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这部中国书画鉴定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写于1969年到1972年间,这是中国书画研究在西方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20世纪末海量资料相继出版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当时只有一些关于中国书画收藏的基本资料可为西方所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一个优秀的研究小组出现了,并且完成了这部书画鉴赏巨著。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教授、收藏家赛克勒博士(Sackler),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两位年轻的艺术史学家王妙莲和傅申组成了一支梦幻之队,他们合作的成果即为这本以中国书画鉴赏为主题的艺术史巨著。

本书两位作者组成了一个完美的研究团队。傅申,在中国台湾接受教育,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学者,在方闻教授的邀请下赴美学习。通过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早期绘画鉴赏方面的重要文章,他在中国台湾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王妙莲也同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们两人最终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把她在研究传统欧洲艺术史上的知识带到了合作研究之中。他们的这部著作,是在这个主题上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的创造性结合。

我认为,在客观上,每个研究中国绘画的学者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我自己也熟读此书,这些年来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收获,也是我研究书画鉴赏的关键性指南。自从1973年这部著作出版以来,关于这个领域陆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但是没有人能在思维的严密性和对中西传统的综合性上超过这部书。令人惊奇的是,这也是一部对中国艺术史领域之外的读者来说易于理解和有益的著作:信息量很大的文章和精美的插图结合,这在最为专业的知识和对艺术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间架起了一座颇具吸引力的桥梁。

作者的论述在书中涵盖了很大的范围——从元代画家马琬直到20世纪大师张大千,而且对17世纪的艺术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最引人瞩目的大概是他们对画坛巨擘石涛的研究。他们关于石涛及其追随者的文章和个案研究把石涛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个人视角,我更想表达对作者研究鉴赏另一种类型作品的钦佩。通过对从前被忽视的一枚小小钤印的识读,以及通过寻求在一个艺术黄金时期诸多画家中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之证据,他们把曾经认为是戴进所作的巨幅山水立轴(“赛克勒藏画研究”中的第十一号作品)充满自信地归入几乎不为人知的张积素名下。

和两位作者一样,我也是方闻教授的学生,这部当代中国艺术史研究巨著中深含方先生诸多治学理念,思之动容。此书写于四十年前,两位敏慧的艺术史家的学识亦令我钦佩。彼时我们都还年轻。

班宗华
2016年10月10日 oUZ5tQDcmSbol6li9O/WuO0ShBePT0RO2mzyLCVdf92LeyAjhVei9k1xo0FuEx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