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椎骨

幼儿时期,椎骨总数一般为33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至成年,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4块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人的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构成(图1-15)。

图1-15 胸椎

1. 椎体 椎体为椎骨前方呈圆柱状的部分,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随着重力传递的逐渐增加,越向下位的椎体,其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从骶椎开始,由于重力传递转移到下肢,其面积和体积又逐渐变小。椎体表面为一层较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椎体的上、下面的周缘隆起而较光滑,称为 环形隆起 ;中央部较粗糙,有 椎体终板 软骨终板 )附着。其前面在横径上凸隆,垂直径上略凹陷,有数个血管通过的小孔;后面在横径上凹陷,垂直径上平坦,也有数个静脉通过的小孔。

2. 椎弓 椎弓为连于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与椎体连结的部分较细,称为 椎弓根 。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 椎上切迹 椎下切迹 。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 椎间孔 ,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为较宽阔的骨板,称为 椎弓板 。其上缘和前下面粗糙,为黄韧带的附着部;前上面平滑,构成椎管的后壁,因此临床上可切除椎弓板进入椎管,治疗椎管内的病变。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 椎孔 。全部椎骨的椎孔叠连在一起,形成纵行管道,称为 椎管 ,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由椎弓伸出7个突起:向两侧伸出1对横突,向上伸出1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1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1个棘突。

棘突 位于椎弓的后面正中部,呈矢状位,突向后下方,为肌与韧带的附着部,对脊柱的伸直及轻微的旋转运动起杠杆作用。上、下关节突均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连结处, 上关节突 向上突起,有一向后方的关节面; 下关节突 向下突起,有一向前方的关节面;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关节突为关节囊及肌的附着部,有防止椎骨向前脱位的作用。 横突 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连结处,略呈冠状位,突向外侧,为肌及韧带的附着部,对脊柱的侧屈及旋转运动起杠杆作用。

(二)各部椎骨的形态

1. 颈椎 (图1-16) 颈椎共有7个。其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一圆孔,称为 横突孔 ,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及神经通过(第6~1颈椎横突孔)。横突上面有一深沟,称为 脊神经沟 ,有脊神经通过。横突末端分为前、后2个结节,称为 前结节 后结节 ,为肌肉的附着部。第6颈椎的前结节高而粗大,位于颈总动脉的后方,特称为 第6颈椎颈动脉结节 ,当头颈部出血时,可在此处按压颈总动脉进行止血。颈椎体小,呈横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椎体上面在横径上凹陷,侧缘向上突起称为 椎体钩 ;下面在纵径上凹陷,前缘与椎间盘交叠,两侧缘圆滑,称为 唇缘 ,与其上位颈椎的椎体钩相关节。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最长,末端不分叉。由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基本上呈水平位,当颈椎受斜行或横行暴力时,易导致向前、后及左、右脱位。第3~6颈椎属普通颈椎,第1、第2、第7颈椎为特殊颈椎。

图1-16 颈椎(上面)

第1颈椎:又称 寰椎 (图1-17),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形似环形,由 前弓 后弓 及2个 侧块 构成。前弓前面凸隆,中央有小结节,称为 前结节 ,为颈长肌及前纵韧带的附着部;前弓的后面有一凹陷,称为 齿突凹 ,与第2颈椎的齿突相关节;前弓的上、下缘,分别为寰枕前膜及前纵韧带的附着部。后弓后面中部有粗糙的隆起,称为 后结节 ,为棘突的遗迹,有项韧带及头后小直肌附着;后弓与侧块连结处的上面,有一深沟,称为 椎动脉沟 ,有椎动脉及枕下神经通过,有时此沟被一弓形骨板覆盖,形成一孔或短管;后弓的上缘为寰枕后膜的附着部。侧块的上面有一对上关节凹与枕髁相关节,下面有一对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内侧面有一粗糙的结节,为寰椎横韧带的附着部。横突为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的附着部。

图1-17 寰椎

第2颈椎:又称 枢椎 (图1-18),为颈椎中最肥厚的,其特点为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 齿突 ,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及寰椎横韧带相关节。寰椎和枢椎是动物在陆地生活以后,为适应头部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

图1-18 枢椎(上面)

第7颈椎:又称 隆椎 (图1-19),我国古书上叫大椎,它的棘突特别长,末端变厚且不分叉。当头前屈时,该突特别隆起,皮下易于触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大椎穴”,是临床计数椎骨数目、针灸取穴、针刀定位的标志。该颈椎的横突孔较小,只有椎静脉通过。

图1-19 隆椎(上面)

2. 胸椎 (图1-15) 胸椎共12个,在椎体两侧面上、下各有一半圆形的浅窝,上者稍大,下者略小,分别称为 上肋凹 下肋凹 ,上、下位椎骨的肋凹与椎间盘相合构成一个全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呈圆柱状,伸向后外侧,尖端的前面有一凹陷,称为 横突肋凹 ,与肋结节相关节。胸椎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互相掩盖,呈叠瓦状。胸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基本上呈冠状位,故不易发生脱位。

3. 腰椎 (图1-20) 腰椎共5个,为椎骨中最大者。由于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故椎体肥厚。棘突呈板状,且水平后伸,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做腰椎穿刺。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基本上呈矢状位,而且上、下关节突的位置又是一内一外的关系,因此不易发生单纯性脱位,脱位时,往往合并一侧关节突的骨折。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为 乳突 。横突薄而长,前后扁平,伸向后外方,其中以第3腰椎横突为最长。横突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为 副突

图1-20 腰椎

4. 骶骨 (图1-21) 骶骨略呈三角形,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骶骨底向上,与第5腰椎体相接。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 ,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底的后方,呈三角形的大孔,称为 骶管上口 ,孔的外上侧有突向上方的上关节突,与第5腰椎的下关节突相关节。骶骨尖向前下,与尾骨相连接。

骶骨的两侧有 耳状面 ,与髂骨相关节。耳状面的后方,骨面粗糙而不平,称为 骶粗隆 ,为骶棘韧带、骶髂后长韧带和骶髂后短韧带的附着部。耳状面下方的骶骨外侧缘粗糙,有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附着;其末端形成一突起,称为 骶骨下外侧角

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 骶管 ,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 骶管裂孔 。此孔是骶管内硬膜外隙麻醉穿刺的部位,相当于“腰俞穴”的部位。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 骶角 。临床上常以骶角为标志,来确定骶管裂孔的位置。

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中部有上下并行的4条横线,是各骶椎体融合骨化的痕迹。横线的两侧有4对 骶前孔 与骶管相通,内有骶神经前支及血管通过。骶骨后面凸隆粗糙,正中线上有由棘突愈合形成的 骶正中嵴 ;骶正中嵴的外侧有一列不太明显的粗线,称为 骶中间嵴 ,为关节突愈合的痕迹。后面还有4对 骶后孔 与骶管相通,内有骶神经后支及血管通过,临床上可经此孔做骶神经的阻滞麻醉。4对骶后孔相当于“八髎穴”的位置,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骶后孔的外侧,有4个隆起形成一条断续的粗线,称为 骶外侧嵴 ,为横突愈合后的遗迹,有肌和韧带附着。

左右第1骶后孔之间的横径约为40mm;左右第2骶后孔之间的横径约为33mm;左右第3骶后孔之间的横径约为29mm;左右第4骶后孔之间的横径约为28mm。同侧第1至第2骶后孔之间的纵径约为17mm;同侧第2至第3骶后孔之间的纵径约为16mm;同侧第3至第4骶后孔之间的纵径约为13mm。

5. 尾骨 (图1-21) 尾骨一般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其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因尾骨位于脊柱的下端,故易发生骨折。

图1-21 骶骨和尾骨 mHTCtkTius2XmSRbYQlwRNC9OL+BlhRH6K5TvWKErPm9c7qtKrv1YalvXQ4vQc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