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顾序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铸就了铮铮华夏的历史文明。祖国的针灸医学作为历史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历史浪潮的起起落落,曾备受推崇,也曾颠沛流离,湮没于世。如今祖国针灸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芳中外,传承是保持针灸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关键之举。

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兴办中医药高等学校,效仿西方建立了一套套颇具规模的中医药文化教学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现代中医药人才,获得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这种一元化的院校培养模式淡化了几千年来“师徒授受”和家传的传承模式,大大限制了中医各种学术流派的继承与发展。目前,各中医药高等院校已意识到此教育模式的弊端,纷纷改革以期形成颇具中医特色的师承培养机制,实乃中医传承与发展之幸。

江浙一带,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名医辈出之地。扬州朱氏针法始于清末国家衰亡之际,经历战争,新中国成立,至今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的中国,朱氏针法接受着百余年的洗礼,同时也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展。清末,游方郎中杨老先生创立针灸门派,后传于独女朱杨氏。朱杨氏在江苏省如皋地区悬壶济世,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针灸大夫。朱杨氏之子朱复林,从小受到母亲的熏陶,立志随母学习针灸,熟读经典,苦练手法,掌握朱家门庭世传的医术。在民族纷争,国家存亡之际,朱复林投身革命,其不仅骁勇善战,还化身大夫,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用银针为战友、老乡们除病解痛。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复林重返针灸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朱氏针法“快针、调气、补泻、速效”学术思想的雏形。朱复林曾6次被原卫生部邀请到北京、北戴河等地,先后为多位国家领导人诊治。平生著书立说,桃李满天下,曾受邀为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摄制朱复林针灸手法科教片,为针灸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朱氏针法”在朱复林之子朱新太的手中也得到创新与发展。朱新太自幼随父行医,潜心医籍,博古通今,将现代医学理论融入针灸临床。其创立了“交叉平刺法”“囟会五针法”“风池三针法”“腰部三针法”“环跳三针法”“喉头四针法”等特色针法,提出“以麻治麻,以通治痛”的思想,善于综合应用多种疗法,如针刀、水针、中药等,素有“苏北第一针”“神针”等美誉。曾赴坦桑尼亚援外医疗工作两年余,录制朱氏针法录像带,培养近百名学生及门徒。

如今恰逢朱新太老先生,不吝相传,将”朱氏针法”之经验整理归纳成书,并嘱余为序,欣喜之至,作为此文,望针界同仁潜心品读,共同推进针灸学术的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一煌
2015年12月 57pOFPXLZUIwj+uVYO3pS08mpFsvSprvXqKDMzo2VlmAQ1pXnMVhxAJuWPIWly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