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孕母情愉益胎心

古人讲“欲生好子,必先养气”。妊娠是女性生理、心理发生变化的特殊时期,母亲的情绪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指出,孕妇一定要注意“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静”。孕期调摄以精神修养为重,应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神愉快、修身养性,就是婴儿最早期教育的开始。

【原文】

帝曰:人生而病癫疾者何?岐伯曰:名为胎病。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素问·奇病论》)

【按语】

这是《黄帝内经》中谈及不多的有关小儿疾病的内容,指出孩子“癫疾”是由于小儿在母腹中,孕母受到惊恐气上不下,精气并居所致。

【原文】

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丑恶。 (汉·王充《论衡·命义篇》)

【按语】

文中指出孕母不谨慎,心妄焦虑,待到孩子长大则表现为狂妄、悖逆,一副丑恶的面貌。

【原文】

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审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遂令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直贞良,所谓教胎者也。 (唐·洞玄子《洞玄子·胎教》)

【按语】

文中指出,应注意胎教,要行善事,勿视恶色,不要闻听恶语,节制房事,不要诅咒别人,不要詈骂动怒,防止受到惊恐,不要过度劳倦,不要说谎话,不要忧愁,等等,则孩子就会聪明智慧,忠直贞良。

【原文】

一月不可纵怒,二月不可惊动,三月不可纵欲及悲哀,四月不可劳逸,五月不可妄思,六月不得杂食及针灸其经,七月不可忧郁叫呼、触冒烦躁,八月勿食燥物,九月不可怀恐及房劳。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避忌法》)

【按语】

本文重点强调怀孕后每个月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道理。

【原文】

自妊娠以后,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明·万全《育婴家秘·胎养》)

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敢不慎。过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母气既伤,子气应之,未有不伤者也。其母伤则胎易堕,其子伤则脏气不和,病斯多矣。盲聋、音哑、痴呆、癫痫,皆禀受不正之故也。 (明·万全《妇人秘科·养胎》)

【按语】

万氏胎养特别强调怀孕之后要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多听诗词音乐,这样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如若不注意情绪,就会出现过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孕母受到损伤必然殃及胎儿,导致胎儿脏气不和而出现盲聋、音哑、痴呆、癫痫等疾病,甚至引起流产。

【原文】

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不较是非则气不伤矣,不争得失则神不劳矣,心不嫉妒则血自充矣,情无淫荡则精自足矣。安闲宁静,即是胎教。 (清·叶天士《叶氏女科证治·安胎上》)

【按语】

文中强调“胎前静养,乃第一妙法”,实为妙语。安闲宁静为胎养之要。要做到不计较是非,则气不受伤;不争得失,则不劳神;心不生嫉妒,则血自充足;情无淫荡,则精足。

【原文】

孕藉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奇,即至子疾。 (清·张曜孙《孕产集·养孕》)

【按语】

文中强调胎儿与孕母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旦出现偏颇,必然导致胎儿遭殃,生后出现疾病。

【原文】

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 (清·唐千顷《增补大生要旨》)

【按语】

怀孕之后应避免恼怒,不可打骂人,气顺就会使胎儿安宁。如果气逆,可能导致胎儿受病。

【原文】

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 (清·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

【按语】

中国古代医家的认识已为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当孕妇情绪受到压抑时,胎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比正常增加几倍。当孕妇烦躁情绪持续几周,胎儿的这种超量活动就会持续到整个胎儿期,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由此说明,孕妇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到胎儿,故孕妇要怡养性情,遇事乐观,促使气血调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协调如一,才能使胎儿在母腹内健康地生长。 oJA+xXnW5F9fdI560uVxRIUP4oxo2sfWbuN1Wpq6Js/wisNB4F+4tdqMYRRL7v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