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张仲景与流行性感冒

当甲型H1N1流感猖獗流行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以治疗流感起家的名医张仲景。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疾流行,民不聊生。尤以伤寒这种现在称为流行性感冒的疾病,传染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病死率最高。时任长沙太守的张仲景,面对他的家族200多口人,不到10年时间就因病死亡了三分之二,而伤寒就占了十分之七的惨状,“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心急如焚,不得不弃政从医,重操旧业,治病救人。

由于他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深入临床,悟性极高,终于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平脉辨证的临床经验,写成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而誉满古今中外,被尊为医中之圣。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东汉南阳人。少年聪敏,善思好学,虚心稳重。每每为《史记》中古代医生秦越人到虢国诊治太子及望齐侯之色诊病的故事而激动不已,敬仰叹服名医之术,后拜家乡名医张伯祖为师,尽得其传,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医术比张伯祖更精。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实集汉以前中医临证经验之大成,创理法方药之规范,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可惜此书问世不久即因战乱而散佚。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北宋时林亿等又将其余部分整理校订,名为《金匮要略》。如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已经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列,成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半壁江山。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以流感为主)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本书最大的贡献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这是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疗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既是辨证的纲领,也是论治的准则。

书中有条文397条,载方113首。组方严谨精炼,行文言简意赅。在具体论述中尤其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论治特色,是中医学第一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经典著作。可以说,《伤寒论》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自晋迄今,研究《伤寒论》成名的医家数以千计,诸如王叔和、孙思邈、成无己、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方有执、喻昌、张志聪、柯琴、徐大椿、尤怡以及日本的丹波元简、山田正珍等,他们或探隐索微,或整理校正,或重在阐发,或有所启迪,从而成为中医学术流派之荦荦大者,对中医学术的继承和提高功莫过焉。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许多成果和成功应对禽流感、H1N1的过程中,也从《伤寒论》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经验。

《金匮要略》则是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认为疾病的产生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结果,故书中体现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与八纲辨证相互为用的辨证方法,全书论述了40多种疾病,载方205首,以内科疾病为主,还有外科和三篇妇科专论,并附有杂疗方和食物禁忌。书中充分体现了治未病、标本缓急以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

在治疗上除使用药物外,还采用了针灸、饮食调养及护理等方法。在药物剂型上,既有汤、丸、散、酒等内服药,又有熏、坐、洗、敷等外治法,对药物炮制及煎服方药均有严格要求,均为后世效法。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抢救自缢者的方法竟与现代临床应用的人工呼吸法基本一致,是人工呼吸的最早记录。后世研究《金匮要略》的医家,代有其人。尤其是近代应用原书瓜蒌薤白白酒汤等类方治疗冠心病,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阑尾炎等,疗效显著,更加提示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张仲景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天资聪颖,熟悉经典,有名师指点,能勤于实践以外,还在于他浓重的忧患意识和高尚的医德思想,具体表现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如“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忧患之情溢于言表,颇有拯溺救焚之心。他强调精究医术,才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若医术不精,身体垮了,名利只是过眼云烟而已,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他还从医学伦理道德角度,批评了当时医生浅陋的学识以及草率的医疗作风,即“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这些都可从反面映照出张仲景当年以天下为己任、发奋图强的风貌。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激昂言辞,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将当时医生以至知识分子批评得一无是处,略显愤世嫉俗有余,谦虚容让不足。这也可能是当时医家及史学家未能给他立传的原因之一吧!以致他的生平事迹多是传说。

如长沙太守及坐堂行医之事即是其例。相传他在做长沙太守期间,打破常规,定于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在公堂上为人治病,时间久了形成惯例。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就将在药铺里看病称为“坐堂行医”。还有他青年时期,听说襄阳同济药铺有个名医王神仙善治搭背疮时,就跋涉数百里拜师求艺。假若当时有人记载的话,张仲景一定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后人对张仲景非常崇拜。湖南长沙、湘潭等地,明清时曾以正月十八日为医圣张仲景诞辰纪念日,群众集会,或举酒相庆,或挥药而舞,或赋词而歌,以为纪念。河南南阳东高阜处为张家巷,有张仲景故宅。延曦门东迤北五里,仁济桥西,有张仲景墓。明代在南阳建医圣祠,清代已规模宏伟,地广百亩。如今已修葺一新,供人瞻仰凭吊。

张仲景的弟子有杜度、卫汛等。杜度识见宏敏,器宇冲深,淡于骄矜,尚与救济。师事仲景,多获禁方,名著当时。卫汛知书疏,有才知,好医术,少时从师仲景,撰有《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开妇、儿科专书之先河,补仲景之未备,也可谓名师出高徒。

回顾中医发展史,像H1N1这一类传染病总是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从张仲景论治伤寒,到明清温病学家辈出,可以说中医就是在与传染病斗争中成长和壮大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和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等方剂,不仅对H1N1有一定疗效,而且对今后新出现的传染病防治也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发表在《医学争鸣》2010年第1期,原题目是张仲景与H1N1) Z6Li1gxAtEzCTlk+y4wcuE58Vu1PPVAczDfRtmFsKdeFxk5DGRniTvAUBm081d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