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强调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

吕明庄强调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从1986年开始,以“针灸中药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为研究方向,开展了20余项课题研究,强调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在国家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子课题“耳针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受到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一、针灸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衰老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衰老机制,积极探讨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学在延年益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针灸、药疗、食疗、导引等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病。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下进行严格筛选,取得抗老延年的突破性进展,将是医学老年学的一项颇有特色和前景的课题。吕明庄课题主要内容包括延缓衰老、血管性痴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要性能指标涉及免疫、神经内分泌、自由基、抗自由基氧化损伤DNA、细胞凋亡等方面,达到细胞及基因水平。方法以耳针为主,配合穴位埋线加灸、艾灸、芦荟、六味地黄丸加味等进行对照观察,对耳针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机制进行探讨,并通过这思路来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非药物疗法的新途径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如吕明庄以“耳针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为例开展下列项目研究。

1.穴位埋线加灸、芦荟提取物对臭氧(O 3 )衰老模型鼠抗自由基氧化损伤DNA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提出 当前对衰老的研究发现,许多衰老特征的出现、生理功能的下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都与遗传物质DNA的变化密切相关,随增龄DNA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损伤及损伤的积累现象。在生物体内,导致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物质,主要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广泛存在的自由基,其诱导的氧化还原反应长期随机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针灸抗氧化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地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从而能起到延寿防病治病的作用。但能否起到对细胞内DNA的保护作用,目前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本研究中,利用彗星实验观察O 3 衰老模型鼠肝脾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及穴位埋线加灸、芦荟提取物对该损伤程度的影响,以探讨穴位埋线加灸、芦荟提取物延缓衰老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经穴位埋线加灸、芦荟提取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全血SOD活性显著提高,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肝脾细胞DNA拖尾率显著下降,拖尾尾长显著缩短。提示:穴位埋线加灸、芦荟均能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的能力,有效减轻肝、脾细胞DNA的损伤程度,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2.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褪黑素MT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提出 目前作为神经内分泌转换站之一的松果体及其分泌的褪黑素开始受到衰老领域的关注,研究证实两者均参与了衰老的发生,但至今未见针灸、中药延缓衰老涉及此方面的报道。本课题通过研究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松果体细胞数的影响,初步探讨耳针、艾灸对血清MT及松果体的调节作用,为耳针、艾灸延缓衰老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经耳针(肾、脾)、艾灸(肾俞、脾俞)等治疗6周后,测定其血清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化、松果体细胞数。研究结果:经耳针、艾灸治疗后的衰老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夜间血清MT含量增加、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大、松果体细胞数增多,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血清MT含量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且日间血清MT含量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耳针、艾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从褪黑素和松果体方面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延缓松果体衰退,调节MT的合成及分泌,维持MT在体内的一定含量及节律性,使其发生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生物钟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耳针、中药对衰老大鼠松果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及血清MT含量的影响中提出 目前与衰老有关的细胞凋亡学说和松果腺衰老学说日益受到重视。褪黑素MT是由松果腺PG分泌的一种体内激素。研究已证实,MT是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其功效强于SOD、GSH Px、维生素E及甘露醇等多种氧化剂,并从多方面对延缓衰老起重要作用。研究还表明,松果腺分泌功能是否正常及MT的含量水平与细胞凋亡有关。本课题观测耳针、六味地黄丸加味对衰老大鼠松果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及血清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讨耳针、中药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在本研究中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的SD大鼠分别接受耳针(肾、脾)、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当归、丹参)等治疗手段,45天后,检测各组大鼠松果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血清MT含量;血清SOD、GSHPx、MDA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耳针组、中药组、耳针+中药三组的Bcl-2、Bax、MT、GSH-Px测定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耳针、六味地黄丸加味具有促进松果腺细胞胞浆内Bcl-2高表达,抑制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衰老大鼠血清MT含量、GSHPx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列途径实现的:①直接提高Bcl-2的蛋白表达及表达强度,使Bax的蛋白表达及表达强度减弱,形成异源二聚体Bcl-2/Bax,抑制凋亡发生,从而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②调整血清MT水平或提高其含量,并影响Bcl-2的蛋白表达,提高GSHPx活性,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抗衰老作用。

4.耳针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SOD活性、MDA及LF含量影响中提出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的毒害是引起人类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研究耳针对衰老模型小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旨在从自由基代谢的角度探讨耳针、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延缓衰老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接受耳针、耳针+艾灸治疗6周后,测定血清SOD活性、血清MDA及肝组织LF含量。研究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MDA及肝组织LF明显升高,而经耳针特别是耳针+艾灸治疗后上述指标则呈良性逆转。结果表明:耳针、艾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从自由基代谢的角度看,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和LF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5.耳针对中老年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MDA的影响中提出 根据虚夹瘀是衰老的主要病机,补肾健脾化瘀是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临床选用补肾健脾化瘀耳穴(肾、脾、心、肺、肝)具有提高中老年人血浆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衰老的作用。

以上耳针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耳针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耳郭与全身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在耳穴上施以刺激可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运行气血的功用。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在进一步阐明针灸作用的基础上,推广耳针这一经济、简便、患者易接受、适合国情的传统方法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期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吕明庄在“耳针和六味地黄丸预防治疗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中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是绝经后妇女的易患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这一疾病也呈上升趋势。雌激素替代疗法(HRT或ERT)是预防和治疗PMO的首选方法,但服药时间长(5~10年),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危险性,如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等。因此,寻找能够防治PMO,经济简便,可以长期应用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本课题观察耳针和六味地黄丸加味对去势雌鼠PMO的影响,探讨耳针和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对PMO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寻求能够替代HRT治疗PMO的可能途径。在本研究中采用切除6~8个月龄SD雌性大白鼠双侧卵巢(及去势雌鼠)建立PMO模型:观察耳针(脾、肾)和六味地黄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大鼠右股骨BMC、BMD以及血清E 2 、BGP、PTH、CT。结果表明:耳针、六味地黄丸加味皆能防治去势雌鼠的PMO,临床上可作为防治PMO的药物和方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去势雌鼠体内雌激素E 2 水平,降低PTH,促进CT的分泌,从而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降低骨转换率,纠正骨代谢的负平衡状态。提示:耳针和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具有对PMO的防治作用,能够替代HRT治疗PMO的可能途径。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防治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

二、从冬至、夏至研究“天人相应”

“医学气象”是近代国际上研究气象因素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学科。季节的变化、昼夜的节律、气候的异常、地理环境的差异与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有密切的关系。吕明庄为研究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分别选择了夏至与冬至连续6天,以人体原穴、背俞穴、耳穴电阻值(kΩ)和阻抗波形图为指标,观察54名健康青年经穴电阻变化,以探讨人体经穴电阻与气候变化关系和规律性,为“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在研究中,一年中选择了冬至与夏至。人体经穴中选择了原穴、背俞穴、耳穴,其目的是观察冬至与夏至人体原穴、背俞穴、耳穴电阻值的变化规律。观察水火之脏肾、心在冬至与夏至原穴(太溪、神门)、背俞穴(肾俞、心俞)、耳穴(肾、心)电阻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至与夏至二候人体原穴、背俞穴、耳穴的电阻值有明显的差别,经统计学处理, P <0.01或0.01< P ≤0.05,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说明人体经络之气与四时相应。冬至电阻高、夏至电阻低;冬至阻抗波幅小、夏至阻抗波幅大。夏至阳气充分放散,肌腠松弛,故表现为电阻低、阻抗波幅大;冬至阳气充分内蓄、肌腠致密,故表现为电阻高,阻抗波幅小,以维持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气候的统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阻抗波为能量波,冬至、夏至阻抗波幅的大小也正与人体阳气的盛衰、阴阳的变化相一致,该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水火之脏(肾、心),在冬至与夏至其原穴(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背俞穴(肾俞、心俞),耳穴(肾点、心点)电阻值与阻抗波形图均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了经穴-脏腑相关,人体经穴电阻的变化符合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此研究荣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

吕明庄在此基础上开展“三伏灸”疗法。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医学早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该疗法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人体的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经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三伏灸”对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特别疗效。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三伏灸选取相应的背部俞穴如肺俞、脾俞、肾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等穴能发挥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作用。充分体现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三、针药结合治疗郁病

吕明庄在针药结合治疗郁病研究中,充分体现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在研究中观察到郁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增高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结果表明:郁病患者有高黏血症存在。此证的特点是血液呈“浓、黏、凝、滞”状态,即血流缓滞不畅,属于中医学“血瘀”范围。针药结合能改善血液“浓、黏、凝、滞”状态,降低血液黏度等,证明了在治疗郁病的同时,若配合活血化瘀之法,能有效地防止上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因肝郁气滞,最易伤络及血,导致血瘀,血瘀以后,气滞更甚,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作用机制就是“通经活络、祛瘀生新”。

2.在研究中观察到针药结合可使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的主要成分雌二醇增高,且临床疗效显著 睾酮、雌二醇分别是雄激素、雌激素的主要成分。男性睾酮、女性雌二醇随着年龄的增加分泌逐渐下降,故血浆中此两者的含量亦相应降低。女性绝经后卵巢分泌雌二醇的能力下降,雌二醇含量不足,使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降低,这种因素使绝经后的女性雌二醇水平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经针药结合治疗后,女性血浆雌二醇均呈显著性上升(P<0.01),可以调整和改善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状态,提高性激素水平,维持一定的性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故针药结合治疗郁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郁病提供实验依据。

四、“通阳刮痧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干预研究

吕明庄运用“通阳刮痧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干预研究中,同样体现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在基础研究中 应用悬吊游泳复合应激方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从免疫调节因子、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物质、HPA轴的角度来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通阳刮痧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慢性疲劳大鼠免疫功能、单胺类物质及HPA轴的紊乱,这可能是“通阳刮痧疗法”显著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的疲劳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原因之一。

2.在临床研究中 观察“通阳刮痧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阳刮痧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体征,并对异常补体有纠正作用,对细胞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通阳刮痧疗法”与穴位埋线、艾灸、中药人参皂苷治疗方法比较,“通阳刮痧疗法”优于穴位埋线、艾灸、人参皂苷治疗方法。较之传统的针刺、按摩、刮痧工具使用更为方便,由于自身的特点,易被体弱、惧怕疼痛的患者所接受。治疗后患者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胸腹开畅、症状消失。该法适应证广、疗效肯定、安全易行、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BkWcLzFY5YjSxBPUrArnJXzx5OF5ZKRPzF/zctKJLgPsQ7JImmbgS3tKSsHsSf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