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相比西医学专业出身的临床医生而言,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与其相同时长跨度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等后,直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大多都在经历着相同的困惑与挫败——中医内科学的诊疗模式很难在临床上真正实现理论与疗效的自洽,这是诸多中医临床医生弃中从西甚至放弃临床的关键因素。

中医内科学虽被奉为理论考试与临床实践的“圭臬”,无可讳言的是,所谓的“大方脉”早已成为死板庞杂的“堆药程式”,仲景经方简约大气、对证即效的遗风也已荡然无存。于实证的立场而言,还原纯粹质朴中医、重拾六经辨证是中医学科学实用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循证医学结合的根本所在。可惜的是,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怪圈似乎早已将真正行之有效的六经辨证体系“掩藏”与“封杀”。

“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精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料之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晚年时的伤寒大家刘渡舟对经方泰斗胡希恕曾这样回忆。时至今日,读来仍觉酣畅释然,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对于中医临床最本初、纯粹的理解。

六经辨证至臻至简,仲景经方力宏效显。多年至交宋洪友医师曾同我交谈:“仲景体系跟我们学的后世中医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感觉道理上很难通。但是现在再看看,其实中医有很多东西追求的还是在无常之中的一种不变的绝对真理的存在。这就是仲景的远见性,他临床上很潇洒的,全是大手笔。”我对此回答:“真正中医眼里,病没有‘治’好‘治’没的,它一定是走出去的。疾病不可能凭空而来,凭空而去。我们得给它个成全法儿,好聚好散,这叫治好了,人干净了,身体也不拧巴了。所以我们的六经辨证在乎的是疾病的原始驱力,至于疾病本身,管它是感冒还是肺癌,我们从不‘尿’它。与其纠结于流派和方子的花样,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去在患者的六经转归上寻求突破点。”这便是我们多年来研习六经辨证的切身体会。

简单来讲,我们也是试图在复杂多变的疾病谱系中,用中医的思维寻找一种钤法,因为在“病”的层次上思考太多,反而会后患无穷。为了真正实现“六经钤百病,以法类方证”,我想我必须做些什么,比如读者手中的这部小册子。

如何在平均不到十几分钟的日常儿科门诊中,从六经辨证的宏观角度充分把握以“扑朔迷离”著称的“哑科”并开出一张体例适中、配伍严谨、有章有法的精准处方,同时依靠严谨的临床思维与客观的临床疗效征服患儿群体及其家属,也是我从事儿科以来常常思考的问题,这部小册子便是长期思考与多年临证后的一部分结晶。

这里需要重点谈一谈本书的上篇。上篇的学术设计并非将已有的理论照本宣读,那样无异于教科书。其中每一节对应的辨治精要看似字数寥寥无几,远不及正规教材的十分之一,但相信聪明的读者在仔细分析阅读之下会逐渐发现其背后庞大的临床发挥空间与延展性,这是普通科班教材与所谓的中医指南所无法达到的——我们需要的正是一部言简意赅、提纲挈领而又实实在在站在临床医生角度上指导我们用纯粹的六经辨证思路看儿科病的门诊小册子,很多同临床介入无关紧要的理论性阐述与相关疾病的非特异性指征,对于一个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儿科医生来说,着实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具体到上篇的编写,耕铭一改传统教材“证候”“疾病”不分的混杂情况,尝试分为“证候类”与“疾病类”两大类别。其中“证候类”系多种不同类别疾病单就典型同一共有临床表现分列多条“辨证遣方”,而“疾病类”系单一临床病种针对典型共有临床症候群精准对应单条“辨证遣方”并另附“疾病本质”与“常见病史”说明,同时相关“临床表现”“不良转归”“临证点睛”“证态变迭”“临证注意”“方剂汇总”等贯穿全篇始终,这种新式编排体系在中医临床学界尚属首创。另外,考虑到历代中医文献尚无“性早熟”的病名记载,仅有类似案例的整理记录,故在本书中尝试将其首次命名为“相火证”,是否真正契合儿科临床本质,尚需业界同行评判与指正。

相比传统中医儿科学常用方剂500余首的体量,本书涉及常用方剂仅55首,其中《伤寒论》方剂共计33首,《金匮要略》方剂共计10首,后世方4首,耕铭自拟方8首。后世方与自拟方均由原《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加减化裁而得,如桂附理中汤取法于《伤寒论》理中汤、三拗汤取法于《伤寒论》麻黄汤、五积散取法于《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吴氏大回阳饮取法于《伤寒论》四逆汤、桂枝附子细辛汤取法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胡五苓散取法于《伤寒论》小柴胡汤与五苓散、桂夏理中汤取法于《伤寒论》理中汤、桂枝加半夏汤取法于《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柴胡栀子豉汤取法于《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栀子豉汤、半夏附子散及汤取法于《伤寒论》半夏散及汤、小半夏加茯苓白术汤取法于《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摄魂还乡饮取法于《伤寒论》四逆散。为便于读者临证索引与发挥,本书特摘录与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对应经典条文附于书末。

作为国内首套中医儿科临床六经辨治方案,本书上篇的编写可谓字字斟酌,既要避免传统课本与指南的繁琐冗杂,又要凸显中医儿科六经辨治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规避现行中医内科学指导下并不实用而又模糊杂糅、自相矛盾的“文字游戏”辨证。其中包含了一些耕铭个人的儿科经验总结与临证诀窍,加之内容精简、易于携带、方便查阅(书后同时附有“中医儿科临床六经辨证遣方与证态变迭图览”两张),相信会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即时的帮助。

下篇则可以看作是上篇必要的理论形式补充与临床思路延伸,它包含了许多耕铭对于儿科临床的特殊体会,上溯六经理法,下及各病发挥,内容丰富、详实而又全面,与上篇内容相辅相成、互为姊妹,完满而又理想地成就了此书的学术广度与深度,故称此书为“袖珍实用中医儿科学”亦不为过。

本书的出版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或将开创国内六经系统辨治儿科病证之先河,希望这部小册子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开启未曾有的儿科临床新视角。


2023年3月 K2xmwO8uN3GWbAAXhSrGpnaGj5az0FsN0JfQ4MvlCw4TCuUNTQ10RUQVnllXG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