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笔一形状

中国画是一笔一笔构成的,欲构思景物的形状时,应同时构想用何种笔法来表现最适宜。每一笔都是一个形状,一个大的形状虽先设计好了,还要许多小的形状组合后把它表现出来,这小的形状是否适合这大形状,必需相配合,集合这许多小的形状,就能使这大形状完成。

每一笔都是物的形,也是物的神。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为承载五千年历史,为体现千里河山所孕育的中国艺术精神,一切笔墨展现,总是宁大勿小、宁拙勿巧、宁重勿轻、宁厚勿薄、宁迟勿速为宜。反之,一切小、巧、轻、薄、速的笔墨,我均力求避免。至于或繁或简,则不必一概而论,应视题材及构图而定。但大致而言,则删繁就简,当更能体现中国文人画以及禅道的境界。个人草野匹夫,又当衰朽之年,当然更倾向于此。但我们也曾经发现,一些刻意求简的画家,往往东洋味重些,细究之下,恐怕是因简而小、简而巧、简而轻、简而簿、简而速,致有此失,亦未可知。是以笔墨虽不妨求简,仍宜在重、大、拙、厚、迟的原则下为之。

——《我的艺术创作观》

绘画不重一点一画的精巧,而重总的气势。但对画意的表达来说,却又要洗练概括,精思巧构,一笔如金。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沈耀初 《归雁》

因景物而生意,因生意而立法。根据不同的内容、题材,采用不同表现方法。

绘画以意境与笔墨最重要,意境是才气,笔墨是工夫。

中国画最高的表现是:无画中有画,有画中无画。

一切笔墨,宁拙勿巧、宁厚勿薄、宁重勿轻、宁大勿小、宁迟勿速。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中国画的特色,在其笔墨,所以中国的毛笔,中国的墨彩,决不可失。

——《我的艺术创作观》

我画鸭子跟别人不一样,喜欢用秃笔中锋。一笔一笔组成的,形态虽然不像,但颇有神韵。

—— 引自沈遥通《与国画大师沈耀初先生谈绘画》

我有属于我自己的造形,比如画几张同样的东西,我每张的用笔、线条都不同。

——引自彭美慈《画家沈耀初——名重艺坛》

中国书画是同源的,能画好画的人,亦必善书。譬如,吴昌硕的笔法是由石鼓文出来的,故能表现出厚重的金石韵味。要想画好中国画,必先作写字工夫。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拆开来见笔法,总起来现物,不作模糊不清之迹,非善笔者不敢如此。

——《沈耀初札记》(手稿)

中国画的线条和笔墨是最重要的,要随时能把真的精神传达出来。

——引自许湘苓《像与不像——沈耀初所表现的真实》

笔墨两字本来是连贯的,笔与墨是相关的。但是,有笔才有墨。墨是黑色的,就西洋画的观念讲,黑色是无色,而中国书画说墨分五色,墨用得活,就有浓淡的层次,一如颜色变化的感觉,墨用得死,黑色就没有变化了。墨欲用得好,就需笔用得活,笔活墨则灵。此外,还要学问功夫,有学问与修养则知如何用笔墨。也要多看好的书画,久之,也能领会如何善用笔墨功夫了。

(清)吴昌硕 《临石鼓文》

(战国秦) 《石鼓文》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我用的颜色很少,就是淡彩法,多是为了补墨色之不足,补笔不到之处。

意到笔不到,则更精彩,意到则不必笔到了,故不必补墨,若犹不足,则用淡彩补之,促其贯穿,这就是所谓的“补笔不到之处”,若“意”完全到,则不必补墨,也不必补色,更是绝妙。

——引自陈国宁《沈耀初的绘画思想》

沈耀初 《归雁》图中对墨色的变化运用

沈耀初 《柳塘游鸭》

沈耀初 《梅石图》

黄光男:先生的画用色少,但是给人很丰富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沈耀初:中国画注重笔墨,要多用墨,墨用得好,就等于包含很多颜色,想要补笔墨之不足才用色的。

——引自傅孟丽《老画家的“艺”与“情”——访当代四大国画家之一的沈耀初》

黄光男:您是否受任伯年影响?

沈耀初:没有,用色是很简单的,淡淡的补色,写意画最好能做到不用色,纯粹用墨。年轻人刻意求工是受西画影响,又要求新,又爱漂亮,他们对笔墨运用的经验还没入门呢,就急着要求变了,就像女人浓妆艳抹来弥补缺陷一样,当然,这样也不全然不好,颜色用得丰富,功夫又不足,就显得火气较重。

——引自傅孟丽《老画家的“艺”与“情”——访当代四大国画家之一的沈耀初》

您又说:“爸爸对妈妈说,爷爷的信若是用毛笔写,那该多好呀!”要我把这原因告诉你们。但有关此事,爷爷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大体说来,我们中国的书画,本是同源而分流的,所以书也可以当画看,画也可以当书看。因此,就无论画也好书也好,凡是出于名人或名家的手笔,就同样的有价值,同样的可宝贵,信札亦然。可惜,爷爷并不是名人,也不是名家;书既写得丑陋,文更作得不通。若不是您爸爸的看重,即无论用什么笔来写,也是丝毫莫值的。在此,我只能简单地对你们做个说明,你们懂了吗?

——《沈耀初与义孙书》(手稿)

(清)任伯年 《双鹿图》

这些破笔,我用得很久了,我喜欢它们,用惯了就好。

——引自钟春兰《为绘画孤苦一生的老画家沈耀初》

(谈作画步骤)第一是造形,用简单的线条把轮廓勾出来,然后一步步地用笔。在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笔法。中国画的线条和笔墨是最重要的,要随时能把真的精神传达出来。

——引自董云霞《古朴浑厚淡薄名利 沈耀初笔下见真章》

一般人以为山水难,花鸟易,其实不然,花鸟更需要稳固的基础,写意的花鸟,一笔就是一笔,稍有差错都不行,不能再加润饰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在画花鸟的人就更少了。

书画同源,书法的笔也可以画画,画好,书法也一定好,书法和画是同时进步的,我个人认为画山水、花鸟、书法这三件事都是大事,都要专心下功夫,我喜欢花鸟甚于山水、书法,所以就全心全意钻研花鸟。

——引自傅孟丽《老画家的“艺”与“情”——访当代四大国画家之一的沈耀初》

沈耀初 《荷》 zBAa2dFeOWgQwUGfYpoXTDwzYDiQ7VY0UFaStrcoHQDD+NIabjMQZCiEi4sOe4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