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时代

要了解陈洪绶的一生,必须先纵观一下他所处的时代。他出生的那年,万历二十六年戊戌,正是中国帮助朝鲜阻止日本侵略作战七年后,把敌人驱逐出境的一年。虽然失地全部收复,可是明朝丧师十余万,糜饷数百万,辎重损失极重,元气大伤。 本来神宗是一位奢侈的君主,好兴土木,挥霍无度,国用拮据,就谋利增税;矿使税使,四处扰民。 而且他荒怠已极,久不视朝,造成朝臣结党争斗,内廷阉宦夺权的形势。廷臣中有见识及骨气的,敢于进言及抗争,他们同在野的学者们,互通声气,晚明的激烈党争,因此展开。企图挽救颓势的一支主要力量,是东林党,而陈洪绶出生的一年,也正是东林党首脑人物顾宪成与南浙诸同人开始讲学论政的一年,他想形成在野派的政治势力,影响朝政。六年后(1604年),他与高攀龙等党人在无锡建立东林书院。 “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这时朝臣中也分立党派,由他们首领的籍贯而命名的,有昆宣党(昆山、宣城)、齐党(山东)、楚党(湖北)、浙党(浙江),他们联合起来,攻击东林。到了神宗末年(1619年),朝廷上的东林党人,被他们差不多都排斥掉。 光宗继位,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熹宗于是登基。在这个时机,东林党又抬头了,在天启初年(1621年),他们的主要人物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等都位居要津,并不知道那大风暴的将临。

熹宗又是一个荒怠的皇帝,尽情游嬉,把朝事扔给他的乳母客氏跟宦官魏忠贤。一个已经垂危的王朝现在进入了最后最黑暗的阶段。客氏同魏忠贤勾结,加上反东林党的政客,羽翼既成,在天启五年(1625年),魏阉就利用矫诏、诬告种种手段,把东林党人退职、削籍、搜捕、残杀。虽然引起各地士民的抗议和暴动,冤狱仍在扩大,酷刑惨死的忠烈,前有左光斗等六君子,后有高攀龙等七君子。 魏阉又榜示未杀的东林党人姓名,永禁他们活动,而且毁尽书院,斩草除根。魏党布满了内阁六部及四方督抚,浙江巡抚在西湖之麓建极其宏伟的忠贤生祠,各地仿行。 幸而熹宗早死,到了天启七年(1627年),魏阉的罪行就由继位的思宗果断地处理,客氏同魏忠贤被除。崇祯初年(1628年),东林党人再起, 但入阁不久就退出了,已成尾声。崇祯二年(1629年),复社在苏州南部的吴江成立,由张溥、张采领导,联络四方士子,要兴复古学,致君泽民,自认东林的后继;社员先后有两千多人,声势浩大。 同时,结束明室的两大致命伤已经双管齐下:一是外患——东北的满族崛起,危及京师;一是内乱——不能谋生的流民聚而为寇,蔓延各地。

满族的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率大军下抚顺,陷清河堡,朝野震动。神宗诏集的防军反攻时,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大败。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兵连陷沈阳、辽阳,势力继续扩大。同时明廷没有一定的边防政策,熹宗在位七年中,屡易边帅,无法巩固防卫。思宗登位后,虽然除去魏阉,但不能挽回大局。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皇太极敢于进军到北京德胜门,然后班师回辽。同时,明廷自坏长城,先囚后杀了督师袁崇焕。 皇太极却养精蓄锐,静候时机。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这时机也在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酝酿。陕西的农民在那年冬天起义,北京正在应付后金兵入侵,诏各镇兵救援,应接不暇,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率众攻掠,逐渐强大。李自成在崇祯四年(1631年)投靠闯王高迎祥做闯将,转战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正月初一日,他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登皇极殿。同日,思宗自缢于万岁山(煤山),在历史上结束了明朝。这是陈洪绶离开北京回家的九个月后,所听到的“天翻地覆”的消息。 这时防阻清兵的宁远总兵吴三桂,率兵来救,知李自成已进据京都,他退驻山海关。李自成亲自东征,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兵求援,在二十二日的大战中,李自成军败溃。他逃到北京匆匆即帝位后,在三十日撤出北京,向陕西转移。五月二日,清国辅政多尔衮率军入北京;九月,清顺治帝(年仅七岁)也到了;十月一日,定都北京,建立清朝。清军追击李自成,从潼关到武昌,在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湖北省东南的通山县九宫山上,李自成被乡兵袭击丧命。 他的部队继续抗清。

其实,追击大顺军的一部分清军,在二月间已经开始南侵,要扫除明室的残余武力。那时,图谋复明在南京称帝的福王,已经坐了九个月的小朝廷,但将士内讧,廷官倾轧,只能苟延残喘。四月时清兵攻扬州,督师史可法率军民苦战七昼夜,城破被俘,不屈而死;清兵洗城,杀掠极惨,史称“扬州十日”。五月清军入南京,掳福王于芜湖。权臣马士英拥宗室潞王到杭州,清兵追击,在六月就占领了杭州,潞王投降。同时江阴与嘉定两城,给清兵以坚强的抵抗,江阴守了三个月,城破后也遭屠杀惨祸,而嘉定败后复抗二次,受到三次杀掠,史称“嘉定三屠”。浙东和福建在福王、潞王被俘后,又有明宗室鲁王、唐王建立南明政权,抵御外侮,而且得到从前反明的大顺各军及张献忠大西军的响应。六月里鲁王被迎至绍兴,号称监国。闰六月,福州唐王建号称帝。九月间,大学士黄道周自己招兵北伐,十二月兵败被俘,解到南京,后不降被杀。同一年的冬天,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联合了大顺军的部队,在湖北发起攻势,在湖南、江西等地展开战斗。可是在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清兵破鲁王军,鲁王脱身逃到厦门,浙东就受了清朝统治。 唐王在去赣州督战的时候,八月到了福建汀州,被清军袭杀。 进攻泉州、福州的清兵胜利后,基本上吞并了江、浙、闽。十一月,在成都抵抗清军的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中箭身亡,又暂时平定了四川。

差不多同时南明桂王在广东肇庆登位称帝。清军与明军在湖广江西各地展开战争,在1647年到1648年间,清军并不顺利,不能控制长江以南湖广之地。顺治六年(1649年)初,南明大将何腾蛟被俘处死,大顺诸军败的败,散的散。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清军破桂林,大臣瞿式耜被俘受戮。桂王逃奔南宁。后来辗转到了贵州,受到大西军的庇护,而且在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出师北伐,要灭清复明。这就到了陈洪绶去世的一年。

再回看离开陈洪绶较近地域的抗清活动:鲁王逃到福建后,受到郑家兄弟的支持(泉州总兵官郑芝龙降清后,他的子侄继续抗清),及将领张名振、张煌言等的拥护。尤其是芝龙子成功,不断攻袭闽粤沿海州县。他同二张合力,反攻长江两岸。1652年春,郑成功攻海澄,围漳州。浙江、福建的清军,常受打击。而且自1650年,他就同桂王通声息,设法彼此相应。所以在陈洪绶与世长辞以前,南明仍然是生气勃勃的抗清力量。 QxgcWn43byoRTa43ppVNBVwFuclOLx0MIn60830YOxR3BKc/XEtcACJn5Pyqd9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