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留饮与肿瘤

我多次说过,人体百分之六十是水分,所以,百分之六十的疾病与水液代谢失常有关。这虽然有临床观察的基础,也有点想当然。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联系起来看,真有“风生水起”的意思。风邪才是水液代谢失常的罪魁祸首。中医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中,木,有风的含义在其中。古希腊医学的“火、空气(风)、水、土”四元素,藏医学的“水、土、火、气(风)、空”,都提示了最初病因中风与水的重要性。

风、水伤人首先多以“湿”病的形式出现,其次以风水、痰饮等病的形式出现,不一而足。所以,《金匮要略》中“痉”是第一个病,强调风,“湿”是第二个病,强调风湿。其后,则专门论述水气病(首先是风水)、痰饮咳嗽病。而痰饮、咳嗽合病成篇,但痰饮就占了篇幅的73%,剩下的27%,也是由咳嗽为主症的痰饮病。而痰饮病,分为痰饮、溢饮、支饮、悬饮,还有伏饮,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留饮。“留”和“瘤”是古今字。

临床是创新的源头。多临床,善联想,勤思考,才是破解经典谜团的方法。张仲景《金匮要略》中7次提到留饮,而且在全书的第3条就提到,2次引用老师的话,涉及3个章节,仅出一方,还是在“留饮欲去”的节点,为什么呢?我从实践中感悟到,留饮就是许多肿瘤的现代病名。其中,肾癌尤为明显。广泛转移,特别符合留饮在一定条件下(如风邪激荡)泛滥的实际。

2021年9月14日北京超岱中医研究院。患者王先生,65岁,山东淄博人,左肾癌术后1年半,伴肺、肝转移,pT3NxM1,Ⅳ期,服用靶向药半年。刻诊:形瘦,腕、肘、肩、膝肿痛4个月,游走不定,痛热颧赤,面多斑点,杵状指,脚趾变形,咽不利,声嘶哑,流涎,手麻,咳,白痰黏稠,胸闷气短,食欲时好时差,眠可,喜饮水,舌淡白水滑,脉滑。放疗中(已17次,剩3次),痔疮史。

辨病:留饮;湿痹。

选方:小青龙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味。

处方:

麻黄12克  桂枝12克  干姜12克  细辛9克

五味子12克  白芍12克  姜半夏15克  人参12克

羌活12克  独活15克  桑寄生12克  秦艽12克

防风15克  川芎12克  当归12克  熟地黄30克

赤芍15克  茯苓30克  杜仲15克  怀牛膝15克

炙甘草10克  生石膏30克  升麻20克  桔梗10克

威灵仙20克

28剂,水煎服,日1剂。

令我惊喜的是,2021年12月7日上午,患者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安广行中医门诊部,精神气色宛如常人。自述浑身痛消,四肢肿减,颇觉舒畅。声哑依然,恶心腹胀,舌淡胖,苔白水滑,脉沉。原方加葛根20克,附片10克,26剂。

以往,我用柴苓汤、肾着汤治疗肾癌,而今又发现了肺肝转移的经方,不亦乐乎!在某种意义上说,肾癌是留饮的话,肝肺四肢等多处转移就是溢饮了。张仲景讲:“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其是之谓乎。

网评问答:

施建敏:@王三虎 王老师,读了,很是对路。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药味减少到12味呢?

王三虎:@施建敏 我一直在想,疗效是关键。

施建敏:您说得最对。马新童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重复说一句前人说的话:味过十三,百病不沾。但是您的合方味多就是有效。那会不会减到12味或少些效会更好,这个需要开药人自己给患者试药才有说话权。还有就是用方用药的思路,药是开给什么的?给脏腑?给经络?给气血?

刘小超:@施建敏 中医百家争鸣,学派众多,各有所长,同样的疗效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可能源于《内经》,也可能高于《内经》,解释、注释是主观的,而疗效是客观的。用方少而精固然好,用方大而不繁更需要实力,不同疾病确实相差很大,不好一概而论。至于中医用药思路更是见仁见智,甚至互相矛盾,有时候让人难以适从,倒不如直接疗效说话,其中道理各自领悟,才能变成自己的。

郑茂斌:关于方药,精与炼!《内经》也好,《伤寒》也罢,追求疗效是唯一思想,没有之二!中医各家学说,相传千年,各司各教。对病的认识,对体辨识,对证辨认,各有轻重缓急!中医理论光芒万丈!诊病、识体、辨证,方证对应,加减用药,是中医理法方药基本原则!没有之二!

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原因,承袭下来的经典,或民间认知,需要结合实际认知、改进,不必守旧,故步自封!北方谚语“味过十三,百病不沾”,有其历史的各种考量。古之名方,今之全国名中医笔下之方,超越十三味者,数不清!街头巷尾言语,需慎待,结合临床消化考量!疗效为王。

中医,需要重新思考疗效,是什么影响了中医疗效,思考还有什么缚住了中医脚与膀!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方向。一味独参汤若是标准,四君子就多出三;四君子、四物若是标准,十三味就严重超标!十二味药,为何不是十一味?五脏六腑为何不联想奇经八脉?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独爱十二经脉?以此类推!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之一,是追求当下之标与溯源求本。不能以青霉素为用药标准,两者不是一个方向!理法方药的可操作原则:辨证精准,方证对应。十三,是极精、极简、极致的最高处方要求!非中医常规推广学习模式!

拘泥十三,中医不是会发展,中医会混乱!十三,不可乱用,不可乱框!中医不拘泥任何形式的用药方式!丸散膏丹,大中小方,中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整体观、辨证准确度上,方证对应,疗效多不会偏!讨论十三、二十三、八十三,不重要!用药如用兵,敌弱用兵少,敌强用兵广基本道理!打架,有单挑,有群殴,打仗,有狙击手,单兵单枪,一枪致命!有条件限制,隐藏伏击!也有海陆空阵式,看敌势所需。兵有建制,都喜欢成建制上场!不喜欢缺胳膊少将!力量大小,知己知彼!

现代战争,更是大大超越以往,无论兵种,后勤支持,经济保障……不可同日而语!用兵少,吃败仗,会灭亡!用药少,无疗效,白劳忙!十三,名家体会,尊重珍惜!不必拘束!《内经》《伤寒》,追求疗效是其唯一思想,没有之二!十个元帅,十个风格,各施绝技,迎难而上!

解决疾苦见疗效,病患说好就妙!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研究超越“十三”后的当代中医学的闪光点和规律。时势变,人易也!方证对应,大方重剂起沉疴,何妨!总结:所谓十三味,没有依据,不可助长!在纷繁复杂的中医理论中,本身就有不少陷阱,学习中必辨真详!

郑茂斌:马新童原讲话整理文稿——《伤寒杂病论》药味数统计:“我们用现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伤寒杂病论》当中的方子,药味一般都在十二味以内。换言之,如果按照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方子,药物全部在十味以内。

我们在和道门的一些传承者交流的时候,他说《伤寒杂病论》用的是天元式法。天元式法用的是十天干,那么它的方子药味不应该超过十味药。哪怕用十二地支,也不可能超过十二味。所以常常有一句话叫‘药过十三,百病不沾’。为什么药过十三,百病不沾?因为人有十二经,十三味药那到哪条经去了?不知道。到后面我们破一破这个说法。”

此文已拜读!名医马新童主任医师对“味过十三,百病不沾”一语确实有深入研究和讨论。

王三虎:处方药味多少,当以病情需要为依据。一味药出奇制胜,大兵团稳操胜券,都是妙法良方。张仲景用药精炼,常以三五味成方,实足称道。但这里面有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常见病和疑难病问题。

治疗鼻咽癌、喉癌“喉咽不利,唾脓血”的麻黄升麻汤14味,治疗肿瘤(马刀侠瘿)虚劳的薯蓣丸21味,治疗肝脾肿瘤的鳖甲煎丸25味,这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复杂对复杂。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而临床实际,不要说癌症了,就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求诊也每每多病在一身。合病只能合方,不知不觉就多了。自己也知道药味太多,只能尽量选一药多能之品,力求精兵简政,常有力所不逮之时,贻笑大方,权当抛砖引玉,鞭策自己。

杨晨光:深以为然。

马战平:王三虎教授到处讲经典,十分了得,但不知为何?自己临床的方子就像开了“杂货铺”,药味既多且贵,完全没有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

王欢:虽然小方有时也能治疗大病,但大部分时候我只能以复杂方对复杂病。对于一个肿瘤科医生,平时治疗癌症患者居多,如果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癌症,中药相对精简,如果以中医为主导,或仅用中药治疗,中药自然量大。用方少而药精固然好,用方大而不繁更需要实力,不同疾病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GmC6j3yFfrGivwXhS8deVJidWZnbkpDGRS4ijeVAPS6UHMyHtgrvL+NJqqbYbB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