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哮病

哮病,是以发作性喘咳痰鸣,呼吸困难,喉间痰鸣,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疾病,因哮必兼喘,故也称哮喘。哮病与喘证最大的鉴别要点是哮有声、喘无声。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本病长期反复发作,上病及下,使肾虚更甚,肾虚则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心阳同时受累,严重者则成卫不外固、阴不守内、阴阳分离之喘脱危象。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病案: 刘某,男,30岁,衡阳县岘山镇人。初诊时间:2016年11月15日。

主诉:咳喘半个月。

症候:咳喘,夜间为甚,喉间哮鸣,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西医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风痰哮。

辨证分型:风痰阻肺。

治法:祛风化痰,降气平喘。

方药:三拗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蜜麻黄5g,杏仁10g,甘草6g,苏子10g,白前10g,僵蚕10g,姜半夏10g,白果10g,蝉蜕10g,矮地茶15g,款冬花10g,地龙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二诊(2016年11月20日):咳喘症状消失,继以六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5剂善后。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5g,麦冬10g,五味子10g。

按语: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间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樊老认为该病素有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节,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该案患者痰浊伏肺,肺气壅实,感受风邪触发,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姜半夏、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僵蚕、蝉蜕、地龙祛风化痰平喘;白果敛肺并防麻黄过于耗散;白前、矮地茶、款冬花化痰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化痰、降气平喘之功。

痰者,《医碥》云:“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营运。气若和平,津流液布,百骸受其润泽,何致成痰为病?苟气失其清肃而过于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或气失温和而过于寒,则津液因寒积滞,渐致凝结,斯痰成矣。”樊老由此认为治气是治疗痰证的关键一环。正如《丹溪心法》所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如何治气?可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个方面着手。补气首推六君子汤;化气消痰首推金匮肾气丸;理气化痰首推二陈汤;降气化痰首推三子养亲汤。另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化痰之法尽在肺脾肾三者关系中。二诊,患者风痰已息,咳嗽渐止,此时从补气化痰入手,兼顾后天之本,六君子补气化痰,生脉散益气养阴,脾气运则余痰消。

(邹清 黄胜 张佳宁) wEhnBXzAS14ynWR8RuXDH9bVg0djrjBHupiUMuRM9OYKW5FVJ+ADjO7LTOcJyp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