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对中医名词术语的见解

严格地说,名词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的,但由于有的中医概念限定性不强,故在理解上产生分歧。丹波父子根据多年来对中医理论的探索及临证体验,结合文义、文理,提出了不少独特见解。

[肓] 杨上善注:“心下鬲上为肓”(《刺禁论》)。王冰注:“陷于肓膜。”“膜位五脏之间,鬲中之膜也”(《痹论》)。吴崑注:“肓之原在脐下。”“腔中无肉空腋之处,名曰肓”(《腹中论》)。张志聪注:“肓者,肠胃之募原也”(《腹中论》)。张介宾注:“肓者,凡腔腹肉理之内,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腹中论》)。丹波元简考查了《左传》《说文》之后,尤其钦佩傅氏《左传辨误》的考证,详细引用傅氏之说:“余尝亲观猪脏心膈之处。方忆膈者隔也。自鬲以上,皆心肺清洁之属。自鬲以下,皆肠胃污浊之属,则心在上,鬲在下,固矣。而心下有微脂为膏,鬲上有薄膜为肓。”元简认为:“傅此说太详备,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矣。”元坚也认为“二张之解,俱不可从。”“据以上经文考之,肓即鬲膜也。而藏府之间,悉有薄膜,其于躯壳中,遮隔浊气,最有用者为鬲膜。故单言肓,则指鬲膜。”丹波父子肯定“肓为鬲膜”说,解决了一个古今聚讼的问题。

[尺] 常用于三部九候中寸、关、尺之尺。《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尺内两旁则季胁也。”王冰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此即诊尺肤之部位。”张介宾、马莳诸家以寸、关、尺之尺释之。丹波元简纠正前人说法,认为“是尺即谓臂内一尺之部分,而决非寸、关、尺之尺也。”他还列举了其他例句。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尺涩脉滑,尺寒脉细。”《素问·邪气脏腑病形》云:“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夫色脉与尺之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灵枢·论疾诊尺》云:“尺肤泽”“尺肉弱。”《十三难》云:“脉数,尺寸皮肤亦数;脉急,尺寸皮肤亦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切其脉,循其尺。”元简认为这些句中的“尺”皆指“尺肤”,即臂肉一尺之部分。

[膂] 脊骨及夹脊两旁之肉皆可称“膂”。《素问·疟论》云:“此邪气客于头顶循膂而下者。”此句的“膂”诸说不一,丹波元简指出了诸说的出处,言“脊骨”者,本于《说文》;言“夹脊两旁之肉”者,本于《广雅》。然后根据上下文指出:“其为脊骨者,于义为得。”

[瘅] 《素问·疟论》中有“瘅疟”一词,张志聪注:“瘅,单也,谓单发于阳,而病热也。”丹波元简指出:“瘅为单阳之义,在瘅症则可,至脾瘅、胆瘅、消瘅及瘅成为消中等,则不能焉。王注为热,最为明确。”“盖瘅乃 之从病者。”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丹波父子不仅在医学名词的见解上高人一筹,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取舍诸说、衡定是非的标准和方法,即根据医理、文理进行取舍判断的方法。丹波父子运用这种方法对医籍中的一般词语进行训释,取得了巨大成就。 DCdRBQleX1562jqqALRHrQgbNZoIFq50yyhlO0NQ7LkTSVAb9lVME/pSsMro8e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