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器识为先 无问西东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孙子兵法·虚实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最重要的创新都来自实证。”1985—1990年,我在台湾清华大学攻读工业工程与电机工程双学位,为日后研究半导体产业的分析方法和领域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这段时间正是台湾社会解严开放、风起云涌的时期,这一代年轻人的视野逐渐开阔,对社会的关心不断增强。在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担任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会长及第一届台湾清华大学学生议会常务代议长的献身与领导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如何用专长所学和符合自己志趣的方式来贡献社会,本书也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持续努力的成果之一。

1996年,我学成归来回到母校台湾清华大学任教,其间受到彼得·德鲁克回忆录《旁观者》的启发,虽然面对助理教授6年条款的考核压力,但我不希望仅在发表的论文上继续做文章或套用既有理论,而是想效法彼得·德鲁克去各个领域历练,亲炙不同领袖的风采并了解产业的实际问题,以得到第一手的实证和研究资料。我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剑桥大学制造中心为标杆,创立了“决策分析研究室”并设计了服务标准,该研究室以“提升卓越决策”为愿景,开启了勇敢逐梦的奇幻航程。

从产业出发,追寻管理大师的学习之路

决策分析研究室关心产业的痛点,定义和架构每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深耕决策分析、大数据和资源调度优化的核心专长,并以产学合作厂商为“实验室”,检验实证效果。这种跨产业多方印证得出的分析技术和决策模型,也为更深一层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虽是初生之犊,仍坚持在每个产业领域只和一家厂商深度合作研究的诚信原则,也因此得到产业界的肯定和信任,并逐步开展更深入的长期合作,特别是获得机会跟各领域代表厂商密切合作,得以深耕相关问题。

随着半导体产业遵循摩尔定律快速演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各种极限,我及决策分析研究室如同夯土一般,一遍又一遍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产学合作伙伴在其公司内部的晋升,研究室所需要解决的研究议题也从生产作业、分析技术、经营管理扩大到战略规划,因此更了解从企业战略、运营到生产管理的层级对应和上下关联。因为任务需要,亦跨越上下游以从源头解决问题,形成对供应链系统动态的理解,以及从不同企业的角度看同样问题的对照,并逐渐将经验外溢到其他产业。我也因此得以实践从学生时期就立定的“学以致用、贡献社会”理想,希望通过本书给更多中国企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0世纪90年代半导体产业群雄并起时,我有幸刚任教就能和旺宏电子合作第一个产学合作计划——“决策分析与半导体制造之改善研究”,并创造了具体效益,还取得了发明专利 1、2 ,之后更荣获2001年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产学合作研究奖”,并维持合作至今。旺宏是台湾少数坚持自主研发的整合组件制造商,我与旺宏高级主管整理产学合作成果和各种相关技术,编辑成《半导体制造技术与管理》一书 3 ,该书是少数完整介绍各种制程技术与各个管理功能方法的专业读物,因此成为新竹科学园区工程师必备的参考书之一,也让我从中获得了更扎实的技术基础和领域知识。

学习领导者的战略思考,培养对产业演进趋势的洞察

领导和决策是高级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较少被深入探讨的管理领域,因为外人通常只能看到决策的结果和成败,未必能了解其中的过程和挑战,领导者的战略思考和利害权衡大多内隐为管理智慧。

2005年我借调台积电时,创办人张忠谋专任董事长,每个月都与高级主管讨论战略议题。每次开会前,副总经理们先讨论可能的议题和观察,再初拟可能的主题。我倾听各种想法并在重要会议中观察,再整合相关理论与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汇总成战略提案,作为与高层对话的基础,就好像金庸小说笔下的洪七公和欧阳锋高手过招,彼此将招式和破解之法告诉杨过来比试。那段时间我几乎或多或少地讨论过半导体产业所有相关议题,我也从中得到宝贵的指导和反馈意见,因此更了解其中复杂的关联,理出了可以分析的架构及模式,提出“PDCCCR制造策略架构”与企业规划组织功能建议,并推动“IE(工业工程)十大建设”等创新计划。 4 通过产业提供的“教授后研究”的借调机会和完整的配套机制,鼓励不同领域的学者到台湾各个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协助产业创造研究价值。我先后担任台积电、联发科、台达电、友达光电、盟立自动化的顾问,以及同泰、先丰、臻鼎的独立董事,并执行了各种产业领域的产学合作研究计划,有幸得到各个领域产业领袖的指点,锻炼了自己的功夫,也增长了器度见识,逐渐形成了对产业演进趋势的洞察,并对各个管理理论在产业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以形塑产业典范为己任,协助各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2007年,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的顾问室推荐我参加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撰写与教学训练。为了不负所托,我积极撰写台湾产业案例,发表关于台积电、联发科、创意电子、安谋公司、力晶、欣铨、晶元光电等企业的哈佛商学院案例和教案。通过撰写产学合作厂商的管理案例和深度访谈,我也对原本为解决各个企业痛点而研发的分析技术和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因此,我结合量化与质性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扩大产业研究的广度。

目前全球生产管理教科书级的产业典范依旧是日本的“丰田式生产管理”,亨利·福特的汽车产业组装线则是工业2.0的代表之一,“合理化改善”和“精益管理”等生产管理典范至今仍然重要。

我将借调台积电三年的实证研究和观察撰写为哈佛商学院案例《台积电之道:台湾半导体制造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 5 ,并整合其他案例研究和相关管理理论撰为本书。此外,引用了决策分析研究室团队在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产学合作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加上我和团队共创的智能制造发明专利作为参考文献,以补充说明案例演进历程中的管理技术及其背景。

本书希望引领企业规划商业模式、竞争策略、技术研发方面的器识格局以及全球竞合下的战略定位。一方面,给不同产业拟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蓝图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希望持续发扬制造优势,如“台积电之道”,成为工业3.5和工业4.0时代的全球教科书级的典范。

为“《工业3.5》前传”建立理论基础,思考全球竞合的制造战略

随着跨产业的历练,我发现产业领袖大多有着超越管理理论既有解释的见识和体会,但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只是沿用管理流行语,未必深究相关理论基础,更难以一窥堂奥。产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好的理论可以解释产业现状和案例,并预测产业未来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工业3.5》 6 受到各界支持而成为畅销书,并荣获台湾科技事务主管部门“最具影响力研究专书奖”和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金书奖”的肯定。我有时会遇到只从字面意思理解,囫囵吞枣、想当然的人,但更有不少企业家告诉我,他们认真地看了好几遍,不仅大力推荐,还买书送给很多员工和上下游伙伴。因此《工业3.5》已发挥了一定作用。

其实,产业实务问题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和配套架构,也没有万用的特效药。因此,在介绍更多工业3.5的实践方法和成功案例之前,我以积累近30年的高科技产业实证和本土公司案例为基础,从解决各种“问题点”的研究,到产业上下游“线”的垂直整合,再到产业生态“系统面”的洞察,撰写本书作为“《工业3.5》前传”,以快速演变的半导体产业和高科技公司案例为鉴,引领其他产业洞察先机,提前掌握产业转型与兴衰趋势。

掌握产业大历史,加速企业稳健转型

本书回顾了半导体产业大历史。首先,以天下分合之大势探讨垂直整合与水平分工两种形态的双螺旋结构循环,以及个人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快速演进过程中的各种驱动力量和策略挑战。以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特尔、AMD(美国超微公司)、美光、台积电等企业的发展作为先导的案例供其他产业参考。其次,借由摩尔定律及其技术与经济含义,探讨技术演进驱动产业价值链的重新分配以及存储器产业的发展与兴衰,包括世界先进、旺宏电子、力晶、华邦等公司的发展策略。

台湾产业大多为水平分工,因此我探讨了模块化推动产业水平分工和开放创新的情况,并以硅知识产权为例,探讨安谋公司与力旺电子等公司的商业模式。再次,介绍产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和不同角色的共同演化,以创意电子等芯片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演进探讨产业共生,并介绍晶元光电案例的专利地图和发展策略。还特别从产业生态系统的中立者和互补者两方面,介绍专注于产品测试的利基型企业,如欣铨科技、旺矽、中华精测和闳康科技等公司,并探讨了其对健全产业生态系统所作的贡献。

从时间轴来看,本书探讨了产品生命周期S曲线的切入时机,介绍了联发科的破坏性创新和产品策略,以及台达电如何抓住产业成长的切入时机快速满足技术和市场的缺口。本书还介绍了半导体产业导入新制程、新产品的生产良率爬坡到量产阶段的情况;如何增加累积的生产量,加速学习曲线,降低成本并提升动态规模经济;先进质量、制程、设备控制等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实例;建立决策型组织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步骤和台积电、友达光电、宏远兴业等案例。最后,针对以水平分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生态系统,以工具机和机械设备产业为例,提出蓝湖战略和具体策略行动。

器识为先的人才是最珍贵的人力资源

管理类书籍为了成一家之言,大多偏重某一个立论角度,同时以许多成功企业和案例作为佐证,尽可能扩大其理论的解释范围。然而,管理类书籍所列举的企业以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为主,未必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比较许多畅销书可以发现,许多成功企业同时被不同理论引作其成功案例,也有不少被广泛引用为成功案例的公司没过几年就黯淡无光。

畅销的管理类书籍所提出的某些理论或概念只是一时的商业流行语,某些理论言之成理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却又难以复制,知易行难,缺乏可以操作的执行步骤。也有一些立论严谨且有实证支持的管理理论,但需要企业持续精进,而非一蹴可及,一味地跟着流行只会让企业很快被耗竭。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领域总是不断有新的学说、管理思潮和畅销书成为流行,但这也容易使重要或不重要的议题一起被耗竭,从而不再流行。

随着一些人才培育创新条例的通过,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阳明交通大学、成功大学都引进企业资源,成立半导体相关领域的产业学院。例如,台湾清华大学成立“半导体学院”,其包括“组件技术、材料与物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电子材料与化学”“先进制程设备与封装”等专业,以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人才。

器识为先的创新与领导人才是最珍贵的人力资本。因此,本书也希望通过产业智慧的“数据挖掘”和“产业工程”,让“官产学研”联合培养的重点科技领域人才和其他有志投入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除扎实的科学理论和产业技术外,亦具备对高科技产业的洞察。希望能够借助本书介绍的理论和案例,分析除半导体产业外的其他产业,思考“两兆双星”计划的面板和存储器产业为什么未能成功以及其他产业有没有机会取得成功。鉴往知来,以培养更多未来的产业领导人才。

本书作为“《工业3.5》前传”,以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产业链的演进为轴线,以产业上下游公司的发展脉络为实例,整合重要相关理论和我在产学合作领域的实证研究,整理出可以“学而知之”的方法,希望帮助国内企业有效导入更多管理科学,理解“制胜之形”,以提升公司治理与决策,发展蓝湖战略,再乘势而起。

越来越多的产业正依循高科技产业快速变迁的节奏以及产业结构、生态系统演进的轨迹。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智能移动载具产业;开放架构的5G通信产业;模块化的工具机产业;平台化的面板产业;等等。因此本书希望帮助更多国内企业掌握先机,参考本书介绍的案例、公司和各家的兴衰,了解相关理论,获得加速或改变演进方向的驱动力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功劳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的人。”产业的挑战和机会必定来自第一线,本书有价值的内容并不是我的独创,而是更多来自对彼得·德鲁克《旁观者》的体会,也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决策分析研究室和我在产业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当“战地记者”的见学经历。因此,谨以本书向带领产业继续前进的同人和仍在竞技场上打拼的战友致敬,也希望更多未来领袖,拼凑拙作中的藏宝图碎片,开启产业伟大航道的探险。 pMsN+JPMVL1+UahgFgW0D64VJevTTIGnNdOgmbdQKQqKW9WCdzjeIkPrgc+iXp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