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解表药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性能特点】多具辛味,主入肺或膀胱经。善走肌表,疏达腠理,可使表邪由汗出而解或从外而散。

【分类】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二类。

【主治病证】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脉浮等。

【使用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剂或久服,以免耗气伤阴。对于体虚汗出、久患疮疡、淋证、失血及年老、孕妇、产后等津血亏耗者,应慎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药物。不宜久煎。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多为辛温之品,能开腠发汗,以发散肌表的风寒之邪为主要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麻黄

【主要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发汗散寒 发汗力强,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风寒表实证。

2.宣肺平喘 凡肺气壅遏,胸闷喘咳,无论属寒属热,皆可配伍运用。因其性温,以治风寒束肺之喘咳最宜。

3.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之风水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

桂枝

【主要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肌 凡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汗出,均可配伍使用。

2.温通经脉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拘急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等寒邪凝滞经脉所致诸痛。

3.助阳化气 用于痰饮眩晕,蓄水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

【主要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 外散风寒,内行气滞,兼能化痰止咳。用于感冒风寒,兼见咳嗽痰多,胸闷不舒者。

2.行气和胃 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又能行气安胎,用于妊娠气滞,恶心呕吐,胎动不安者。

3.其他 尚能解鱼蟹毒,用于进食鱼蟹所致腹痛吐泻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生姜

【主要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 力弱,多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

2.温中止呕 为“呕家圣药”,用于多种呕吐,对胃寒呕吐最宜。

3.温肺止咳 凡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或有痰无痰皆可应用。

4.其他 尚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鱼蟹等药食之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易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香薷

【主要药性】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腹痛吐泻等阴暑证。有“夏月麻黄”之称。

2.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煎服,3~10g。

荆芥

【主要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风 长于祛风。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配伍使用。

2.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消疮 用于疮疡初起。

4.收敛止血 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多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防风

【主要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解表 素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宜。

2.胜湿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或一身尽痛。

3.止痉 用于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羌活

【主要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止痛 用于风寒夹湿之表证。因其主入太阳膀胱经,止痛效佳,又为治太阳头痛的常用药物。

2.祛风除湿 以治上半身之风湿痹痛为宜。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芷

【主要药性】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伴有头痛、鼻塞流涕者。

2.祛风止痛 善入足阳明胃经,对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及牙龈肿痛尤为适宜。

3.宣通鼻窍 用于鼻渊、鼻鼽,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等。

4.燥湿止带 以治寒湿带下为宜。

5.消肿排脓 对于疮痈肿毒,无论成脓与否皆宜,为外科常用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

【主要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 既入肺经散表寒,又入肾经除里寒。用于风寒感冒,或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脉沉等也宜。

2.祛风止痛 用于头痛、牙痛、痹病等多种寒痛证。

3.通窍 开肺气,通鼻塞,为治鼻渊、鼻鼽,鼻塞不通,浊涕不止之良药。

4.温肺化饮 用于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多为辛凉之品,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其发散之力较发散风寒药缓和。适用于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薄荷

【主要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2.清利头目,利咽 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疏肝行气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

【主要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兼可利咽、祛痰 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而见咽喉疼痛或咳嗽、咯痰不爽等。

2.宣肺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利咽解毒 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痄腮,丹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

【主要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利咽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明目退翳 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4.解痉 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煎服,3~6g。

桑叶

【主要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2.清肺润燥 用于肺热燥咳。

3.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眼目昏花、视物模糊等。

4.其他 略有凉血止血作用,尚可用于咳血、吐血、衄血等多种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清肺润燥多蜜炙用,其余生用。

菊花

【主要药性】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散风清热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2.平抑肝阳 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烦躁易怒。

3.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眼目昏花、视物模糊等。

4.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疡,内服与外敷皆宜。

【用法用量】煎服,5~10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柴胡

【主要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退热 以退热见长。用于外感发热,寒热往来。

2.疏肝解郁 用于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3.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的病症。

【用法用量】煎服,3~10g。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发,故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及气机上逆之证忌用。

升麻

【主要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发表 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宜。

2.透疹 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3.清热解毒 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多种热毒证。

4.升举阳气 用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的病症。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具升浮之性,故阴虚火旺,麻疹已透者,均当忌用。

葛根

【主要药性】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解肌退热 用于外感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所致者均可选用。因其善解经气之壅遏,缓颈背之强痛,故对于外感表证兼有项背强痛者尤为适宜。

2.生津止渴 用于热病烦渴及内热消渴。

3.透疹 用于麻疹不透。

4.升阳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通过配伍,也可用于湿热泻痢。

5.通经活络 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

6.其他 本品尚能解酒毒。可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本章点睛

要点提示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主治病证。

2.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羌活、白芷、薄荷、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主要药性、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3.掌握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柴胡与升麻的功效应用异同点。

4.熟悉解表药的分类,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

5.熟悉荆芥、香薷、细辛、牛蒡子的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6.了解解表药的使用注意及生姜、蝉蜕、升麻的功效应用。

问题解答

1.何谓解表药?简述其性能特点及主治病证。

答: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解表药多具辛味,主入肺或膀胱经。善走肌表,疏达腠理,可使表邪由汗出而解或从外而散,从而达到治愈疾病,防止传变的目的。主要用于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脉浮等。

2.麻黄与桂枝在功效应用方面有何异同点?

答: 麻黄与桂枝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常相须为用。然麻黄发汗力强,主治风寒表实证。又能开宣肺气,平喘利水,用于风寒外束之喘咳及风水水肿。桂枝开腠发汗之力缓和,故无论风寒表实、表虚皆宜。又能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用于寒凝诸痛及心阳不振之心下悸动,脾阳不运之痰饮眩晕,膀胱气化失司之水肿、小便不利等。

3.荆芥与防风在功效应用方面有何异同点?

答: 荆芥与防风均能祛风解表,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宜,且常相须为用。然荆芥发散之力优于防风。又能透疹,消疮,炒炭用能收敛止血,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及多种出血。防风祛风之功强于荆芥,为治风通用之品。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可用于风湿痹痛及破伤风。

4.桑叶与菊花在功效应用方面有何异同点?

答: 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兼能益阴。适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以及风热、肝热、肝肾阴虚所致的目赤肿痛,目暗昏花,常相须为用。然桑叶主入肺经,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善清肺润燥、凉血止血,凡风热、肺热或燥热伤肺之咳嗽,以及血热出血皆宜。菊花主入肝经,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平抑肝阳、清热解毒,可用于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及热毒疮疡。

5.柴胡与升麻在功效应用方面有何异同点?

答: 柴胡与升麻均能发表、升阳,用于外感表证,以及气虚下陷之内脏脱垂。然升麻又能透疹、清热解毒,用于麻疹不透,以及齿痛口疮、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等多种热毒证。柴胡长于退热,可用于外感发热及少阳寒热往来;又能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

6.麻黄、桂枝、生姜、荆芥、羌活均能解表,治疗风寒表证,如何区别使用?

答: 麻黄发汗力强,主治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之力不及麻黄,无论风寒表实、表虚皆宜;生姜发汗力弱,主治风寒感冒之轻证;荆芥长于祛风解表,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宜;羌活善散在表之风寒湿邪而止痛,对风寒夹湿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者尤为适宜。

7.香薷、紫苏叶、细辛均能解表,治疗外感表证,如何区别使用?

答: 香薷外散风寒,内化湿浊,主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证;紫苏叶外散风寒,内行气滞,兼能化痰止咳,用于风寒表证,兼见咳嗽痰多,胸闷不舒者;细辛入肺经散表寒,入肾经除里寒,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 a1U5W1IlflX7PsJmDe4Bm0StBBnqDrrZZgxWrWbnSvcecVxOfASaeEvEk373zI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