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骨的分类、表面形态和构造

(一)骨的分类

形态和功能是互相制约的,由于功能的不同,骨的形态亦不同,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图1-2)。

图1-2 骨的分类

1. 长骨 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体又名 骨干 ,骨质致密,骨干内部管状的空腔称为 骨髓腔 ,内含骨髓;在骨干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 滋养孔 。两端膨大称为 ,有光滑的 关节面 ,且有关节软骨覆盖。青少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骺之间有一层软骨,称为 骺软骨 。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又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软骨处形成一线状痕迹,称为 骺线

2. 短骨 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 扁骨 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体腔的壁,对体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参与构成颅腔并保护脑,胸骨和肋骨参与构成胸腔并保护心、肺等。

4. 不规则骨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含气骨,如位于鼻腔周围的上颌骨和筛骨等,发音时能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的重量。

此外,在某些肌腱或韧带内有形如豆状的小骨,称为 籽骨 ,多位于手掌和足底着力点,如髌骨。籽骨在运动中使肌腱较灵活地滑动于骨面,从而减少摩擦并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

(二)骨的表面形态

骨的表面因受肌肉的牵引、血管和神经的穿通以及附近器官的接触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掌握了这些形态,有助于记忆骨的结构。

1. 骨面的突起 突然高起的称为 ,较尖的小突起为 。圆形的隆起为 结节 ,较小的结节称为 小结节 。基底较宽大的突起为 隆起 ,表面粗糙的隆起为 粗隆 ,呈角状的圆形隆起为角。长形的凸隆为 ,细长的锐缘为 ,低而粗涩的为 线

2. 骨面的凹陷 较大的凹陷为 ,隐蔽的窝称为 隐窝 。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凹陷为 ,细长的凹陷为 。指压状的凹陷为 压迹 ,骨面边缘缺损的凹陷为 切迹

3. 骨的空腔 骨内的腔洞为 。形态不规则,并与邻近相通的腔洞称为 ,群集而互通的小腔洞称为 小房 。长形的管道为 ,腔洞的开口为 ,不整齐的口为 裂孔 ,两骨或骨面间的裂隙为

4. 骨端的膨大 长骨呈球状膨大的一端称为 ,另一端较小的称为 小头 ,头下略细的部分为 。长骨一端呈椭圆形膨大的部分称为 ,髁上的突出部分为 上髁 ,接近于足部的髁为

5. 骨的表面 骨面平坦的称为 平面 ,呈三角形的称为 三角 ,呈弓状弯曲的称为 。骨面或骨端的一部分呈沟状弯曲,两侧微突的称为 滑车 ,呈钩状的称为 ,骨端周缘平滑的面为 环状面

(三)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图1-3)。

图1-3 长骨的构造

1. 骨质 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密质 致密坚硬,构成长骨干以及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 骨松质 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呈海绵状,骨小梁排列方式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 外板 内板 ;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为 板障

2. 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在骨的发生、再生、改建和修复时,它们的功能最为活跃。当骨膜剥离后,骨不易修复,甚至可能坏死,故手术时要尽量保留骨膜。

3. 骨髓 骨髓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及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 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取代,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当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临床上需要做骨髓象检查时,常选髂骨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等处进行骨髓穿刺。

在骨的关节面上,覆盖有由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增加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mADZYzyKVatrUjaVgnu/3J0fnv+56RT2x8iU6T5zdmZYb/CZ6arIjKppjo+KYx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