉朝末年,随着一位具有开拓意义的巨人横空出世,一种崭新的断死方式逐渐形成,这个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佗。”
段石碑喝了口水,接着说:“你应该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吧?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发现那个讳疾忌医的蔡桓公病入骨髓的时候,立刻逃到秦国去。因为他断定蔡桓公命不久矣,果然,蔡桓公只活了五天就一命呜呼。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段史料,这大概是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由医生做出的断死案例。从扁鹊开始,医生们已经开始承担起一部分断死师的职责。古人比咱们活得要豁达,生死之事看得很开。生了病,请医生诊治,医生发现病情太重,已经医药罔效,就会尽可能把患者‘走’的准确日子告诉家属,好让家属提前安排后事,而患者可以走得顺顺利利,了无牵挂,也算是功德一件。在这方面,华佗以断死精准而天下闻名——”
“真的吗?”黄静风有点不相信的样子,“我只听说他救人很厉害,没听说过他还能断死啊?”
“听说?你听谁说的?大概又是古装电视剧里的胡扯吧?要不就是那些打着祖宗的幌子骗人的伪中医的吹嘘?”段石碑不屑地说,“华佗的事迹被记载在《三国志·魏志》中的《方伎传》里面,一共记载了他的十六条医案,其中有六条是断死而不是救命,你听说过这个吗?!”
黄静风大摇其头:“我还真没听说过,估计也很少有人听说过。”
段石碑听出他话里有三分怀疑,索性站起身背诵了起来:“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县吏四肢烦躁,口干,听不得人声,排不出小便,华佗说让他吃点热的东西,吃完出汗就会没事,不出汗三天后就会死,结果那县吏吃完热食没出汗,果然三天后就死了。”
他接着背道:“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欬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姓徐的督邮得病,华佗来探望他,徐督邮说昨天一个医生用针灸扎我胃管,可是不但没觉得病情好转,反而咳嗽得坐卧不安。华佗说看你这样子那一针扎错了,误中肝脏,如果你每天的饭量都减少,五天之后你就会死。结果又被他说中了。”
他又背道:“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督邮病愈之后,请华佗来把脉,华佗说你身子还虚,千万别进行房事,不然会吐舌数寸而死,结果这督邮的老婆听说他病愈了,从百里之外来看他,晚上两口子亲热一番,过了三天,那督邮果然暴毙,舌头吐出好几寸长……”
想起那些上吊而死,送来太平间的尸体,一个个也是吐着长长的舌头,黄静风心下不由得一寒,嘀咕道:“这哪里是华佗,整个一个乌鸦嘴嘛!看来他的医术也不怎么样,那么多患者他都居然救不了,只能看着人家死。”
“医生治得了病,却未必救得了命。命是什么?是一个定数,大限到了,神仙也拆不掉奈何桥。”段石碑坐下来说,“其他的医案我就不给你背了,总而言之,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就斐然的断死师,不过很可惜,他被曹操杀头之前,将用一生心血著述的《青囊书》送给一个牢头,让他传给后人,那牢头胆小怕事不敢收,气得华佗将《青囊书》一把火烧了,我相信里面除了记载着很多医术以外,一定还有不少断死的秘诀……他倒是有几个徒弟:樊阿、吴普、李当之等人,但只学习了他的医术,却于断死之术并不擅长,结果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约有几百年吧,竟没有一位像模像样的断死师出现。”
段石碑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直到唐朝初年,一切才有所改观。当时,星象学的发展已经接近顶峰,有两位重要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他们俩合作写了一本赫赫有名的预言集《推背图》,将后来历史上的很多大事都准确地预测出来,包括武后篡权、安史之乱、太平天国什么的……不过,他们做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将命理学推向高峰,成为断人生死的重要根据。你算过命吗?没有的话,至少也知道生辰八字吧?古人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每个人出生都有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这就是所谓的‘八字’,根据八字能推排出每个人相对应的星宿和神煞的位置,从而推断其人的命运。你看,星象学肯定了这样一件事:每个大人物的命运都和日月星辰相关;命理学肯定了另外一件事:每个普通人的命运都和出生时间相关。简简单单地掐指算一算八字,竟能算出人这一生的运数,你说神奇不神奇?”
“听你讲得这么头头是道,一定很懂八字喽?你能不能给我算算命?”黄静风插嘴道。
“先上课!”段石碑瞪了他一眼,“从唐初到开元年间,整个国家国势不断上升,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可谓煌煌灿灿,安史之乱虽然‘惊破霓裳羽衣曲’,但权贵们依旧醉生梦死,百姓们热衷于斗鸡走马。然而,一位伟大的智者却在这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繁华世景中,看到了潜伏着的重大危机,他意识到:由于官僚阶层的空前腐败、藩镇割据的毒瘤无法铲除,不久的将来,国家必将走向大崩盘的悲剧。到了那个战乱四起、人人自危、千里萧条、白骨露野的时候,人们将不再专注于生前能有多少享乐,而会关注起自己死亡的时间和方式,于是,在这位智者的不断努力下,星象学、命理学和中医的诊断术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精确断死的新时代——这个人就是被所有断死师视为一代宗师的李虚中。”
不知被这番话触碰到了哪根神经,黄静风坐直了背脊。
“李虚中是河北大名人,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从小他就聪明好学,尤其喜欢研究阴阳五行的学说。贞元十一年,他考上了进士,从此在仕途上一帆风顺,那时他只有三十五岁,但是已经拥有了惊人的才能,‘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盛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百不失一二’——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只要了解了一个人出生的时刻,就可以推断出这人死亡的年头,一百次断死都不会错一次,非常的了不起。很多人想和他学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学不到真本领,钦天监的那帮星官对他嫉恨得要死,为了避祸,他申请到河南、剑南等地,当了许多年的外放官员。也就是在远离京城的那些年里,他了解到了底层民众的疾苦:关中大旱,饿殍遍野,贪官污吏还要征苛捐杂税,从累累白骨上榨油;藩镇割据,凶如虎狼的官兵们经常夜袭村庄,割下上千个平民百姓的头颅,虚报战功,向朝廷讨要封赏……李虚中屡次上奏朝廷,检举贪官,却都石沉大海,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极富戏剧性的一次改革发生了,那就是‘永贞革新’。”
看着黄静风一脸的茫然,段石碑耐心解释道:“唐德宗去世,太子唐顺宗即位,年号永贞。这位唐顺宗当了二十六年的太子,对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看得十分清楚,一朝权在手,便任命自己的老师王叔文、王伾和大臣刘禹锡、柳宗元一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打击贪官污吏、削减藩镇兵权。可以说,这两种做法都触及了唐朝政权深处的沉疴,赢得了中下层官员、知识分子的共同拥护,李虚中也不例外,一道一道变法维新的奏章呈交上去,很快就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唐顺宗,由于中风,病情不断加重,无法亲自处理朝政。在他养病期间,宦官和守旧派大臣、藩镇节度使们一起突然向革新派发难,致王叔文、王伾于死地,并将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流放,永贞革新就这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彻底失败……”
段石碑继续说道:“这个时候的李虚中,家里的五个兄长已经病死了四个,四个寡嫂和侄儿们,都要靠他那点可怜的俸禄养活,李虚中又是个正直廉洁的人,没有其他的收入,所以生活过得艰苦极了,曾经整整一年吃不饱饭,房屋破旧漏雨都无钱修补……但是古时候的士大夫心里老有个念想:自己过得再苦,只要国家能有一点点希望,就还能咬牙挺住,但不久之后,唐顺宗突然死去,这给李虚中以沉重的打击,他知道,唐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说到这里,也许是心中涌出一股情愫,段石碑竟说不下去了,停顿了片刻,才接着说:“也许是极度悲愤的缘故,李虚中在唐顺宗迁殡于太极殿的丧礼上,做出了一件几近癫狂的事情,他扑到唐顺宗的灵柩上号啕大哭,说自己犯下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个错误,自己明明推断唐顺宗死于癸未,不想却驾崩于甲申,在场的官员们一听,无不大惊失色,尤其是宦官们一个个面如死灰。因为李虚中的意思是,其实顺宗早在前一天就已经被宦官们害死,拖到第二天才发丧,这简直是指着鼻子骂他们大逆!在场的那些守旧派大臣们,立刻站出来痛斥李虚中狂悖无礼,该当死罪!谩骂声有如潮水,席卷了李虚中。偌大的朝堂之上,李虚中看不到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这些昔日为了挽救国家命运而做最后一搏的战友,他们或死或贬,只剩孤零零一个自己……仇恨的怒火几乎要炸开李虚中的胸膛,他昂起头,用了一种谁也想不到的办法做出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反击——”
听着段石碑铿锵有力的声音,想起一群豺狼围着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情形,黄静风惊诧地问:“他用了什么办法?”
“他走到那些大臣面前,用平静的声音,一个一个地说出他们死亡的时间。”
“啊?”黄静风不禁叫了出来。
一时间,室内寂静如死。想起那些锦衣玉食的大臣,突然得知自己大限的时间,从此以后每一天都在战战兢兢地生命倒计时,珍馐佳肴吃起来味同嚼蜡,香车宝马坐上去如赴黄泉,无论多么好的日子也过得神不守舍……黄静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大腿道:“绝了!李虚中这招真是绝了!”
段石碑淡淡一笑:“说到第九个人的时候,一群大臣竟齐刷刷地给他跪下,哀求他不要再说下去,李虚中轻蔑地看着这班贪生怕死的鼠辈,转过身去,沿着石阶傲然走下了太极殿,那一幕,千年之后依然令人神往,堪称是断死师最辉煌的一刻!”
一道很浅的光,从窗外射进段石碑的脸上,他的眼神有些飘逸,宛如魂魄被这道光吸到了千年以前的太极殿上一般。
瞬时之后,又黯淡下来。
“这次事件以后,唐顺宗的儿子唐宪宗即位,给李虚中封了个殿中侍御史的官,这个官只有七品,负责纠察朝会上有没有人礼仪不到位,纯粹是个没有实权的闲差,说白了就是故意冷落他。李虚中也无所谓,开始过他的‘神仙日子’,每天忙着把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和硫黄撮合在一起炼丹,名叫五石散,这种魏晋时候就广为流行的‘仙丹’吃后容易发烧,所以食用者喜欢吃凉东西、披纱衣,又叫寒食散,但看上去颇有仙风道骨的模样——现代科学已经研究证明,‘仙丹’不过是一种含有重金属成分的慢性毒药,没过多久,李虚中因后背上长了个大疽,一病不起……”段石碑的语调变得缓慢而低沉,“弥留之际,好友韩愈去探望他,责备他说:既然你能断人生死,就应该知道人的寿命长短乃是天定,为什么要服用仙丹,妄求长寿,结果适得其反?!李虚中在病榻上笑了起来,说退之 你有所不知,我哪里是求长寿?我怎么会不知道那些仙丹是毒药,我这是求速死啊!那些大臣怕我给他们断死,不敢明着杀害我,但是暗中一定会想方设法将我置于死地,我死得越早越不会牵累家人啊!”
段石碑又一次站了起来,在这狭小的屋子里徘徊了一会儿,仿佛是要平静内心的波澜。良久,他重新坐下,长叹道:“李虚中死后不久,大唐王朝也灭亡了,人们都说从此进入了一个‘有断死而无断死师’的时代,意思是说:有许多术士模仿李虚中给别人断死,却很少能断得像他那样精准,术士们都很诧异,我们也都是按照生辰八字结合阴阳五行给人推断死亡时间的啊,为什么老是不准确呢?这个谜,直到清代的大医学家,也是著名的断死师叶天士出现,才得以揭开。”
“叶天士?”黄静风想了想说,“我好像听过这个名字……对了,是一个电脑游戏,好像是书剑恩仇录吧,要是能把叶天士收归一队,跟清兵打架的时候就能自动补血!”
段石碑一脸愕然,半晌才继续说下去:“叶天士是中医温病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不仅创建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而且强调辨舌验齿的诊断作用,有很强的开创意义。不过这个人性格古怪,狂放不羁。别的医学家都尊古,他却疑古,他常常说‘著于香岩之前,大可付之一炬;著于香岩之后,只恐不堪卒读’——‘香岩’是他的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他之前和之后著书立说的人,都不值一提。这么个人,哪里看得起李虚中,觉得史书中记载的‘断死’奇术纯粹是杜撰和扯淡。直到发生了两件事,使他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
听段石碑讲课,百转千回的,如同听单田芳说书一般,黄静风不知不觉已经入了巷:“哪两件事情啊?”
段石碑道:“散文家钱肇鳌在《质直谈耳》中记载了第一段故事:叶天士精于医,能断生死。尝以夏日往一镇中,人闻叶在,因谋托疾,以试其术。时某饭罢,跃匮而出,趋至叶所。佯曰腹痛。叶按之,曰:‘肠已断,不可治也。’其人匿笑而还于市,言未已,委顿于地,遂死——意思是有个人听说叶天士来到镇上,想试试他医术真假,刚吃完饭就狂奔到叶天士住的地方,说自己肚子疼,叶天士一摸就说你肠子断了,没得救了。那人笑着到集市上说叶天士就是一骗子,我哪里有病,话音未落,倒地就死了。”
“啊,这么神!”黄静风十分惊讶。
“第二个故事更神,被诗人王友亮记载在《叶天士小传》之中。”段石碑背诵道,“叶尝徒步自外归,骤雨道坏,有舆人负以渡水。叶谓曰:‘汝明年是日当病死,及今治尚可活。’舆人弗信去,至期疡生于头,舁至叶门求治。予金遣之,曰:‘不能过明日酉时也’,已而果然——意思是叶天士外出遇上大雨,路断了,有个人背着他涉水,叶天士对他说:你明年的今天会病死,现在我给你治疗还来得及,那人很生气,心说我背你过河你咋还咒我,扬长而去。等第二年头上长了痈疮,越来越大,找叶天士救治,叶天士说我无能为力了,你最多活到明天的酉时,结果精准绝伦,那人第二天的酉时果然一命呜呼!”
段石碑接着说:“叶天士家住苏州,当时和他住在同一个城市的,还有一位叫薛雪的名医,两个人在医学的观点上存在很大分歧,所以谁也看不起谁。当薛雪听说叶天士这两个事情之后,逢人便嘲笑道‘不想叶天士竟成了断死师’。这话传到叶天士的耳朵里,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中一惊。他想,是啊,我怎么突然能断死了呢?这人爱钻牛角尖,就把对那两个人断死的经过仔细回想了一遍。第一个案例,时辰在正午,一摸那人的肚子,知道他吃得过饱,一听他的喘息,知道他狂奔而来,再一把他的脉搏,脉象十分反常,便推断他‘肠已垂断’,所以才说他‘不可治也’;第二个案例就更简单了,伏在那人背上,正好看得见他脑袋顶上生了一块疮,不治疗的话肯定要恶化,按照经验判断,一年内会要命的……叶天士想到这里,不禁拍案而起,原来‘断死’的要诀就在这里!”
“要诀?”黄静风挠了挠脑袋,“我好像听明白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听明白。”
段石碑解释道:“叶天士把要诀总结成了一句口诀——‘断死之道,一病一境’。说白了,就是你要想精确地判断一个人的生死,只要诊断他患有什么疾病,并看看他所处的环境,就能八九不离十了。如果得的是急症,那么他死亡的时间是可以预估出来的;如果得的是慢病,那么看他所处的环境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就可以了;如果他没有得病,但是像地铁里的孩子那样陷入一种必死的绝境,那么他照样逃不掉死亡的结局。”
“就这么简单?”黄静风有点不大相信。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是极难极难的。”段石碑一笑道,“‘一病’的诊断,在中医里包括望闻问切,每一条都够你学一辈子的;比这更难的是‘一境’,不仅需要惊人的观察力、对世态万象的深刻理解,更需要敏锐的第六感……听说过八卦阵吧,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一共八门,你也可以理解为八种环境,你要在很短的时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步入了死门,还有没有从生门逃脱的希望,这可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黄静风沉默了片刻道:“照你这么说,成为一个断死师可太难了。我连文言文都看不懂,哪里能学中医和你说的八个什么门?”
“六祖慧能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断死师也一样。”段石碑道,“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从心底体悟到断死的精髓,加之你本身又有做断死师的天赋,再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诊断——主要是望诊方面的知识,也能成就大器。”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递给他。“这是一本《黄帝内经》的白话版,其中涉及断死的内容,我已经用红笔勾勒了出来,你先专心致志地看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记住,到需要你发挥作用的时候,被观察对象的脸色忽然潮红,眉心有点发乌,一颗小得不能再小的痦子颜色突然转暗,都可能意味着生死间的重大变化,一点点误判都会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所以,你必须把要点牢牢记住,千万不可以马马虎虎,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啊!”
黄静风接过书,觉得有点厚,心里便有些发憷,翻了翻,见画红线的地方并不算太多,松了口气,将书放到一边道:“你先把断死师的故事给我讲完吧。”
段石碑笑了一笑道:“自从叶天士发现断死的真谛以后,断死师们便严格按照‘断死之道,一病一境’的原则,一面在中医诊断上下苦功夫,一面钻研风水、五行等涉及环境和情境的典籍,果然发现断死的精准度比从前提高了许多。不过,断死师这个职业有个古怪的规律,越到末世、乱世越能蔚然成风,赶上当今这种盛世,却往往无人问津……所以尽管叶天士制定出了‘行业标准’,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只在他居住的苏州那一带私下传授,直到太平天国以后,这个职业才真正由南到北地扩散开来,到辛亥革命时,出现了张其锽这样一位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断死师。张其锽在湖南当过县长、军事厅厅长,辛亥革命后还当过一任广西省省长,精研断死之术。最负盛名的一次断死,是他和把兄弟吴佩孚在饭后闲聊中做出的,他说吴佩孚恐怕会死于己卯年,终年六十六岁,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断定自己会死于丁卯年,终年五十一岁。要知道,‘明于知人,暗于知己’是天下断死师的通病,即便是李虚中、叶天士这样的断死师,也从来没有准确地预测出自己的大限,而张其锽不仅预测了,还预测得十分准确。
“一九二七年恰恰是丁卯年,五十一岁的张其锽每天忐忑不安的,尽管知道自己寿数将尽,但谁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啊。”段石碑说,“当时他已经当上吴佩孚的秘书长,吴佩孚还直安慰他,说老弟你的身体没有疾病,又生活在我的中军大营里,好端端的谁能要你性命啊?可是这话说了没多久,北伐军和奉系的夹击就打得吴佩孚溃不成军。吴佩孚是个讲义气的人,危急时刻专门拨了一个排的兵力,作为张其锽的卫队,送他回广西老家避难,谁知路过湖北樊城的时候,遭到土匪的突袭,张其锽身中数枪,奄奄一息,挣扎着对他的弟子们说:今后招收徒弟,千万不要招和警察相关的人,否则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我们断死师的劫数……说完就死了。”
“啊?”黄静风听不大懂,“为什么不能招和警察相关的人呢?”
“张其锽的弟子们当时和你一样的困惑,他们将老师收敛埋葬之后,就辗转去了上海,在那一带开馆授徒,希望能将老师的事业发扬光大。”段石碑说,“他们严格遵循老师的遗训,绝对不招收当过警察的人为徒,甚至连警察的亲属也不行——插一句,吴佩孚确实是己卯年死于日本医生之手,终年六十六岁——尽管弟子们小心谨慎,但事实证明,老师去世前的担忧绝对不是多余的:一个虽然不是警察,但后来从事的职业和警方密切相关的少年,最终成为断死师这一职业的掘墓人!”
话音未落,传来一阵激烈的敲门声。也许是门板太薄的缘故,那声音震得整个房间都在轻轻地摇晃。
刹那间,段石碑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盯住黄静风问:“你约了什么人吗?”
“没有啊。”黄静风一边说一边站起来,走到门口。
段石碑拿起那本白话版的《黄帝内经》,打开,摊在腿上,低下头,将身子侧向窗户的方向。
黄静风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三个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