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华佗与军医职业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研究者总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和认知来对待已经发生的一切。就如华佗这位家喻户晓、鼎鼎大名的医家,我们不能仍然停留在歌功颂德的层面而为其“惨遭曹操杀害”惋惜不已,更应该换个角度,客观地分析其成败原因,以史为鉴。

我以为,华佗的成败均与他所从事的军医职业密切相关,套一句成语就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大凡太平盛世,人们生活安定,时间充裕,文化发达,又有经济交通、信息传播等良好条件,医家多在收集资料,总结前人经验成果,著书立说上下功夫,容易出集大成式的成果,而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疫疾流行,太多的社会需求,无数的动手实践机会和医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则容易造就以外科为主、力求手到病除、针到病除的创新型医家。

华佗就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战,水旱成灾,疫病流行,正如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所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客观上为一代名医的诞生提供了外在条件。在外科手术方面,华佗医技高超,自古至汉未有出其左右者,被后人誉为“外科鼻祖”。

对于结积在内的病,针药所不能达到,则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胃肠,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样大的腹部手术的成功,关键是华佗创制的口服麻醉药——麻沸散。在手术前服麻沸散,一会儿便昏睡无知觉。这种全身麻醉术是中国医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创造,是外科学的里程碑。

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加上具有杀菌消炎抗感染作用的“神膏”,华佗曾成功地完成了腹腔肿瘤切除等大手术。如某患者求诊,华佗认为病位深,应当剖腹,但寿命也只能再活十年。应患者要求,华佗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十年后患者才死。又有人腹中半切痛,十余日中,须眉坠落,华佗认为是脾半腐,可刳腹疗养,便让他服用麻沸散后,剖腹探查,果见脾半腐坏,刮去恶肉,傅以神膏,加上服药,百日获愈。

华佗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不能说与他的军医职业无关,他在当时最高的军事长官曹操身边服役治病是个不争的事实,服役多长时间,历史记载不详,但他为关公刮骨疗疾已经标志他在几个部队工作过了。《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句诗对此做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可以说正是他的职业军医经历造就了这位军阵外科专家,换言之,是华佗开创了军阵外科(野战外科)。说华佗的麻沸散和“神膏”是在军医实践中的创新,应当符合当时的实际和情理。而和他同时代的名医张仲景和董奉就没有这个条件,只能以治疗流感和医德见长了。

华佗还有高超的针灸术,史称“针灸不过数出”,言其施针用灸的精练。而且华佗在针刺时有强烈的针感,并能使针感达到病所,故取效迅捷。督邮徐毅患病,曾请医官刘租针刺治疗,病情未见减轻,后增添了咳嗽,欲卧不安。华佗认为这是针刺时刺伤内脏之缘故,难以救治了,后果如其言。后来华佗分析了针刺误伤内脏的原因,是采用了“夹脊三寸”的取穴方法,因此发明了夹脊一寸的新方法,从而确保针刺的安全有效。后人为了纪念,将这些穴位称为“华佗夹脊穴”,流传至今。

曹操患头风,华佗用针,随手取效。《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瘥”。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佗就不愿继续当军医了。为什么呢,在古代医生地位不高的情况下,这位“兼通数经”“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后汉书·方术列传》)的高级知识分子力图谋取更高的职位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华佗对军政大权在握且知人善任的老乡曹操满怀希望,但曹操正是因为知人善任才认为华佗就是当军医的料,而不适合当官从政,故置之不理。

从曹操“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还是明白华佗的心思,当然也难免疑心太重。天长日久,华佗诈称收到家信,要回家一趟。到家以后,以妻病托辞,逾期不返,曹操多次写信催促,仍不动身。于是曹操派人查验,证实了华佗属无故推延,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将其收监处死。名医巨星,从此陨落。我们在扼腕长叹之余,也应畏惧军纪国法的森严。

华佗在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精于方药,开药不过数种,经验丰富,擅长精神治疗方法。

华佗在妇产科方面也极富经验。如李将军妻病甚,华佗诊脉后指出,“伤娠而胎未去”,将军说确实是伤娠,但胎已经去了。华佗说根据脉象胎未去啊,将军不以为然。华佗回去后,患妇稍好。百余日又发作,再请华佗。华佗说,这个脉象表示原来是双胎,当生两儿,一儿先出,出血很多,另一个没生下来,母亲及旁人都不知道。

胎死后,血脉不通,必然附着在母脊,所以多腰背痛。今应用汤药,并针刺一处,这个死胎就一定会下来。结果用了药和针后,患妇腹痛急迫如生产状。华佗认为这是死胎久枯,不能自出,使人探知,果得一具男性死胎,手足完具,色黑,身长约一尺。给军人家属看病,也算是华佗作为军医的旁证吧。

华佗还是医学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首先他择徒有严格要求,吕复《医门群经辩论》称“虽欲拜他为师而不可得”,即是此意。其次,华佗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解边让学生操作。如有人头眩,数年头不得举,目不得视,华佗让解衣倒悬,头离地一二寸,用湿布擦全身,观察经脉的不同颜色,令弟子数人用铍刀决脉,五色血尽,看到红色血液流出时,就以膏摩擦患处,盖上被子,使周身汗出,服用葶苈犬血散,很快就痊愈了。也许正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华佗的高徒樊阿善针术。一般医生都认为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樊阿在背部针刺进一、二寸和巨阙胸脏达五六寸,而病皆愈。

另外,华佗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他的弟子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传授不同的内容。广陵吴普跟华佗学习,按照华佗的经验,往往治病获愈,系当代名医。华佗对吴普说:人体要劳动,但不能过度。活动则饮食容易消化,血脉流通,疾病就不会发生。好像门轴,永远不会腐朽。所以古代懂仙术的人,行导引术,“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并将自己发明的一套健身操——五禽戏传给吴普。这就是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常见动作编制的,既可治病,又能使身体强健灵活,亦是导引术的一种。当身体不适之时,做一遍体操就能身体快适而汗出,再扑一些粉,就会身体轻便而欲饮食。吴普照此操练,活了九十多岁,而且耳目聪明,牙齿完整。吴普还撰有《吴普本草》《华佗方》十卷。

华佗不仅向樊阿传授了针术,还传授了能食用而有益于人的保健药——漆叶青黏散。这是华佗从迷路而入于山中且经常食用这种植物的人那里得来的,一名地节,又名黄芝,主要有调理五脏,益精气、杀虫、轻体、乌发的作用。樊阿按照华佗所言,寿百岁余,且多人服用皆有大验。

华佗的弟子还有李当之,其少通医经,尤精药术,著有《李当之本草》。至于华佗为什么未将他的高、新、尖技术——剖腹手术传给学生,可能是考虑要因材施教。他的学生中尚缺乏有这方面培养前途的人才,加之学生社会地位低,难以担当这么大的风险。还有客观原因是麻沸散和神膏只解决了外科三大关之两关,其中出血输血关华佗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择徒严格,因材施教的华佗自然不可能将这一技术传授下来。

华佗善于总结经验,临死之前,曾将一卷书拿出来托狱吏保存,并谓“此可以活人”,可见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无奈狱吏畏法不敢接受,华佗只得索火焚烧,酿成千古遗憾。

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华佗这位著名医家也要一分为二看待,态度鲜明,扬善避恶,理性继承,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本文发表在《医学争鸣》2010年第3期) qZK9Kmjyxvj9KvG7AOqXkWNeDVdEMgC7ro169QG1qx8nSLfMfh6M+azueTZ/P8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