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庄,女,汉族,1944年8月22日生,贵州贵阳人。
1967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至2009年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工作。其中,1978—1981年在贵州省西学中研究班学习,并师从江南名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魏长春;198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讲师;1985—1986年在《实验针灸学》首届全国师资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6年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2年11月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7月被评为“贵州省首届名中医”。
2009年至2015年3月被聘请到澳门科技大学科大医院工作,任中医针灸顾问;2014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
历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杂志编委、贵州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全国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针灸学会顾问。曾应邀赴法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瑞典、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讲学。在澳门科技大学科大医院工作6年,任中医针灸顾问。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首届名中医,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吕明庄于1986年开始,以“针灸中药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为研究方向,开展了20余项课题研究,为中医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所主持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厅科技进步奖多项:“耳针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从冬至、夏至研究‘天人相应’”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耳穴按压法减肥1000例临床疗效观察”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吕明庄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钩玄”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著作7部,获奖4项,获专利2项。
吕明庄被聘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第三版编委;被聘为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第四版编委;《中国中成药优选》编委;《新中国汉医学》编委;《脑血管病治疗学》编委;被聘请为2006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006年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修订专家;2007年被聘任《国家标准-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意见征询专家;2016年1月被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聘请为第五批全国中医师承博士论文答辩专家。199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招带研究生40余名,担任研究生《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教学、研究生课题设计等工作。举办三年制、两年制针灸医生培训班,带教本科生、国内进修生、国外留学生,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在针灸教学方面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
吕明庄于1990年12月应邀出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宣读交流论文《人体原穴、背俞穴、耳穴电阻与气候关系的实验研究》;1993年11月应邀出席世界针联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宣读交流论文《耳郭诊断肿瘤的临床观察》;1993年12月应邀出席在香港召开的香港针灸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宣读交流论文《耳穴减肥》;1994年12月应邀出席在台湾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二届针灸学术研讨会,宣读交流论文《耳穴诊治脊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研究》;1996年9月应邀出席世界针联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宣读交流论文《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000年11月应邀出席世界针联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五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宣读交流论文《耳针和六味地黄丸加味防治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2004年10月应邀出席世界针联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召开的第六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宣读交流论文《耳针、中药对衰老大鼠松果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及血清MT含量的影响》;并作为第5届、第6届中国代表,参加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会员代表大会,听取了本届“针联”工作总结,投票选举了下届“针联”主席,讨论了下届“针联”的工作计划;2005年11月应邀出席香港东华三院王定一国际中西医药治疗研讨会,宣读交流论文《针药结合治疗郁病临床观察》;2005年11月应邀出席香港国际耳穴诊治暨美容保健研讨会,专题讲座《针灸与按摩美容》;2008年9月在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上做《通阳刮痧疗法》主题发言;2009年5月应邀出席香港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针灸治疗痛症的体会》;2009年11月应邀出席澳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做《通阳刮痧疗法对亚健康的干预》主题发言;2010年12月在庆祝澳门回归11周年暨世界针联学术论坛做《中药结合治疗郁病的临床观察》主题发言;2013年12月在粤港澳台四地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做《通阳刮痧疗法的临床运用》主题发言等。学术水平得到同行公认,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吕明庄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贵州省首届名中医、贵州省针灸学科带头人,近50年来,通过大量临床、教学、科研和著书立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掌握国内外针灸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技术,师古而不泥古,精研不辍,勇于创新,严谨治学,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技术专长和临证特色。学术思想:重视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指导作用;重视经络辨证;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强调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强调针药相结合。技术专长和临证特色:临证以“通、调”为法,擅长灸刺并重、多种针灸疗法联合使用。自创“通阳刮痧疗法”“通络疗法”“通督灸法”“通经活络针法”“通经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痛症;重视经络辨证,潜心耳穴诊治;精于针灸美容,自创“针灸经络美容图”;精于针灸减肥——善用“腹部六穴针刺法”“通经微创埋线法”;善用“滞针法”“多针透刺法”“排刺法”治疗面瘫;擅长针、灸、药结合治疗郁病、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黄褐斑、调经助孕等,颇有心得,造诣高深。
吕明庄从事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近五十载,曾师从江南名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魏长春。魏老治学严谨,造诣甚深。历年来朝夕省览,勤于摘录,上溯《黄帝内经》《难经》及仲景之学,熟谙温热,旁通东垣、丹溪、景岳诸家。早年长于时感急症之诊疗,后又致力于内伤杂病的调治,尤精于脾胃、肝胆疾病。魏老临证胆大心细,处方用药灵活变通。从事临床已七十余载,积有丰富的经验。魏老学术思想影响颇深,吕明庄有幸从师学习,聆听先师教诲,总结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受益匪浅。临证数十年,继承师道,精研针灸医术,旨在治病救人。
1.熟读精思,反复实践 在熟读精思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广泛地学习前人的著作和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金元四大家及温病学派的著作,更应反复研读,勤于摘录。只有学有根底,才能慎思明辨,智方行圆;只有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才能汇通诸家,化裁创新。读书以明理为先务,只有抓住了要点,才能融会贯通,有所创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丰富的学术经验,来源于频繁的临床实践。“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上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除善于向书本学习外,更要特别注意“在患者身上多用功夫”,仔细观察分析病状、结合研究各家学说,按所见病症合于先哲何人之专长,从症寻书,从理定法,据法处方,按方遣药。在临证中体会到,慎思明辨,反复实践的重要。寻求古训,带着教学、临床中出现的问题熟读古典医籍,从《黄帝内经》《难经》中深入了解并掌握经络理论、针刺手法、特定穴等的临床运用,结合《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了解其对经络理论的运用,通读《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等,了解古代针灸学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结合多年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课题的申报、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近代文献,掌握研究动态,启发研究思路。
2.因人施治,维护本元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能“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不易患病;一旦患病,正能抗邪,也易痊愈。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生化之源,是人体气血津液升降的枢纽。维护本元,必须重视调养脾肾,常选用东垣、丹溪、仲景之法,调治杂病,重视涩精止带、悦脾馨胃。若逢沉疴痼疾,症情复杂者,则以“上下交病治其中”之法以调理脾胃为先着。
3.祛邪务尽,开郁为先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病不越乎补泻两法”。据此提出以“去其本无,保其固有,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作为治疗大法。
朱丹溪曰:“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在内伤杂病中,郁更为致病之主因。易思兰“治病以开郁为先务”之说,确是至理名言。由于郁为致病之因,并不局限于“郁证”一端。凡湿停、气滞、血瘀、痰凝、食积、火伏皆与邪相关。如越鞠丸之针对六郁,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叶天士常用轻剂调拨气机,含有至理。经常选用花类等轻灵之品,用于调治中运失司,肝胃失和等慢性疾病。对于久病中虚气行不畅,而当补益固本者,亦宜佐以开郁行气之品以取效。
4.防病保健,重在摄生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虽原因多端,千变万化,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倦和过逸少动,即各种原因而引起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因此,防病治病的根本方法在于补偏救弊,按不同情况、不同体质、不同病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指出人们预防疾病必须通过防御外邪侵袭,保护体内正气两个途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指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吕明庄在《百老盛会·岐黄名医耀千秋》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发出人生感言:时逢大地春回暖,医术求精未穷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岐黄之路,医家之术,深邃而浩渺,在现今阳光明媚的时代,正是我等处于启承转下的关键时刻,此天时、地利与人和乃齐。师者,精专方术之精髓,师古而不泥古,有所传承,有所发展,才为师者之道。承者,善承师者之所长,有所传承、有所创新,才能使我岐黄之术,发扬光大,造福于民。杏林才能人才辈出,创出繁荣似锦的景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