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执笔与运腕的特点

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尽管在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书写小楷时,在执笔和运腕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大法

所谓“指实”即为擫、压、勾、格、抵的“五指执笔法”。(图1-1)

图1-1

“擫”以大拇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内侧,力量朝右上方,要斜而仰一点。

“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侧,力量与大拇指相对。

“勾”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勾住笔杆,力量朝右下方。

“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

“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借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

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支笔就可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

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滞碍之势。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拨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拨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拨灯芯,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间状如马镫(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管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笔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这确为心得之语,笔力要通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到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书写小楷时,若执笔太深(即执管在食指、中指中节处),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自如地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

书写小楷,执笔又不宜过高,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唐韦荣宗说:“真书小密,执宜近头。”赵宧光《寒山帚谈》也说:“真书宜揾重,故执笔去笔头一寸或一寸二分。”如写小楷时执笔太高,则画势虚浮,而无实力,况小楷以端重沉着为主,执管稍低可以更好地控制笔力。

书写小楷,腕宜平,掌宜竖(即肘腕部平桌面,腕能挺起则手掌微微竖起,与纸面保持一个斜直角度)。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书写小楷,在运笔时笔管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着的,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唯意所适,及其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则笔势自然圆活。特别是书写以方笔侧锋为主的小楷,在发笔时,握管不宜正中直下,当使笔管向右后方微微倾斜,以侧取势,则内无阻遏,自然流畅,往往可以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

吾更谓执笔如枪法,左右、前后,偏锋、正锋,必随势转之,一气贯注,操纵在心。时亦微带侧意,运掉更灵。

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回味的,若拘泥以中锋为定法,一味持之以正,则势必不能达到圆活自如的变化。

总之,执笔之法,但取适意,不可好奇,这样才能使笔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指死腕活”是写小楷的基本运腕方法

书写小楷,手腕要松动灵活,不可过于紧张,用力过甚,反使手腕僵死,纵有腕力,亦不能将此力发挥出来。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笔锋,通过提按、衄挫等动作,暗换笔心,使之达到中锋行笔的目的。只有锋藏画中,才能沉劲入骨,使笔力充沛,笔势圆活。故作小楷时,笔头宜刚劲,而手腕令轻便,方寸以内的字以运腕为主,务求笔力从腕中来,则点画自然沉劲而不飘浮。

“指死腕活”谓运笔时,当指随腕动,心中但知有腕而不知有指,当以腕运,不可但以指头挑剔。宋曹《书法约言》中说:“手不主运而以腕运,腕虽主运而以心运。”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运腕之法,只有用笔圆熟,才能达到“心手相忘”、“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指死”不是指手指僵死不动,腕活则指随腕动,指亦能活。姚孟起《字学忆参》中谓:“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相传清代书家刘墉作小楷时,常捻转笔杆,此为别法,虽可参考,初学者仍当以运腕为主。

端坐作小楷,力在于指腕之间,不必一定要高悬手腕,因为小楷每字亦只有一二厘米见方,笔势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着端重,用笔精到细致,要悬肘作小楷,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很难控制和驾驭,故初学小楷,不宜高悬手腕。晋以前人作书时常席地而坐,无所凭借,悬腕书之,笔力十分可观,故前人主张作小楷亦当悬腕。如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中说:

使悬笔中锋,臂指如铁石,尽一身之力作蝇头小楷,所谓芥子纳山河大地,非好为神奇,亦欲存竹简漆书之意于万一云耳。

相传宋代书家米芾善悬肘作小楷。有一次,他的学友陈伯修父子向他请教提笔法,米芾说:“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接着伯修又问:“悬肘提笔亦能写小字吗?”米芾笑而不答,就命书僮拿出纸笔,端坐悬腕,写了一通《 赞表》,字如蝇头,笔画端严,体态一如大字,十分精到。伯修父子看后,大为倾倒,相顾叹服,因请教其法,米芾回答说:“这并不难,只要您今后作书时,无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然会熟练地掌握这种方法。”这个故事,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蒋骥《续书法论》谓:

作小楷能悬腕(指提腕法)已非下乘,惟能悬臂,则静气益静,非端坐不能为之,此所以更高于悬腕一筹。

又如清代的汪沄在《书法管见》中也讥笑了不能悬腕作小楷的人,他说:

古人悬空书扇头,虽小楷不必倚案。细阅《黄庭》楷法,律度最严,而机神尽以行草流贯,人忽不察。今人多按定扇骨作小字,不敢作《淳化》、《圣教》诸大字,以小者机熟掩过,大者病处尽露。

我认为初学者,没有必要悬臂作小楷,一般可采用“提腕”的方法,即肘着桌面,虚提其腕,所谓“虚提”即腕部不可死贴桌面,而是要与桌面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这支笔,又能使腕部圆活地转动,则笔力和笔势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如写稍大一些的小楷(约每字二厘米见方)亦可用枕腕的办法,所谓“枕腕”即徐渭于《论执管法》中所说的:

以左手搭桌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往来也觉通利,腕亦自觉能圆。

如写极细小字(每字半厘米见方),则可用“着腕”之法,即腕部贴着桌面,但也不能贴死,只动指不动腕,反使笔机凝滞。

书写小楷,还要注意一定的姿势。一般地说,端坐作小楷时,两足放平,脚跟着地,分开与肩相平齐,上身微向前倾,胸口与桌子边缘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不可靠在桌上,眼睛与纸面不可紧逼相视,当保持在一尺左右。两肘宜开,以左手按在纸上,然后静作小楷。正确的姿势不但能有助于保持体力和护养眼力,同时亦能更好地发挥书写时的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书写小楷时必须注意到的执笔和运腕的方法,实际上要能真正圆熟地掌握用笔技巧,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写多体味。开始时是有意识的、被动的,迨至纯熟之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到得此时,便无事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正如朱履贞《书学捷要》中说:

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运之既久,俾指尖劲健,运笔如飞。迨乎至精极熟,则折钗、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于笔画之间,而画沙、印泥之境,于是乎可得矣。

总之,正确的指法和腕法,其最终目的不外乎得“势”、得“力”两字,写字的人就是“玩”这支笔,这支笔在手中“玩”得“得心应手”,便会达到一种“心手相忘”的境界。 /ERU8eRWTebLskqHigfRGOwL+f+/NvqC6rRWQHzLhUB78Nu1riFs6gi+s6/yKb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