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叙画之兴废

【题解】

本篇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并以此引出从汉武帝到唐德宗时期,中国历代帝王设立官方绘画机构,并收集、鉴赏散佚的绘画名作的史实;还回顾了汉末宫廷珍藏名画作品毁于天灾人祸的历史,阐述了绘画名作从古至今,在流传过程中可能遭到的巨大损失。张彦远认为,帝王个人的喜好固然会刺激和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但也会为绘画作品的流传带来意想不到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张彦远详细记述了西晋至宋、齐、梁、陈、隋各朝更迭之时,战乱、天灾等是造成这些书画作品损失的重要因素。同时,张彦远还记述了宫廷鉴赏书画的大家假借职权,摹拓制造假画,以假乱真的事实,他认为这些都是艺术品流传中的一大弊端。

在第二部分,张彦远叙述了自己家族数代人收藏古代书画的艰难经历。他的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和祖父高平公以及叔祖们,不仅官居高位,而且雅好文艺,因担心书画珍品不能流传于世而不遗余力地去民间购求收集。自古收藏,分为公、私两大收藏体系。私人收藏往往会受到权贵的忌妒,而被强权者肆意掠夺,张彦远的祖父等人也不得不向皇帝等权贵进献一部分书画,以求自保。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到张彦远一代时,张家的藏品也都莫之能守,相继散佚了。

张彦远认为不管是官方收藏还是私人收藏,历代众多的绘画艺术品,终究都无法逃避被毁损的命运。所以当世的评论家必须及时著录、品评历代名家名作,将绘画珍品和著名画家记录于文字并编纂成书,令后世学者有迹可循,这是极有必要的。这也正是张彦远撰写《历代名画记》一书的初心。

图画之妙,爰自秦汉 (1) ,可得而记。降于魏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 (2) ,哲匠间出 (3) 。曹、卫、顾、陆 (4) ,擅重价于前;董、展、孙、杨 (5) ,垂妙迹于后;张、郑两家 (6) ,高步于隋室;大安兄弟 (7) ,首冠于皇朝。此盖尤所烜赫也 (8) 。世俗知尚者,其余英妙,今亦殚论 (9)

【注释】

(1)爰:从,在。

(2)南北:指南北朝时期。

(3)哲匠: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间(jiàn):偶尔。

(4)曹、卫、顾、陆:指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曹不兴,本书卷四有传。卫协,本书卷五有传。顾恺之,本书卷五有传。陆探微,本书卷六有传。

(5)董、展、孙、杨:指画家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杨契丹。以上四人,本书卷八有传。

(6)张、郑:指张僧繇、郑法士。张僧繇为南朝梁人,此处作为隋朝画家,似为张彦远之误。张僧繇,本书卷七有传。郑法士,本书卷八有传。

(7)大安兄弟:指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阎立德曾被封大安县公,与弟阎立本同为唐代著名画家,故称大安兄弟。阎氏兄弟当时引领绘画风尚,成为时代标杆。二人本书卷九有传。

(8)烜(xuǎn)赫:昭著,显赫。东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以言事为罪,无烜赫之恶。”

(9)殚(dān):尽,完。

【译文】

绘画艺术达到成熟,始自秦汉时期,这种说法是有文字记载的。魏晋以来,每个朝代都有优秀的名家不断涌现。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名垂画史的杰出画家也时有出现。其中早期的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等人,当时的声名已经超过前代;后期杰出画家有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杨契丹等人,都有技艺高超的画作传于后世;张僧繇、郑法士两位大家,在隋代的画坛上超群出众;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位列大唐画坛的首席。这些画家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声名显赫了。除了这些为世人所推崇的优秀画家外,画坛上还有另外一些优秀画家,现在也一并在本书中加以论述。

汉武创置秘阁 (1) ,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 (2) ,别开画室 (3) 。又创立鸿都学 (4) ,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 (5) ,山阳西迁 (6) ,图画缣帛 (7) ,军人皆取为帷囊 (8) 。所收而西,七十余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 (9)

【注释】

(1)汉武:即汉武帝,名彻,汉景帝第二子,前140—前87年在位。秘阁:古代藏图书典籍之所。《汉书·艺文志》:“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唐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如淳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2)汉明:即汉明帝,名庄,汉光武帝第四子,57—75年在位。雅好:平素爱好。东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3)画室:汉明帝召集画工绘制图画的场所。

(4)鸿都学:光和元年(178),东汉灵帝于鸿都门设立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入为尚书、侍中,还有封侯赐爵的。鸿都门学兴盛一时,学生多达千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唐李贤注曰:“鸿都,门名也,于内置学。”

(5)董卓之乱:董卓,字仲颖,东汉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汉少帝时和汉献帝初期,权倾朝野,位极人臣。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大将军何进密诏董卓入洛阳,谋诛宦官。宦官既诛,董卓擅朝政,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曹操、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挟汉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6)山阳西迁:指汉献帝在董卓裹挟下由洛阳西迁长安事。山阳,即 汉献帝刘协,曹丕篡汉即魏帝位,废汉献帝为山阳公。

(7)缣(jiān)帛:用丝编织而成的绢或织品。这里指绘制在丝织品之上的书画作品。

(8)帷囊:帷帐和囊袋。帷帐,古时围在马车上的帐篷。囊袋,用来装东西可收束的布袋。

(9)“所收而西”四句:《后汉书·儒林传》:“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

【译文】

汉武帝创置秘阁,用来收集存放图书典籍。汉明帝平素爱好书画,于是特意在宫中开设了画室。东汉灵帝时,又设立了鸿都学,以此来网罗汇集天下的优秀画家,于是天下的丹青高手云集于此。到了董卓叛乱,迫使汉献帝将都城向西迁往长安,当时汉室所秘藏的图画典籍、丝质帛画,被兵士们改做成帷幔囊袋。西迁时所收罗的物品,共装满了七十多辆车,因在运载途中遭遇大雨,道路难行,这七十多车的大半物品都被舍弃了。

魏晋之代,固多藏蓄,胡寇入洛 (1) ,一时焚烧。宋、齐、梁、陈之君,雅有好尚。晋遭刘曜 (2) ,多所毁散。重以桓玄 (3) ,性贪好奇,天下法书名画 (4) ,必使归己。及玄篡逆,晋府真迹,玄尽得之。何法盛《晋中兴书》云 (5) :“刘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 (6) ,玄大喜,陈书画共观之。”玄败,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宫载焉 (7)

【注释】

(1)胡寇入洛:指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刘曜、王弥、石勒入寇洛阳事。

(2)刘曜(yào):字永明,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刘渊之侄,后自立为帝,建立前赵。善属文,工草隶。

(3)桓玄:字敬道,东晋沛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桓温第六子,承袭父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擅长撰写文章,性格雄豪,为东晋时期权臣。元兴元年(402),举兵攻入建康,自称太尉、扬州牧。元兴二年(403)冬,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元兴三年(404),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被益州督护冯迁所杀。著有《桓玄集》二十卷。

(4)法书:指可作为范本的名家书法作品。

(5)何法盛:南朝刘宋人。官至湘东太守。著有纪传体史书《晋中兴书》。《晋中兴书》:是一部记录东晋史事的纪传体史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晋中兴书》七十八卷,(起东晋。宋湘东太守何法盛撰。)”唐刘知幾对其评价较高:“东晋之史,作者多门。何氏《中兴》实居其最。”

(6)刘牢之:字道坚,东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据《晋书·刘牢之传》:“曾祖羲,以善射事武帝,历北地、雁门太守。父建,有武干,为征虏将军。世以壮勇称。”

(7)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宫载焉:据《南史·臧熹传》,桓玄逃离建康,刘裕即命臧熹入宫收集图书器物,封入府库。宋高祖,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420—422年在位。时刘裕尚未受禅称帝。臧喜,《南史》作“臧熹”。臧熹,字义和,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以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历官建威将军、临海太守、散骑常侍、宁朔将军等。卒后追赠光禄勋。

【译文】

魏晋时期,库内所藏的书画作品原本颇多,但是在胡寇入侵洛阳城时都被烧光了。宋、齐、梁、陈的君主们,也都向来喜好绘画。然而西晋遭前赵刘曜的破坏,许多绘画作品都被毁坏或散佚。东晋桓玄天性贪婪,喜好珍奇,天下的法书名画,他必定要占为己有。到了桓玄篡夺东晋大权称帝,便把晋朝宫中所藏的书画真迹全部收入囊中。南朝刘宋时期的何法盛在《晋中兴书》说:“东晋刘牢之派遣儿子刘敬宣去见桓玄,向桓玄请求投降,桓玄十分高兴,于是陈列出搜罗的书画与他共同观赏。”后来,桓玄败落,后来的南朝宋高祖刘裕进入都城建康,便先派大臣臧熹进宫将书画用车运了出来。

南齐高帝科其尤精者 (1) ,录古来名手。不以远近为次 (2) ,但以优劣为差 (3) ,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 (4) ,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 (5) ,三百四十八卷。听政之余,旦夕披玩。

【注释】

(1)南齐高帝:南朝时期齐创立者萧道成,字绍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新北区)人,479—482年在位。科:此处为划分等级、划分品类的意思。

(2)次:编次。

(3)差(cī):次第,等级。

(4)范惟贤:南朝宋画家,人物信息不详。本书卷六有传。

(5)秩:用同“帙”。《说文·巾部》:“帙,书衣也。”本意指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指书画外面包着的书套,书一套叫做“一帙”。

【译文】

南齐高帝萧道成将其中最为精妙的绘画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就此将自古以来的名家进行编排辑录。他的编辑方法并不是依照年代进行编次,而是根据画技的优劣排列等级,从首位的陆探微到最后的范惟贤一共四十二个人,分为四十二个等级,画作共二十七套,总共三百四十八卷。萧道成在处理完政事之后,便朝夕赏玩那些字画。

梁武帝尤加宝异 (1) ,仍更搜葺。元帝雅有才艺 (2) ,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内府 (3) 。侯景之乱 (4) ,太子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 (5) ,既而内府图画数百函,果为景所焚也。及景之平,所有画皆载入江陵 (6) 。为西魏将于谨所陷 (7) ,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 舍人高善宝焚之 (8) ,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 (9) 。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令折 (10) ,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儒雅之道,今夜穷矣!”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归于长安。故颜之推《观我生赋》云 (11) :“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扬 (12) 。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 (13) ,斯文尽丧。”

【注释】

(1)梁武帝:南朝梁政权的建立者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新北区)人。庙号高祖。502—549年在位。

(2)元帝:即梁元帝萧绎,字世诚,自号金楼子,梁武帝第七子,552—554年在位。擅长佛画、鹿鹤及景物写生。绘有《职贡图》,现传世本为宋人摹本,藏于南京博物院。本书卷七有传。

(3)充牣(rèn):充满。

(4)侯景之乱:侯景,字万景,北魏鲜卑化羯人。初仕东魏,后降梁,封为河南王。太清二年(548)举兵造反,囚禁并饿死梁武帝,自立为汉帝。

(5)太子纲:南朝梁武帝第三子萧纲,字世缵。于中大通三年(531)被梁武帝立为太子。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称帝,即梁简文帝。在位二年被侯景所杀。他是宫体诗的倡导者,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6)及景之平,所有画皆载入江陵:据《隋书·经籍志》,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后,尽收文德殿文书及公私经籍载入江陵,大凡七万余卷。江陵,今湖北荆州,梁元帝定都于此。

(7)于谨:字思敬,南北朝时北魏、西魏、北周的将领。

(8)后 (gé)舍人:官职名。指内廷的舍人,南朝时由宦官任之。高善宝:梁武帝朝任舍人。

(9)牵衣:拉扯衣服。

(10)斫(zhuó):砍。

(11)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所著《颜氏家训》影响甚大。他的《观我生赋》载于《北齐书》,为赋作名篇。

(12)两:同“辆”。烟扬:灰飞烟灭之意。

(13)溥天之下:全天下。溥,普遍。

【译文】

梁武帝萧衍尤其将收藏的书画作品视为珍宝,继续搜求缀补,充盈府库。梁元帝萧绎向来才华横溢,自来就擅长绘画,对于古代的奇珍异宝,一一收纳,充满了内府。侯景作乱时,梁太子萧纲多次梦到秦始皇又要焚烧天下书籍,不久之后,内府库所收藏的数百函图画典籍,果然被侯景烧毁。平定侯景之乱后,宫中所残存的书画都运往了江陵城。当江陵被西魏将军于谨攻陷时,梁元帝在投降之前,便将所收集的所有名画法书及典籍聚集一处,共计二十四万卷,派后 舍人高善宝点火焚烧,梁元帝想要投入其中,与书画典籍同归于尽,嫔妃宫女们拉扯住了他的衣服,才得以免于一死。他于是拔出吴越宝剑,奋力向宫中的柱子砍去,直到宝剑折断后才叹息说:“我萧世诚落得如此的地步,文艺风雅的传统,到今晚也就结束了!”之后于谨等人在灰烬中抢出了四千多轴书画,送至长安。所以颜之推在《观我生赋》中说:“百万的黎民沦为阶下囚,几千辆的书画典籍化为灰烬随风飘散。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普天之下,崇尚文艺风雅的风气就尽皆散亡了。”

陈天嘉中 (1) ,陈主肆意搜求 (2) ,所得不少。及隋平陈,命元帅记室参军裴矩、高颎收之 (3) ,得八百余卷。隋帝于东京观文殿后起二台 (4) :东曰妙楷台,藏自古法书;西曰宝迹台,收自古名画。炀帝东幸扬州,尽将随驾,中道船覆,大半沦弃。炀帝崩,并归宇文化及 (5) ,化及至聊城,为窦建德所取 (6) 。留东都者,为王世充所取 (7)

【注释】

(1)天嘉:南朝陈文帝陈蒨的第一个年号(560—566)。

(2)陈主:南朝陈文帝陈蒨,字子华,559—566年在位。

(3)裴矩:字弘大,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生活年代约在南朝梁至唐初之间。高颎(jiǒng):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隋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辅佐隋文帝杨坚建国。当政二十余年,政绩显著。后被隋炀帝诛杀。

(4)隋帝:指隋炀帝杨广,隋文帝的次子。弑父后自立为帝,大兴土木,造西苑,置离宫,开凿运河,修建长城,四处招兵,百姓苦不堪言,南巡至江都时被大将宇文化及所杀。604—618年在位。起二台:据《隋书·经籍志》,隋炀帝即位,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构屋贮藏之。又聚魏以来古迹名画,于殿后起二台贮藏之。

(5)宇文化及:隋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宇文述子。隋炀帝时 任右屯卫将军,大业十四年(618)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自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今河北大名),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立国半年,次年被窦建德击败,擒而杀之。

(6)窦建德: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

(7)王世充:字行满,隋新丰(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人。隋末割据者之一。曾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后归降唐朝,最终被仇家所杀。

【译文】

南朝陈天嘉年间,陈文帝肆意搜集前朝散失的书画,获得的数量不少。等隋灭掉陈后,杨广令元帅府记室参军裴矩和副官高颎攫取陈室所藏的书画,共得到八百多卷。隋炀帝在东京观文殿后面又建起了两座楼台:东面的称之为“妙楷台”,用以收藏古代的法帖;西面的称之为“宝迹台”,用来珍藏古代名画。隋炀帝东游扬州之时,将所有珍奇书画都带在身边,途中船只翻沉,大半书画落入水中损毁了。之后隋炀帝被杀,剩下的书画尽归宇文化及所有,而宇文化及至聊城,被窦建德所杀之后,书画也被夺去。留存在东都洛阳的一部分书画,则被王世充夺取。

圣唐武德五年 (1) ,克平僭逆,擒二伪主 (2) ,两都秘藏之迹 (3) ,维扬扈从之珍 (4) ,归我国家焉。乃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 (5) ,溯河西上 (6) ,将至京师。行经砥柱 (7) ,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 国初内库只有三百卷,并隋朝以前相承御府所宝 。太宗皇帝特所耽玩 (8) ,更于人间购求。天后朝 (9) ,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 (10) ,修内库图画。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模写,仍旧装背 (11) ,一毫不差,其真者多归易之。易之诛后,为薛少保稷所得 (12) 。薛殁后,为岐王范所得 (13) 玄宗弟,谥惠文太子 。王初不陈奏,后惧,乃焚之。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蓄图画 (14) ,皆归于天府 (15) 。禄山之乱 (16) ,耗散颇多。肃宗不甚保持 (17) ,颁之贵戚,贵戚不好,鬻于不肖之手 (18) 。物有所归,聚于好事之家 (19) 。及德宗艰难之后 (20) ,又经散失,甚可痛也!

【注释】

(1)武德五年: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618—626)。武德五年,即622年。

(2)二伪主:指窦建德、王世充二人。

(3)两都: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以西京(今陕西西安)为都城,隋炀帝时又营建了新都东京(今河南洛阳)。

(4)维扬:地名。今江苏扬州。扈(hù)从:随从。

(5)司农少卿:官职名。指司农卿副手。宋遵贵:人物信息不详。时任司农少卿。

(6)溯(sù):逆流而上。

(7)砥(dǐ)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北黄河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8)太宗皇帝: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年号贞观,开创了贞观之治。

(9)天后:指武则天,690—705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10)张易之:小字五郎,唐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白晳貌美,兼善音律歌辞,与其弟张昌宗均是武则天的宠臣。

(11)仍旧:依照原样。装背:装裱书画。

(12)薛少保稷:薛稷,字嗣通,唐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称为“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本书卷九有传。

(13)岐王范:本名李隆范,为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为李范。初封郑王,后改封岐王。好学工书,喜好收藏书画,所得皆珍品。

(14)王方庆:名 ,字方庆,唐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封石泉公,博学好著述。

(15)天府:朝廷贮藏物品的府库。

(16)禄山:即安禄山,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藩镇割据势力之一。755年起兵反叛,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为“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17)肃宗:即李亨,唐玄宗的儿子,756—762年在位。

(18)鬻(yù):卖。不肖:不贤,不成材。

(19)好事:这里是指喜欢欣赏、收藏书画。好,喜欢,爱好。

(20)德宗艰难:指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诸镇之乱及泾源兵变,德宗出逃奉天、梁州。德宗,即李适,唐代宗的儿子,779—805年在位。

【译文】

唐朝武德五年,平定了自封帝王的逆贼,擒拿了窦建德、王世充这两个伪天子,东、西二都的秘藏书画及隋炀帝随身带去扬州的珍品,收归大唐所有。于是高祖皇帝命司农少卿宋遵贵将这些收归的书画船载,逆黄河西上,要送达长安城。船只行经砥柱山时,突然遭到流水冲击颠覆沉没,剩下的书画不到十之一二。 唐王朝建国之初,国库内仅藏有书画三百卷,其中包括隋朝御府相承下来的收藏珍品 。太宗皇帝尤其喜好绘画,又到民间去购买搜求。武则天朝时,张易之奏请广集天下画工,修复国库内所藏图画。于是让那些招募而来的画工发挥各自所长,专心描摹复制,完成后按照原作品的风格进行装裱,这些摹本和原作丝毫不差,真假难辨,而真迹多归张易之所有。张易之被杀后,这些内库的真迹便为太子少保薛稷所得,薛稷死后又为岐王李范所得。 李范,是玄宗皇帝的弟弟,谥号为惠文太子 。岐王起初并未将此事上报朝廷,后因害怕朝廷追责,便命人将这批珍品名画烧毁。当时少保薛稷、岐王李范、石泉公王方庆家中所藏书画,也都归入朝廷内府。安禄山起兵作乱,书画真迹散落遗失甚多。肃宗皇帝不怎么保存这些书画,将它们颁赐给王公贵戚,那些王公贵戚对书画也毫无兴趣,就将书画卖给不肖子徒。幸好物有所归,这些书画最终聚集到了嗜好收藏赏玩的人手中。等到德宗朝诸镇混乱,战火连天,这些书画再次历经了散失,这实在令人感到痛心!

自古兵火亟焚 (1) ,江波屡斗,年代浸远 (2) ,失坠弥多 (3) 。倘时君之不尚,则阙其搜访 (4) ;非至人之赏玩 (5) ,则未辨妍蚩 (6) ;所以骏骨不来 (7) ,死鼠为璞 (8) 。嗟乎!今之人,众艺鲜至 (9) ,此道尤衰,未曾误点为蝇 (10) ,惟见亡成类狗 (11)

【注释】

(1)亟(qì):屡次,一再。

(2)浸远:渐远。浸,渐渐。

(3)弥:更。

(4)阙(quē):缺少,缺失。

(5)至人:指洁身自好、超凡脱俗,德行上达到极高境界的人,属于道家的理想性人物。《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道家提出的“至人”也有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等同于“真人”,老子即被尊称为“至人”。儒家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明代思想家吕坤在著作《呻吟语·圣贤》中曾将“至人”和“圣人”加以区别:“圣人一,圣人全,一则独诣其极,全则各臻其妙,惜哉!至人有圣人之功,而无圣人之全者,囿于见也。”显然,吕坤以儒家的标准来评判道家的“至人”。这里“至人”特指在书画鉴赏方面达到极高境界的人。

(6)妍蚩(yán chī):亦作“妍媸”,指美好和丑陋。西晋陆机《文赋》:“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7)骏骨不来:《战国策·燕策》:郭隗言于燕昭王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遗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骏骨,骏骨之马,谓千里马。此处喻指书画珍品。唐杜甫《画马赞》:“瞻彼骏骨,实惟龙媒。”唐元稹《献荥阳公》诗:“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8)死鼠为璞:《尹文子·大道》:“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xī,晒干)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用死鼠冒充为璞,喻指以假冒伪劣商品冒充真货,也指以次充好。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处用“黄金买骏骨”“死鼠为璞”两个典故,来表达名画收不上来,只有以次充好的伪劣品之意。

(9)鲜(xiǎn):少。

(10)误点为蝇:也有误笔成蝇的说法。比喻绘画技艺高妙,异常逼真,明明是误笔留下墨迹,画家却能扭转乾坤将其变成了一只蝇。《三国志·吴书·赵达传》注引《吴录》曰:“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这个故事描述了画家曹不兴精妙绝伦的绘画技能,令人叹为观止。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流传于世,即汉桓帝赏赐曹操一把名贵的九华扇,曹植曾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曹操请杨脩为此扇作画。杨脩作画时不小心掉下一滴墨点在扇面上,急中生智,便将墨点画成了一只苍蝇,曹操见了以为是真的苍蝇,急忙用手去拍赶,结果那只苍蝇却纹丝不动。后来曹操俯身发现原来是一个墨点。

(11)亡(wú)成类狗:即“画虎不成反类狗”之义。类,似,像。

【译文】

书画自古屡遭战火焚毁,江河波涛屡屡冲激,年代渐远,遗失愈多。倘若当时的天子不重视书画,就会中断搜寻工作;如果不是被在书画鉴赏方面达到极高境界的人所赏玩的话,就不能辨识书画的好坏;因此,真正优秀珍贵的作品往往收集不到,而把那些低劣的作品误认为是珍品。唉!今天的人精通各种艺术的已经少之又少,书画艺术尤其衰落。现今见不到像曹不兴“误点为蝇”那样精妙的技艺,所见到的只是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拙劣技艺。

彦远家代好尚,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相继鸠集名迹 (1) 。先是,魏国公与司徒汧公 李勉 。并佐霍国公关内三军幕府 (2) ,王思礼。霍公平定两京,魏公之策也。魏公与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 (3) ,并列藩阃 (4) ,齐居台衡 (5) ,雅会襟灵 (6) ,琴书相得。汧公博古多艺,穷精蓄奇,魏晋名踪盈于箧笥 (7) 。许询、逸少,经年共赏山泉 (8) ;谢傅、戴逵,终日惟论琴画 (9) 汧公任南海日,于罗浮山得片石 (10) 汧公子兵部员外郎约又于润州海门山得双峰石 (11) 并为好事所宝,悉见传授。又汧公手斫雅琴尤佳者,曰响泉、曰韵罄。汧公在滑州 (12) ,魏公在西川 (13) ,金玉之音,山川亡间,尽缄瑶匣,以表嘉贶 (14) 。西川幕客司空曙赋曰 (15) :“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16) 。”时汧公并寄重宝,琴解及琴荐咸在焉 (17)

【注释】

(1)河东公:张嘉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武后时为监察御史,开元中拜中书令。魏国公:张延赏,博涉经史,通吏治,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有《张延赏传》。鸠集:搜集。

(2)司徒汧(qiān)公:即李勉,字玄卿,唐朝宗室,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幼通经史,沉雅清峻,颇有长名,官居高位,封汧国公。霍国公:即王思礼,高丽人。唐朝将领。以复长安、收东京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

(3)久要:旧交。

(4)藩阃(kǔn):在外镇守藩镇的封疆大吏。

(5)台衡:唐代宰辅大臣的别称。

(6)襟灵:胸怀,心灵。

(7)箧笥(qiè sì):藏物的竹器,古代多用来收纳衣物和书籍。

(8)许询、逸少,经年共赏山泉:许询常常与王羲之游赏山水,参与诗书雅集活动。《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四:“王羲之初渡江,会稽有佳山,名士多居之,与孙绰、许询、谢尚、支遁等宴集于山阴之兰亭。”许询,字玄度,东晋高阳(今河北蠡县)人。有才藻,善属文。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又称“王右军”。本书卷五有传。经年,全年,多年。

(9)谢傅、戴逵,终日惟论琴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谢安本来是看不起戴逵的,只与他谈论弹琴和书画的话题,但戴逵却没有丝毫责怪谢安的神情,谈论起琴艺书画来反而更显得精妙了,谢安由此知道了戴逵的雅量。本书卷五“戴逵”条亦有载。谢傅,指谢安,字安石,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死后赠太傅,世称“谢太傅”。戴逵,字安道,东晋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著《戴逵集》九卷,已散佚。本书卷五有传。

(10)罗浮山:在今广东增城。

(11)汧公子兵部员外郎约:即李约,李勉之子。《因话录》卷二称其“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又有“山林之致,琴道、酒德、诗调皆高远”。兵部员外郎,官职名。为兵部曹佐官。润州海门山:即今江苏镇江焦山。

(12)滑州:州名。唐代治所在白马县(今河南滑县)。

(13)西川:剑南西川,唐代行政区划名。约为今成都平原以北、以西和雅砻江以东地区。

(14)嘉贶(kuàng):精美的礼物,赠品。

(15)司空曙:字文初,唐广平(今河北永年)人。曾随韦皋至剑南,为剑南西川节度从事、检校水部郎中,后死于虞部郎中任上。

(16)宫徵(zhǐ):宫与徵,皆为“五音”之一。中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

(17)琴解:琴谱。琴荐:琴垫,琴座。

【译文】

我家世代喜好书画艺术,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相继搜集各家名作。此前,曾祖魏国公与司徒汧公 李勉 。一起在霍国公 王思礼 。关内三军帐下任幕僚,安史之乱时,霍国公平定长安、洛阳两都,得益于魏国公所献的计策。魏国公与汧公李勉因为是同僚,于是彼此成为好朋友,二人又同列封疆大吏,一起居于宰辅之位。他们经常通过举办雅集进行交流会晤,从而彼此敞开心扉,享受琴棋书画带来的乐趣。汧公李勉博涉书画金石鉴藏,又多才多艺,因而倾注全部的精力收集珍奇异品,魏晋时期的名作装满了箱子。如此志趣相投的二人之间的风雅交往与晋朝的许询、王羲之相似,二人常年相邀共赏山水美景;他们之间的会晤又与谢安、戴逵一样,终日抚琴论道、切磋画艺。 汧公南海任职期间,在罗浮山得到了一片奇石,汧公的儿子、兵部员外郎李约,又在润州海门山得到一块双峰石,这两块石头都为爱好此道之人所珍视,全赠送给了我先祖魏国公。此外,汧公还亲自斫制古琴,最好的两个分别命名为“响泉”和“韵罄”。汧公作为永平节度使任职于滑州,而魏国公作为西川节度使任职于西川,尽管相隔甚远,但美妙的琴声并未被山川所阻隔,于是汧公便将那两把古琴装在玉匣内,当礼物赠送给了魏国公。那时西川节度使幕僚司空曙作了这样一首诗:“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谁言路遐旷,宫徴暗相通。”当时,汧公一并寄来了琴谱和琴垫两样宝贝,至今还保留着。

大父高平公与爱弟主客员外郎 彦远叔祖,名谂 (1) 。及汧公爱子缵、 祠部郎中 。缵弟约 兵部员外郎,字存博 。更叙通旧 (2) ,遂契忘言 (3) 。远同庄、惠之交 (4) ,近得荀、陈之会 (5) 。大门请缵为判官 (6) ,约与主客皆高谢荣宦,琴尊自乐,终日陶然 (7) ,士流企望莫及也。繇是万卷之书,尽归王粲 (8) ;一厨之画,恒寄桓玄 (9) 。李兵部又于江南得萧子云壁书飞白“萧”字 (10) ,匣之以归洛阳,授余叔祖,致之修善里 (11) ,构一亭,号曰“萧斋”。 王涯相倚权势负之而趋 (12) 。太和末 (13) ,为乱兵所坏,其“萧”字本末 (14) ,具余所撰《法书要录》中 (15)

【注释】

(1)高平公:指张彦远祖父张弘靖,字元理。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卢龙节度使。《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家聚书画,侔秘府。先第在东都思顺里,盛丽甲当时,历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

(2)爱子缵(zuǎn):李缵,李勉之子,李约之兄。祠部郎中:官职名。掌祭祀、宗庙、医药等事务。更叙:继续,维持。

(3)契忘言:谓结为至交。契,相投,投合。忘言,此处比喻默契中知晓寓意,不用言语即可了解。

(4)庄、惠之交:指战国时庄周与惠施的交往。庄子性情孤傲不合群,生性豁达,而惠子为人随和,能言善辩,两人性情正好互补,相交成为知己。《庄子·秋水》里有一段庄、惠二人的著名辩论:庄惠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荀、陈之会:指东汉时荀淑与陈寔(shí)两家祖孙三代相约在许昌的小西湖会聚之事。荀淑素来倾慕陈寔的为人,他后来辞官回到家乡,一日携儿子荀爽、荀靖及孙子荀彧赴约与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及孙陈群相见,双方相谈甚欢,怡然自得。荀,即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以品行高洁著称。陈,指陈寔,即陈太丘,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人。与同邑锺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 方陈泰。”

(6)大门:对人称已故的祖父或父亲。

(7)陶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8)繇(yóu)是万卷之书,尽归王粲(càn):蔡邕收藏的万卷书籍最终却全部落入到王粲之手。繇是,由是,因此。王粲,字仲宣,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以博学多识著称,年轻时即有才名,深得前辈学者蔡邕的赏识。尤以诗、赋见长,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七哀诗》(三首)为其代表作。

(9)一厨之画,恒寄桓玄:顾恺之曾经寄存了一书橱书画作品在桓玄处,最终也归于桓玄所有。恒,长。

(10)萧子云:字景乔,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新北区)人。为萧嶷第九子。南朝齐高帝之孙。萧子云从小勤学而有文采,26岁写成《晋史》,30岁任梁秘书郎,后迁太子舍人,著《东宫新记》。飞白:书法字体。笔势飞舞而笔画中空,相传东汉蔡邕见鸿都门泥水匠刷石灰在墙壁上成字,因创此体。

(11)修善里:东都洛阳城的里巷名。

(12)王涯:字广津,唐太原(今属山西)人。先后在德、顺、宪、穆、敬、文宗朝任职,官至侍郎同平章事,后罢相。

(13)太和:又称“大和”,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7—835)。

(14)本末:从头至尾。此指事情的来龙去脉。

(15)《法书要录》:唐代张彦远编撰的一部书法学论著总集,共十卷。辑录了自东汉至唐元和年间的书法理论著作。

【译文】

祖父高平公和他的爱弟主客员外郎 即我的叔祖,名谂 。及汧公的儿子李缵、 祠部郎中 。缵的弟弟李约 字存博,是兵部员外郎 。相互保持着两家长辈们的旧交,后来也结交成了很好的朋友。这种关系远的可与庄周、惠施的交情相媲美,近的则形同荀淑和陈寔两家的交往一样。后来,已故祖父高平公请求李缵做自己的判官,李约和张谂都辞去了高官,以操琴饮酒为乐,终日悠然自得,如此超俗的状态是一般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由于我们两家的这种爱好,就好比蔡邕收藏了很多的书籍,但最终却落入到王粲的手中;顾恺之一橱的书画长时间寄存在桓玄那里,结果落到桓玄手里一样,于是许多书画便集中到了张、李两家的府中。李约又在江南得到了南朝梁侍中萧子云的飞白体壁书“萧”字,将它装在匣子里带回了洛阳,并将它赠予了我的叔祖,叔祖便将它带到了自己修善里的家中,并为此专门建造了一个亭子,命名为“萧斋”。 后来“萧”字飞白体壁书被王涯倚仗权势夺走。至唐文宗太和末期,为乱兵所破坏,而有关“萧”字壁书的来龙去脉,都在我所撰写的《法书要录》中。

元和十三年 (1) ,高平公镇太原,不能承奉中贵 (2) ,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 (3) ,无以指其瑕 (4) ,且骤言于宪宗曰 (5) :“张氏富有书画。”遂降宸翰 (6) ,索其所珍。惶骇不敢缄藏,科简登时进献 (7) 。乃以锺、张、卫、索真迹各一卷 (8) ,二王真迹各五卷 (9) ,魏、晋、宋、齐、梁、陈、隋杂迹各一卷,顾、陆、张、郑、田、杨、董、展洎国朝名手画合三十卷 (10) ,表上曰:“伏以前代帝王,多求遗逸,朝观夕览,收鉴于斯。陛下睿圣钦明,凝情好古,听政之暇,将以怡神。前件书画,历代共宝,是称珍绝。其陆探微《萧史图》 (11) ,妙冠一时,名居上品,所希睿鉴 (12) ,别赐省览。”又别进《玄宗马射真图》。 永宝府司马陈闳画 (13) 。表曰:“玄宗天纵神武,艺冠前王,凡所游畋 (14) ,必存绘事。岂止云梦殪兕 (15) ,楚人美旌盖之雄;浔阳射蛟 (16) ,汉史称舳舻之盛 (17) 。前件图,臣瞻奉先灵,素所宝惜,陛下旁求珍迹,以备石渠 (18) ,祖宗之美,敢不献呈!” 掌书记、监察御史李德裕制词 (19) 。手诏答曰:“卿庆传台铉 (20) ,业嗣弓裘 (21) ,雄词冠于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别进《玄宗马射真图》,恭获披捧,瞻拜感咽,圣灵如临。其锺、张等书,顾、陆等画,古今共宝,有国所珍。朕以视朝之余,得以寓目,因知丹青之妙,有合造化之功,欲观象以省躬 (22) ,岂好奇而玩物?况烦章奏,嘉叹良深。”其书画并收入内库,世不复见。其余者,长庆初 (23) ,大父为内贵魏弘简门人宰相元稹所挤 (24) ,出镇幽州 (25) ,遇朱克融之乱 (26) ,皆失坠矣。非戎虏所爱,及事定,颇有好事购得之。

【注释】

(1)元和十三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元和十三年,即818年。

(2)中贵:显贵的宦官。

(3)监军使:官职名。军队出征,代皇帝至前线监督军事。唐开元以后,以宦官任之。监军使位在节度使之下、州刺使之上,是地方使职系统中重要的一员。魏弘简:唐宪宗朝宦官。

(4)瑕(xiá):指人身上的缺点或不足。

(5)骤言:屡次进言。骤,屡次。

(6)宸(chén)翰:称皇帝的书信。宸,北极星所在的位置。这里指皇帝所居的地方,代指皇帝。

(7)科简:衡量简择,挑拣。登时:立即,马上。

(8)锺、张、卫、索:锺,指锺繇,字元常,三国魏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书法家。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锺王”。张,指张芝,字伯英,东汉敦煌渊泉(今甘肃瓜州东)人。书法家。擅长章草,有“草圣”之称。北宋《淳化阁帖》中收录他的《八月帖》等。卫,指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索,指索靖,字幼安,西晋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工书法,擅章草。著有《索子》《草书状》等。

(9)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

(10)顾、陆、张、郑、田、杨、董、展:指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董伯仁、展子虔。

(11)萧史:《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典故也来源于此。

(12)睿鉴:为御览、圣鉴之意,多用来称赞皇帝的睿明。唐刘禹锡《夔州谢上表》:“伏惟,文武考德皇帝陛下,垂衣穆清,睿鉴旁达,三统交泰,百神降祥。”

(13)陈闳(hóng):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永王府长史,与吴道子、韦无忝时称“三绝”。擅写真、鞍马等,所画帝王肖像被誉为“冠绝当代”。本书卷九有传。

(14)游畋(tián):游猎。

(15)云梦殪兕(yì sì):西汉刘向《新序》:“楚王载繁弱之弓,忘归之矢,以射兕于云梦。”殪,杀死之义。兕,古代犀牛一类的兽。

(16)浔(xún)阳射蛟:指汉武帝射获江蛟事。《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后诗文中作为颂扬帝王勇武的典故。浔阳,浔阳江,长江流经西九江的一段。蛟,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

(17)舳舻(zhú lú):“舳”为船头,“舻”为船尾,“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唐颜师古注引李斐曰:“舳,船后持柂处也。舻,船前头刺櫂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绝也。”

(18)石渠:即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汉丞相萧何造。《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 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19)掌书记:官职名。唐代地方军政长官的佐官,掌起草、拟定公文等。监察御史:官职名。负责考察官员政绩、整肃朝仪等事务。李德裕:字文饶,唐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

(20)台铉(xuàn):犹台鼎,指宰辅重臣。台,星台,即三台。铉,用来举鼎的器具,以代鼎。星有三台,鼎有三足,均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21)嗣(sì):继承。弓裘(qiú):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2)省(xǐng)躬:省察自身,检查自身。

(23)长庆:唐穆宗李恒的年号(821—824)。

(24)元稹(zhěn):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今属河南)人。历官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州刺史等职。擅诗名,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5)幽州:州名。唐武德元年(618)改隋朝涿郡为幽州,治所蓟县(今北京西南)。

(26)朱克融:幽州(今北京)人。朱滔之孙,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任卢龙节度使。长庆初年受幽州乱军拥戴领军务,后军乱被杀。

【译文】

元和十三年,祖父高平公镇守太原时,不愿奉承显贵的宦官,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恨,但魏弘简又挑不出高平公什么差错,于是就多次上表宪宗皇帝说:“张家私藏有很多书画。”于是皇帝传下亲笔书信,索要我祖父高平公珍藏的书画。高平公惶恐惊骇,不敢再私自收藏,便精选了一批书画进献给皇帝。于是把锺繇、张芝、卫夫人、索靖的真迹各一卷,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各五卷,魏、晋、宋、齐、梁、陈、隋等不知作者的书画各一卷,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董伯仁、展子虔及出自当朝名家的画作共计三十卷进献给皇帝,并上表说:“实在是前代的帝王们多方搜求散失于各地的优秀书画,且朝夕欣赏品玩,才鉴赏评鉴出这些作品。陛下智慧圣明,钟情于古代遗留下来的珍品,在处理朝政之余,借此怡养心神。上述书画,均是几代人所珍藏的宝物,堪称珍品绝迹。其中陆探微的《萧史图》是当时的绝妙佳作,一直被列为上品,望陛下在鉴赏把玩时,请特别留意这件作品。”高平公另外又向宪宗皇帝进献了一幅《玄宗马射真图》。 此画为永宝府司马陈闳所画 。并上表说:“玄宗的神明英武与生俱来,才技更是前代君主所不及,每当外出游玩打猎,都会以绘画的形式予以记录下来。何止像楚庄王在云梦泽射死犀牛时,楚国群臣们赞美旌旗华盖的仪仗队伍雄壮威武;也不像汉武帝在浔阳江亲射蛟龙时,汉朝史官只知称赞船队相连的盛况。这幅画,臣将其视作先王之灵瞻仰供奉,一向小心珍藏,陛下广泛征集天下珍贵的遗迹,用以充备石渠阁,这幅画能够展现先祖的神姿伟貌,我怎敢不呈献呢!” 掌书记、监察御史李德裕代为书写的表文 。于是宪宗皇帝亲手写诏书答复:“爱卿祖上三公之荣誉代代相传,你现在也忠实地继承了先祖的事业,雄美的文词冠绝当时的文坛,渊博的学识可以究尽千古的学问。典籍书画都有收藏,而且这些藏品兼具广博与精深。此次进献的《玄宗马射真图》,使朕有幸得以瞻仰拜观,感极而泣,如同看见圣灵降临一般。其中锺繇、张芝等人的书法,顾恺之、陆探微等人的绘画,皆为古今的珍宝,将得到国家的珍视。朕在临朝听政之余,得以观赏,感知绘画艺术之精妙,体悟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功用,朕想通过观赏画中物象来反省自身,这岂是出于好奇而玩赏书画呢?何况又劳烦你上表奏文,我对你的行为深表嘉赏。”这些书画都被收藏在皇宫的府库内,今世从此再未见过。其余书画,在长庆之初,祖父受到宦官魏弘简的门人,即当时的宰相元稹的排斥,受命出镇幽州,遭遇朱克融叛乱,致使这些作品全部散失。这些书画作品并未得到北方戎虏的喜爱,待事件平息之后,散落的书画多被喜好古玩书画者所购买收藏。

彦远时未龀岁 (1) ,恨不见家内所宝。其进奉之外,失坠之余,存者才二三轴而已。虽有豪势,莫能求旃 (2) 。嗟尔后来,尤须靳固 (3) !宜抱漆书而兴叹,莫将棐杮以藩身 (4) 。聊因暇日,编为此记,且撮诸评品 (5) ,用明乎所业,亦探于史传,以广其所知。 后汉孙畅之有《述画记》 (6) 梁武帝,陈姚最、谢赫 (7) ,隋沙门彦悰 (8) ,唐御史大夫李嗣真、秘书正字刘整、著作郎顾况 (9) ,并兼有画评。中书舍人裴孝源有《画录》 (10) 窦蒙有《画拾遗录》 (11) 率皆浅薄漏略,不越数纸。僧悰之评,最为谬误,传写又复脱错,殊不足看也 。如宋朝谢希逸、陈朝顾野王之流 (12) ,当时能画,评品不载,详之近古,遗脱至多。盖是世上未见其踪,又述作之人不广求耳。

【注释】

(1)龀(chèn)岁:儿童换牙,一般指七八岁年龄。龀,儿童换牙。

(2)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读。

(3)靳(jìn)固:宝爱,珍爱。

(4)宜抱漆书而兴叹,莫将棐(fěi)杮(fèi)以藩身:此处借用杜林、谢履的故事,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将自己的收藏作为加官晋爵的筹码。《后汉书·杜林传》:“杜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漆书,此处指经书。棐柿,指代书法作品。棐,通“榧”,一种树的名称,即“香榧”。《晋书·王羲之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事后谢履将王羲之写于榧木几案上的书法作品赠予桓玄,他也因此被委任扬州主簿。杮,削成薄片后用以书写。藩身,护体,护身。《左传·昭公元年》:“货以藩身,子何爱焉?”

(5)撮:聚起,聚合。

(6)后汉孙畅之:应为南北朝时人,此处张彦远的说法似乎有误。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将孙畅之改定为后魏人。俞剑华在注释《名画论》时也将孙畅之注释为后魏人。刘汝醴在《再论孙畅之》一文中,根据《隋书·经籍志》考订孙畅之应是南朝宋梁时期人。《述画记》:孙畅之的代表作品。编录了战国至汉代的画史故事以及汉、魏晋和南朝齐的十几位画家的小传及绘画艺术的资料,并对他们的画作进行品评,是一部较早的画品论著。现已佚。

(7)姚最:字士会,北周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姚僧垣之次子。博通经史,尤好著述。有《续画品录》。《续画品录》,现只存目,原书实则已佚,仅在《历代名画记》中有所引用,俞剑华辑佚并收录在《中国画论类编》中。是对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的补充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画学论著之一。谢赫:南朝齐时期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

(8)沙门:梵语音译。“僧徒”之义。彦悰(cóng):隋唐时期高僧。著有《后画录》。

(9)御史大夫:官职名。掌弹劾纠察及重要文书图籍。李嗣真:字承胄,唐赵州柏人(今河北隆尧)人。著有《诗品》《书品》《画后品》《书后品》各一卷。秘书正字:即秘书省正字,官职名。掌详定校正典籍。刘整:与周昉同时期人。善画山水。著作郎:官职名。掌修国史和起居注。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唐苏州海盐恒山(今浙江海宁)人。贞元九年(793)辞官隐居茅山。有诗名,尤长于歌行。撰有《文论》及集序数篇。又善山水画,撰《画评》一卷,已佚。本书卷十有传。

(10)中书舍人:官职名。中书省属官,掌诏告侍从、署敕宣旨、参议表彰等事。裴孝源:字号不详,唐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绘画史论家,活动在唐太宗、唐高宗时期。曾任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度支郎中等职。著有《贞观公私画录》。《画录》:即《贞观公私画录》,成书于贞观十三年(639)。此书记录了自魏晋以来,宫廷、佛寺及私家所藏的前人画迹,为唐代及唐前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书中强调了艺术的教化功用。

(11)窦蒙:字子全,唐岐州扶风(今陕西扶风)人。窦臮之兄。书法家。官至国子司业,著有画史《画拾遗录》。《画拾遗录》:一卷,亦散佚。《新唐书·艺文志》:“卷亡。”张彦远于本篇中言及此书,在《叙历代能画人名》篇中时引此书。此书亦是品评之作,但大多泛论高下,未指明画人品级及各家位次先后等。

(12)谢希逸:即谢庄,字希逸,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文学家,以《月赋》闻名。顾野王:字希冯,南朝梁陈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梁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有《玉篇》。本书卷八有传。

【译文】

我当时还不足七八岁,很遗憾没能看到家中珍藏的书画。除了进奉皇帝的作品以外,在动乱中散失后余留的,保存下来的总共才二三轴而已。即使是当时有很大的势力,用尽能力也难以找回来了。唉,你们这些后辈呀,尤其要珍爱这些书画啊!应该像杜林怀抱着用漆书写的《古文尚书》那样慨叹不已,不要像谢履那样草率地献出二王的真迹以求自己加官晋爵。我姑且利用闲暇时光,来编写这部画记,辑录前人有关书画的品评资料,用以彰明他们的成绩,也探求史籍中的相关记事,增加后人对他们的了解。 后汉孙畅之著有《述画记》,梁武帝,陈朝的姚最、谢赫,隋朝的沙门彦悰,唐御史大夫李嗣真、秘书正字刘整、著作郎顾况等,都有画评问世。中书舍人裴孝源著有《贞观公私画录》,窦蒙著有《画拾遗录》,这些著作和品评大多都是一些粗浅简略之作,篇幅较短且总结不全面,尤其是僧彦悰的评论,错误最多,在传写中又有脱文、错行,实在是不值得一读 。然而,如南朝宋时的谢希逸、陈时的顾野王等人,均是当时画坛颇有成就的画家,但书画品评中关于他们的评论品鉴却不见记录,详察距今较近的画家在这些著作中的记录情况可知,遗漏的人非常多。可能是世人没能看到画家本人和他们的作品,撰写著作和品评的人也未能广泛收集资料的原因吧。

呜呼!自古忠孝义烈,湮没不称者曷胜记哉 (1) ?况书画耶!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 (2) ,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 (3) 。何必“六法”俱全, “六法”解在下篇 。但取一技可采。 谓或人物,或屋宇,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

【注释】

(1)湮(yān)没:沉没,埋没。曷(hé):怎么、什么。《尚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

(2)骈(pián)罗:罗列,陈列。

(3)开元、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两个年号,开元(713—741),天宝(742—756)。

【译文】

唉!自古以来即便那些忠孝义士,声名湮没而不为人们所知晓的,怎么能记载得过来?更何况是书画家呢!我圣唐至今已有两百三十年,这期间画技奇特的画家均被罗列,耳目相接,尤其是在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出的书画家最多。被载入史册的画家何必要将“六法”全部掌握, 关于“六法”,下篇进行解说 。我认为只要具备其中一技,便可列入记录的范围。 或者人物,或者屋宇,或者山水,或者鞍马,或者鬼神,或者花鸟等,各有一种擅长之处就非常了不起了。

自史皇至今大唐会昌元年 (1) ,凡三百七十余人,编次无差,铨量颇定 (2) 。此外旁求错综,心目所鉴,言之无隐。将来者有能撰述,其或继之。时大中元年 (3) ,岁在丁卯。

【注释】

(1)会昌:唐武宗李炎的年号(841—846)。

(2)铨(quán)量:衡量、度量的意思。

(3)大中元年:大中,唐宣宗李忱的年号(847—859),唐懿宗仍沿用此年号不做更改(859—860)。大中元年,即847年。

【译文】

本书提到的画家,自史皇时期到大唐会昌元年,一共三百七十多人,在他们的排列次序中我尽量做到没有差错,之后对他们的成就进行衡量评定。此外还广泛探求错综复杂的线索,将眼睛所看到的和心中所品鉴的结果都毫无隐瞒地讲出来。希望后世有善于著述的人们可以继续编写。此时为大中元年,即丁卯年。 EgBOLiSpRQZ3FI76XAUzzTkgBJ9yaVtS80SMQ6/SprCbbBFbGqBSe83HEiiGtq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