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躯体解剖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在20余年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深体会到针灸、推拿、针刀、骨伤、康复与解剖的关系尤为密切,而医学院校所讲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利用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所学的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知识,并结合解剖教学经验,编写了本创新教材。该教材是以上海市重点图书《实用躯体解剖学》(邵水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为蓝本进行重新编写而成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严振国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针刀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

《躯体解剖学》是集大体解剖、微观解剖、表面解剖、立体解剖等为一体的,以四肢、头颈、胸腹壁等解剖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创新解剖学教材。针灸、推拿、针刀、骨伤、康复5门学科与解剖关系尤其密切,同属于精密的体外操作的外治疗法,为了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对组织和脏器的损伤,必须掌握好躯体解剖学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好大体解剖、微观解剖、立体解剖、表面解剖等知识,只有这样,临床治疗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才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根据叙述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的范围不同,又可将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学、微观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躯体解剖学、内脏解剖学、表面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影像解剖学、运动解剖学、腧穴解剖学等不同的门类。 大体解剖学 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解剖学,一般又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微观解剖学 是与大体解剖学相对应的,是研究人体组织结构中那些精细入微部分的解剖学,如肌肉的起止点、深筋膜、滑膜囊等。 系统解剖学 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即立体解剖学,是与系统解剖学相对应的,是按照人体各个局部来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等内容的解剖学。 躯体解剖学 是以四肢、头颈、胸腹壁等解剖为主要内容的解剖学。 内脏解剖学 是与躯体解剖学相对应的,是以胸腹腔内脏器官的解剖为主要内容的解剖学。 表面解剖学 是指血管、神经、内脏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以及骨、肌和皮肤的体表标志的解剖学。 动态解剖学 是研究非标准体位下,体表与内部的解剖结构位置改变关系的解剖学。 影像解剖学 是应用X线、CT、MRI、超声等来显示人体的某些局部结构内容的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对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解剖学。 腧穴解剖学 是研究腧穴的层次结构、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与预防的解剖学。

针灸学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段作用于人体腧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腧穴的定位多数利用解剖标志进行量取,针刺腧穴同样离不开解剖知识,否则可能会引起意外事故,如出现气胸、血肿或损伤脊髓、延髓、心、肝、脾、肾等重要脏器。 推拿学 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腧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为了取得推拿疗效,有时使用手法时必须作用于肌腱起止点,有时必须顺着肌肉走行方向操作,有时必须横行弹拨肌腱,有时必须被动运动关节,操作这类手法就一定要掌握好相关的解剖知识,否则可能会引起关节错位或脱位、肌肉拉伤、骨折等意外事故发生。 针刀医学 是采用刀口仅为0.8mm宽的针刀针刺入人体,并根据需要进行切开、割断、铲剥、分离等操作手法,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针刀疗法属于闭合性手术,比开放性手术要求高,在针刀刺入皮肤后,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脏器或脊髓、脑等组织,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体表投影,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骨伤科学 是通过骨折复位手法、脱位复位手法、理筋手法、药物等治疗手段,防治骨关节病及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门学科。骨伤科在骨关节检查、神经功能检查、关节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各种手法的实施方面均离不开解剖学知识,尤其与骨学、关节学、肌学和周围神经关系密切,否则可能会出现诊断疾病有误或者治疗无效,甚至出现意外事故。 康复治疗学 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在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方面,解剖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运动功能评定和运动功能训练与骨学、关节学、肌学关系密切。康复治疗学的工作方法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协作组进行的。协作组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义肢及矫形器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护师、医学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等组成。上述5种疗法同属于外治疗法,均能治疗骨关节病、慢性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需要躯体解剖学知识,而本教材恰好是为针灸、推拿、针刀、骨伤、康复等专业设置和服务的。

本教材在编写思路上,保持了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基础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语句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注意体现特色,密切联系临床,读者面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教材编写和审定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单宝枝编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严振国终身教授的细心审阅,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谢意!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在本教材使用过程中能得到相关专业广大师生、临床医师等读者的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
邵水金
2016年12月 Etn4KvxRdp4WnXTLoUduJ+CUF+C8QpMqMvLK4PIbqMji6MWcZUz/2ICyz7L61n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