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有小儿医、婴儿病和婴儿方书。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名闻天下……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灵枢·论疾诊尺》和《素问·通评虚实论》均有婴儿病,《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载有小儿疳虫蚀齿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还提到中古有巫方氏著《颅囟经》。这些有关儿科学术的记载,或十分简略,或早已佚失。可见隋以前,儿科尚未形成独立的学术体系,更谈不上各家学说的争鸣。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255候小儿疾病,是较早阐述儿科疾病病因证候的篇卷。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首列“少小婴孺方”,是较早记载儿科疾病理法方药的专篇;他以渊博的知识,记述了从胎儿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到小儿初生拭口、洗浴、哺乳和衣着等保育护理方法,又多验方,初步形成了儿科学的雏形。从明《永乐大典》中拾掇排纂,不著姓氏之《颅囟经》,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一般认为是唐末宋初时的作品,由于残缺不全,又无系统的理论,故从奠定儿科学术基础言,则首推北宋儿科大家钱乙。钱氏《小儿药证直诀》,继承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伤寒论》《颅囟经》等北宋以前医学成就,在儿科临床中实践了四十余年,明确地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病的诊断辨证,儿科方剂及医案,提出了不少重要论点,具有较高的学术见解,形成了我国儿科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提要》)所说:“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嗣后,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而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派。 TpuNJNSsf3Vsqrs+Pw+3oqtCIoQn/xxr/JAgsKGo8m8ZKwtWXSKz482IiaWkm60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