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小楷,古人称之谓“真书”,又称之谓“蝇头细书”。它隶属于正书范畴,是各种书体中很富有实用价值、最能体现沉密精细功夫,亦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一种书体。一般地说,小楷的大小通常在一至二厘米见方之间,而大楷在四厘米以上,中楷则介乎其中。“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之一。极大之字,古人又称之为“擘窠大字”,或称“榜书”。

小楷虽小,但法度备全,特别是在用笔和结构上,亦具有大楷一般的书写特点,尤其在点画的精到、细致上更要胜于大楷一筹。从艺术的风格上来看,小楷虽然字小,但却变化万千。纵观我国小楷艺术的发展史,自魏晋以来,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书家,他们所写的小楷风神不一,面目迥异,相互之间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书家所创作出来的许多优秀作品,为我们今天学习小楷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遗憾的是当今书者很少留意此道,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近百年来,随着硬笔的逐渐普及,因而它失去了原有的群众基础。

二是由于受到功利因素的影响,古代“以书取士”,特别是明清科举,读书人要踏上仕途,试考作文,都要以恭楷誊清,这样,势必就在士人中形成重视楷法的风气。当今书者,急功近利的人不愿在楷书上下沉着功夫,认为展出作品愈大愈能表现自我,作品越小越不起眼,所以对小楷不屑一顾。

三是由于小楷较难掌握,不易入手,没有深厚的功力和学养,难造妙境。正如莫云卿《评书》中所说:“真书之难,古今所叹,法不由晋人,终成下品。”特别是小楷要写到一种超然于法度之外的神妙之境,需要一个书者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而近人学书,业余者居多,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大都不愿在小楷上下苦功。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因此小楷艺术近数十年来受到冷落,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我认为要写好小楷,亦并不像莫云卿所说的那样高不可攀。小楷既具有书法艺术的“共性”,亦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既具有大楷的一般特点,但又绝不是大楷的缩小。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持之以恒,是不难写好的,特别是在把握具有“共性”规律的前提下,再静心研究其“个性”的特征,以形求法,以法循理,在理法的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性情、意趣,这样日积月累,自能水到渠成,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风格。本书的宗旨就是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最为便捷的方法,尽量少走弯路,从而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创作实践。

古代的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们在创作的甘苦中总结了许多关于小楷的书写经验,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却言简而意赅,十分耐人寻味。他们的自得之言,将在本书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学好小楷,对于今天来说,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习小楷,既可以培养一个人沉密细致的学养,又可以练就一套扎实的笔墨功夫(特别是笔力的沉着,用笔的精到)。小楷字形虽小,但“五脏俱全”。楷书是行草的基础,楷法是否纯熟,是体现一个书者法度是否具备、根基是否扎实、功力是否深厚的重要依据,故钱泳在《书学》中曾说:“余尝论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书画虽小道,其理则一。”这几句话讲得虽有点过分,但亦可以看出小楷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纵观我国的书法史,历代的大书家,莫不兼善小楷,即使是以行草书著称的书家,如张旭、怀素、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傅山、王铎、何绍基等,都写得一手好小楷。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书写小楷又是陶情养性的无上妙途,当工作疲劳之余,明窗净几,铺纸濡笔,于静坐中写上几行小楷,自然会使一个人心平气和,矜躁俱释,这是一种很高级的乐趣,这种精神上的乐趣是与物质上的享受大相径庭的。何况小楷还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如往来的书函、重要文件的抄写、布告、题款等都离不开小楷,特别是有了一定的小楷基础后,更可以大大提高硬笔的书写水平以及小行书的艺术水平。

谨以本书献给广大的书法艺术爱好者,如本书能给读者有所裨益的话,则将是我最大的快慰! Akz3HKm3BdA2xaDXB33tm9qU+UodmrrNH4RuZv99rTJB1ExsZcAPzhQQ259934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