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论

在学术上自成系统的理论或见解,称之为学说。学说要有中心的研究课题,要有一批比较著名的人物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要有名著传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儿科各家学说整理研究在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对儿科理论和医疗实践做出卓越贡献的医家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具有知识性、提高性和研究性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则具有继承性、综合性和总结性的特点。其研究的重点是儿科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特长与诊疗特色;某一重要理论、重要病种的各家争鸣及见解;儿科学术发展规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通过开拓思路、扩大视野、丰富治法方药等途径,为创立儿科新的学说奠定基础。

儿科各家学说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凡历代医家在儿科医学理论或治疗经验方面有一定影响者,皆属儿科各家学说研究的范围,此乃广义;能在儿科领域自成体系、别树一帜的学术理论及医疗成就,此乃狭义,是儿科各家学说研究的重点。

同一门学科中由于观点不同形成的派别称之为学派。在科学发展史上,学派的产生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派之争,对理论的推广和深化起到重要推动促进作用。学派的团队研究是个人研究能力的高倍放大,它不仅能克服学术垄断、防止学术僵化,而且能把学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历史上有部分医家,他们在中医理论上有所建树,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有明显的倾向性,这部分医家的学术派别是显而易见的。如金元四大家就是如此,儿科学术中的寒温两派亦是如此。

也有些医家一生做了很多工作,在继承整理古典医籍方面很有成绩,留下很多著作,具有文献价值。但没有独特的见解,也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未能自成一家之言,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所以这些医家就很难在学术上划分派别,但在历史上也有其一定的影响。如刘昉的《幼幼新书》,王肯堂的《幼科证治准绳》等。

由上可见,有的医家有学派可分,有的医家无学派可言。但在儿科各家学说中,对这些医家又要予以适当的评介。这类医家不一定都明确其“学说”或“学派”,只要突出一个“家”字即可。

《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第一版)对金、元、明、清时期的著名医家22位,分别介绍了各家的学术思想和基本内容。这些医家在各个不同时期在学术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各具代表性。其中涉及儿科的只有一家——钱乙。二版教材充实为34家,但涉及儿科的亦仅钱乙一家。这两部教材均以医家为纲,学说为目,突出了一个“家”字。

三版教材,任应秋主编将古代医家分为七个学派: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汇通学派。其中涉及儿科的仅钱乙、石寿堂、恽铁樵三家。该教材以学派为纲,医家为目,突出学派的学术观点。

张笑平著文反对任氏的这一分法,认为只应分为4个学派,即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学派。那么,儿科领域应该如何划分学派,有多少学派可言呢?目前尚无定论。显而易见的是寒温补泻四大学派。但不论如何归类划分,儿科各家学说是中医各家学说的组成部分。它随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丰富内容的临床专科学说。这些宝贵的学术成就,大多反映在儿科专著中,也有一些散在于其他著作中。由于中医著作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儿科医家的学术见解、经验和记述又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多兼杂并列,各有千秋,很少明确的系统的论述。其中蕴藏着许多医家各自的医学理论及脉证方药,对于同一疾病各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和治疗特点。病虽一,而法各异,效必有别,但其中必有一法更契合病机,此乃自然之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钻研、系统整理、分析综合、举一反三,了解儿科专业基础理论的源流及其涉及的主要内容,弄清各家学术思想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掌握各家认识疾病的观点和防治疾病的方法,撷取其中精华,综合各家之长,而不拘一家之言,进而开创新的学说,为中医儿科的教学、医疗、科研提供理论指导,更好的应变于临床,推动儿科学术的发展。 6vhehd9Gr88TmdH3z2ap1fHflu5rBjIvb5yXfLkYHfYu56XzWhGi0ss9M/almK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